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在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

2013-04-13 01:06姚娇娜梁广东兰晓晟夏艳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教育

刘 蕾,姚娇娜,梁广东,兰晓晟,夏艳霞

(绥化学院a.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b.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就业指导在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

刘 蕾a,姚娇娜a,梁广东a,兰晓晟b,夏艳霞a

(绥化学院a.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b.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就业是地方高校竞争力的核心,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唯一系统化的就业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故此以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基本素质为目标,结合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现状,从宏观角度对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因素如何转变以适应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支撑,提升地方高校层次。

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创业能力

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的工作重心,涉及民生之本。部分甚至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马上进入就业岗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的不适应,而在同等教育模式下,抛开主观因素,高校层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求职。在此形势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近三年来就业趋势有所改善,但就业形势的严峻仍然常常使得大学生“躁动”不已。位于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其信息滞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落后等情况促使就业呈现窘状。地方高校“自我的缺失”与“视野的狭隘”无形放大了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甚至在“德”与“智”中挑战诚信底线,阻碍了就业之路的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当代青年,尤其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寻求就业新途径:大胆创业。然而,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创业要依据地方高校就业现状,才能有的放矢。

一、就业现状解析

地方高校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是导致就业障碍的重要原因,就业现状扭转要从就业观念转变做起。

(一)就业观念

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是成功就业的关键,若干年前,放羊娃的就业取向为:周而复始的“娶媳妇—生娃—放羊”,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到今日提倡的“志在四方”,就业观念同时代共振。地方高校在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同时,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人才为主,但由于市场需求小、传统思想束缚等原因,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大多看中那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就造成地处偏远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思维定式依旧,再加上毕业生“人往高处走”的职业价值观世俗化倾向已形成,择业行为更加务实,追求过高职业地位、过高工资、过高待遇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和偏僻地区,上大学不仅要经历一个艰难而痛苦的城市化过程,而且还要面临巨大的环境和文化适应冲突,与城市大学生比较,农村大学生的神经质与内倾性格较多,人际交往消极退缩,主观社会支持偏低,积极应对却相对较少[1]134。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保守,同时,因信息获取量、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力不从心,急需理论指导。

(二)就业核心

大学生就业与过去相比难度加大,但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为人处事倾向化”为核心的就业趋势使得就业相对难度加大。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毕业生就业并不是一件仅仅与专业知识或某项技能相关联的事,在就业市场上,求职的毕业生是以一个整体的“人”出现的,如美国通用电气塑料中国有限公司人才资源经理单伟航所说:“我们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是综合能力,不完全是专业知识。”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要获得较强的顺应时代要求的思想、价值观、人格、素质和能力。这种顺应时代趋势和潮流的素质、品格和能力的获得是大学生就业与融入社会的根本性条件。而实际上,地方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不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创新意识淡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较为明显,这些问题应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并试图解决的核心。捕捉就业核心,就是增强自身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是叩开就业大门的敲门砖,更是成功创业的关键。

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的运气、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创业需要教育与引导,即创业教育。创业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以素质教育为内涵,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具有创业想法的人实现理想。2007年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对全球30多个国家的早期创业率作了调查。调查显示:日本东京早期创业率为2%(100人中只有2人创业),新加坡为4%,中国香港为10%,中国为16.4%[2]。数字来看,中国创业基数大,但质量处于劣势,这要求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需要发挥优势,因为它是长期、稳定、长效的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创业教育中应首先要求学生深刻把握创业内涵:一是创业不仅可以是个人创办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团队创业办企业;二是在一个单位内部负责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比如,负责一个大区或一个产品的市场开拓也是一种创业。国际上通常把这种创业叫作企业内创业[3]38。

创业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之必要;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适应教育国际化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必要;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发展之必要;更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变化之必要。同时它对传统就业观念、人的训练有积极意义,对人本身发展具有开拓性的作用,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创业来源于创新与灵感,离开创造力人类将停滞不前。

高校创业教育应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突破。以“创业教育”为主题,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确保专业实习中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等。

三、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与突破

(一)课程中心

“自信与处世、智慧之道”为创业的核心,也是成功就业的关键。培养学生自信、诚实做人、积极思考、平和心态是创业的关键。创业“以人为本”,是成就事业之根,创业教育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息息相关。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了解最深,管理最全面的人在就业指导课程上占据主导性,他们是就业指导课堂的导演,以素质与人文关怀为突破,将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1.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信。地方高校学生不自信,学生中有33.1%受不良情绪的影响;32.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欠佳、人际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交友障碍;28.4%的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偏差,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1]134。教育者应因材施教,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即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完善其准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2.围绕坦诚做人,开展课堂教学。成功做人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人际关系是人们立足之本、立业之根。教师“以人为本”,就要走近学生,接纳学生,从基本的尊重做起,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处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从因果关系开展评价,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为他们提供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任课教师应注重利用其自身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让学生汲取企业文化,借助参观就业基地等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眼界,用“眼见为实”的成功典范激发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3.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当代大学生伴着应试教育一路走来,思想受限,思维定式,影响了青年人创造力的发挥,就业指导课应帮助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打破思维框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实战,如设计就业案例,让学生扮演求职者角色,鼓励学生与企业人员面对面,引导学生制作问卷在创业者中进行调研等,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自主找到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产生创业的浓厚兴趣,积累创业潜能。

4.铸造良好心态,成就创业人格。创业对学生来说是从学校到社会,从读书人到创业者的角色突变,对学生充满挑战。知识与本领是创业的必备因素,但心态决定创业可行性、持久性与发展性。比尔·盖茨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取得成功,心态并不是宿命论,不是盲从,而是人的灵魂,心态与性格、家庭、学校、社会息息相关,它是先天存在,在后天发展形成的,就业指导课中教师要掌握心理学基本常识,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学会豁达、宽容与善待他人,应结合创业心理学相关知识,将心理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中,以完善大学生创业人格。

(二)课程内容

创业教育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需要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摒弃繁杂、不适用的内容。具体讲,一是要学习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要让学生掌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等相关常识,如创业小额贷款制度、顶岗实习制度、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机制;三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文化建设意识,通过树立学生创业典型,表彰学生创业先进、推广创业成功经验等形式,极力营造创业光荣的创业舆论导向,使勇于改革创新、致力创业发展的学生得到尊重,使尊重创造、尊重创业者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点燃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展现创业能力[3]40。

(三)课程形式

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要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具体形式可以有:

1.组织大学生观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片和创业者传记,特别是青年人创业的影视与资料,更重要的是到企业实地去参观,让他们认识了解创业过程,激发创业热情。

2.倾听创业者讲创业历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者、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成功者,对激励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3.组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座谈会。请创业成功者,也可以请学生中的创业成功实践者与大学生交流,让他们分享创业的酸甜苦辣;与创业人士面对面沟通,感受创业者的人格、信念、精神和情怀,引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向往,消除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畏惧心理。

4.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在校企交流中,成立各种创业模拟实体。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

5.组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写创业计划。通过写创业计划,把大学生的创业理想、激情和思想火花变成周密的创业行动方案,增强他们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信心。

此外,课外创业细节不容忽视。如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者培训班,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等;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创业基地、社会调研、社团实践平台;创业保障服务:为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服务、为学生进入创业市场提供中介服务、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有助于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评估

学生评估+专家评估,即制定创业能力在就业指导课堂上的科学指标,邀请相关专家亲临指导,使就业指导课程在评估中得到改进与完善,以更好地指导创业教育。具体来讲,在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加大创业投入,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条件;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等方面实施综合创业评估,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科学发展。

地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创业能力培养刚刚起步,有待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人为本,结合实际,探究就业指导与创业能力的内在关系,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力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支撑,提升地方高校层次,为社会培养“厚德载物、经世致用”的栋梁,输送“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1]谢继红.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健康教育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2]中大发表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本地创业活动增长三倍[Z/OL].传讯及公共关系处,2008-01-21.

[3]赵观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六个认知误区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ultivating Local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the Practice

LIU Leia,YAO Jiao-naa,LIANG Guang-donga,LAN Xiao-shengb,XIA Yan-xiaa
(a.School of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b.School of Art and Design,Suihua University,Suihua 152061,China)

To get a job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ocal colleges.As the only systematized theory course,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plays the main role in fostering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Thus we're aiming to research college students'ability of getting a job and basic qualities,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of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and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make the teaching contents,the form,the teaching team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adapt to fostering the ability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ployment guidance,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lo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elevate local college's level.

local colleges;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entrepreneurial ability

G647.8

A

1001-7836(2013)01-0007-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3.01.003

2012-06-29

2011年度绥化学院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201122)

刘蕾(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姚娇娜(1983-),女,黑龙江绥化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梁广东(1979-),男,黑龙江通河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兰晓晟(1982-),男,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夏艳霞(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