王友兴,高笑天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哈尔滨15008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实施侵占中国东北的“大陆政策”。由于蒋介石正在忙于对红军进行军事围剿,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因此,电令东北军实行不抵抗政策,使日军在半年时间内,迅速侵占了东北地区,并于1932年3月,扶持清废帝溥仪,建立了“满洲帝国”(史称伪满洲国),对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行径,号召东北各界同胞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于9月20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民众和军队起来救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为民族生存和祖国神圣领土完整而战。
身处日伪统治区的黑龙江广大青年学生,不惧日本侵略者和伪满军警的武力镇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各界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之中。
日伪统治时期黑龙江学生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以宣传抗日和支援在东北的抗日军队为主题,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第二,在中共各级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奔赴农村,参加抗日武装队伍,参加抗日联军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第三,在城市通过地下活动,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积极为抗日联军传递情报。
日伪统治初期(1931年9月至1932年3月),黑龙江学生运动的中心是以宣传抗日救国和支援各地抗日武装抵抗日本侵略军。在这期间,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共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积极组建进步青年团体,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在哈尔滨,青年学生参加了各界群众举行的集会和游行示威,抗议日本的侵略行径。通过报刊、传单、标语、漫画等多种形式,呼吁广大民众积极行动起来,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共党团支部,组织进步青年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不久,“青年反日会”、“读书会”、“文艺灿星社”等进步青年群众团体纷纷成立,各个团体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到各界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抗议日本侵略者。1932年2月,中共哈尔滨市委领导三十六棚、电车工人和学生张贴标语以示抗议,反对伪政权的建立。哈尔滨市各抗日团体纷纷拒绝参加伪满洲国成立“庆祝”大会。
齐齐哈尔市大中学生在组织团体宣传抗日的同时,还通过募捐、往前线运送物资、组织青年担架队、积极参军参战等方式支援马占山江桥抗战。
哈尔滨、佳木斯、汤原、宁安、珠河、依兰等地青年学生及各界群众纷纷组织慰问团、医疗队、后援会等携带大批食品、衣物、药品到前线慰问和宣传,支援当地抗日部队的武装斗争。
黑龙江省在北平的学生和东北学生组织了“援马募捐团”,在北平连续募捐三日,所得捐款全部支援马占山的东北军抗日。同时组织了“黑龙江留平同乡抗日救国会”,通过各种方式,声援东北的抗日活动。
1932年3月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全面侵占东北地区后,通过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在东北各地建立起殖民统治体系,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这期间黑龙江学生运动的中心是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共青团满洲省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广大青年学生陆续奔赴农村,发动和组织抗日武装,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
在黑龙江的珠河、穆棱、虎林、饶河、木兰、汤原、巴彦、庆安、海伦开展活动。建立了抗日武装。如:青年反日队、青年义勇军等,初步创建了红色游击区和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江抗日救国青年总会,成立于1936年5月,主要涵盖松花江下游的饶河、虎林、富锦、同江、抚远、绥滨等县,所属各县、区和游击队陆续成立分会,下江游击队中,青年占全体战斗员的53%(年龄不满24岁者)。珠河青年反日总会成立于1936年3月,由珠河共青团、青年反日大同盟、反日青年队等青年组织合并组成。总部下设总务、组织、宣传、军事、交通、妇女六个部。赵尚志领导的抗联三路军中,适龄青年全部加入了这个组织,壮大了青年抗日救国队伍的力量。
在中共党团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产生和壮大的影响下、各类青年组织在抗日联军中也纷纷建立,如青年游击连、少年连、青年义务队、少年先锋队等,这些青年组织都直属于各军司令部,担负着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任务。
在城市,进步青年组织各种左翼文化团体,利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这一锐利武器,宣传抗日主张,发挥了宣传、教育、团结人们,打击敌人的作用。
在哈尔滨,著名作家肖军、肖红、金剑啸(中共党员)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以笔做刀枪,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发起组织《抗日剧社》、《星星剧团》等社团,通过自编话剧,宣传革命主张,书写革命传单,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同时,创办出版刊物的副刊,宣传抗日救国革命思想。1933年8月,金剑啸等利用《大同报》副刊陈华的关系,创办《夜哨》文艺周刊,发表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年底被查封时,创办了23期。1934年1月,金剑啸等在《国际协报》创办了《文艺》周刊,到年底共创办47期。通过创办各种刊物,发表了一批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文学作品。如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金剑啸的《兴安岭风雪》。真实地记录了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痛苦煎熬和英勇抗争,热情讴歌了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事迹。
在哈尔滨地下党的支持下,袁亚成于1935年4月创办了“哈尔滨口琴社”,共产党员经常来此参加活动,使之成为党联系进步青年学生和群众的桥梁。
中共宁安县委,在关东军牡丹江仓库工作的妇女中,组织秘密抗日妇女救国会,串联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此间曾放火烧毁关东军仓库两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3年3月,李范五从北平回到穆棱县八面通二校,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建立了穆棱县反帝大同盟支部,开展革命活动。
中共佳木斯市委积极组织青年团体,为部队培养和输送干部。同时协助抗联打破敌人封锁,保证必要的物资输送,收集情报,并为掩护、救治和转移病伤员做了大量的工作。
全国抗战爆发后,日伪为使东北地区成为稳固的后方基地,调集大批部队,对东北抗日联军实行不间断地反复搜剿。到1941年春,东北抗日联军处于异常艰难的境地。为此,东北抗日联军改变了斗争策略,将大部队撤到苏联境内休整,留下若干小部队在境内坚持斗争。这一时期的黑龙江学生运动也开始由公开转入地下活动。
这一时期各城市在校学生,利用学生自治会、读书会小组及“满洲青年团”、“童子团”等合法半合法的组织形式,进行公开或半公开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成为日伪统治区抗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十四年之久的反满抗日斗争中,黑龙江广大爱国进步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直以饱满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在学校内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有组织的活动和战斗,大力支援了黑龙江乃至全国的抗日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日伪统治时期的黑龙江学生运动,作为全中国抗日洪流的一部分,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回顾与纪念;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外辱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