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娟,郝兴刚
(鲁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众所周知,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语言功能为中心的语言理论。韩礼德[1]认为语言结构产生于功能并从功能中得到解释,一言以蔽之,选择就是意义,形式体现了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对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系统研究[2](P178)。韩礼德特别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特征,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意义潜势,对系统特征的选择是由语言的交际功能促动的,它可以解释为什么要运用语言和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3](P3)。系统功能语言学既为普通语言学也是适用语言学,因此该理论极大地激发国内学者的研究热情,不断鼓舞他们从不同维度研究各类语篇,如电子语篇、广告语篇、文学语篇以及演讲语篇等。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讲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好评,一次成功的演讲与其中的语言艺术、语言技巧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本文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出发,重点探讨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密切关系,即在该演讲中语言形式如何成功体现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以更好地解读语篇。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当然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或“纯理功能”( metafunction)[4](P11)。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概念功能,主要反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与事物,由语言的及物性系统体现。及物性系统把人们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经历分割成若干种 “过程”(process),并表明与这些过程相关的 “参与者” (participant)和 “环境成分” (circumstantial element )[3](P13)。它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不同的过程表明了语篇功能以及意义上的差异性。
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语调系统体现,是指语言具有建立、维系和反映人际关系的功能[5](P99)。其中情态是表现语言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反映了说话人对所说语篇内容的态度和看法。具体说来,情态表达说话人/写作者在陈述和疑问中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评价,在建议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和在提供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6](P114)。
语篇功能,主要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语态和衔接所体现。语篇功能使语言与语境发生关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境相一致和相称的语篇[4](P12)。
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国会山发表其第二任期就职演讲。奥巴马在演讲中追溯美国民主传统和宪法精神,重点阐述了就业、医保、移民、财政、同性恋及气候变化威胁等多项议题,该演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好评。为了较为系统地探讨该演讲中的纯理功能,本文将重点考察与之相对应的及物系统、情态系统和语态结构。
及物系统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包括上述六大过程,而选择哪类过程来表达一个具体的过程往往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者意识形态意义[7](P180)。系统功能语言学重点考察小句中各种过程的实现。在长达20分钟的演讲中,正文共出现105个小句,其中表示物质过程(主要涉及动作)的有46个,如We bear witness…/we hold these truths…/we continue…/we will show…/they represent…etc., 关系过程(主要涉及事物之间的关系)33个,如these are constants…/a decade of war is…/America’s possibilities are…/we are true to…etc., 心理过程(主要涉及内心世界活动)21个,如we affirm…/we recall…/we determined…/we know…/we do not believe… etc.,言语过程(涉及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5个,如some may still deny…/we must claim…/we, the people, declare…/it does not mean…etc., 未出现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约占95%,三种过程的选择体现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其中物质过程均出现在奥巴马阐述美国宪法、民主、医保财政改革以及强调国家团结等方面,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强的物质过程的使用,奥巴马充分渲染了气氛,生动地向美国民众表达了其志在改革的勇气和号召现代美国人同舟共济、精诚团结,共同实现美国梦的决心,坚定了听众对新一届美国政府的信念,易于被听众所认可和接受。而在论述捍卫美国价值观,千方百计维护美国霸权地位时,奥巴马利用了一系列的关系过程,既有归属类关系,也有识别类关系,这些动词性成分的使用有助于强化美国价值观对民众的影响,有利于重塑美国霸权地位,并且往往误导听众接受这样一种现实:美国就是霸主,是救世主,有权利也有义务领导世界其他各国,同时也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强硬外交政策埋下伏笔,起到了绵里藏针的作用。从而充分体现了语言既反映现实又创造现实。当谈及美国在就业、气候变化以及实现自由和追求幸福权利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时则使用了大量的心理过程。因心理过程侧重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这些动词性成分的使用有助于打动听众的内心深处,易于唤起他们的共鸣,意识到新政府任重而道远,民众应当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心理过程的使用既感化了民众,又从另外一个侧面为奥巴马若今后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兑现其选举诺言提供了藉口,因为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我们(we, the people)一起努力才行。
通过一系列物质过程、关系过程以及心理过程的使用,奥巴马既坚定了美国民众对新一届政府的信念,又不失时机地让民众意识到未来美国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成功实现了就职演讲的概念功能。
(1) 情态动词
人们用话语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所处的角度不同,采取的话语态度也不一样,大致分为肯定、否定及不确定。很多情况下人们做出的判断是不确定的,往往介于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这种对事情的不确定状态称为情态[8](P56)。Halliday[9](P362)认为情态往往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及二者的混合形式体现出来。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情态动词的使用。在他看来,情态动词共有三类量值等级:
高值:must /ought to/ need
中值:will/ would /shall/ should
低值:may/ might /can/ could
奥巴马的演讲中,出现了大量限定性情态动词,高达57个,它们的使用频率(单位:次)如下:
情态动词willmustcan/can'tcouldmaywould使用频率221613222
中值情态动词24次,高值16次,低值17次,其中高中值约占70%。高值的情态动词能体现较高的责任感和义务以及期望程度,具有绝对态度的功能特征,给听话者所留余地较少,容易产生逆反心理[8](P57)。奥巴马在阐释人类的自由平等权利、政府财政教育改革、医保以及国家团结方面,使用了高值情态动词“must”,其意图很明显:上述都是国家政府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要敢于担当,才不至于失信于民。用这样一个情态动词等于给美国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会让他们感觉到新政府有决心和力度改变当前现状。如:
Now, more than ever, we must do these things together, as one nation, and one people. 现在,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我们都更需要团结合作。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起来。
We must harness new ideas and technology to remake our government, revamp our tax code, reform our schools, and empower our citizens with the skills they need to work harder, learn more, and reach higher. 我们必须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塑我们的政府,改进我们的税法,改革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公民拥有他们所需要的技能,更加努力地工作,学更多的知识,向更高处发展。
中值情态动词主要应用在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外交政策,尤其是美国价值观等议题中,它们的出现既向美国民众展示了奥巴马的立场(凝聚力量,重塑美国),同时也以中庸的方式告诉世界各国有关美国的价值观趋向,不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可谓恰到好处。如:
We will respond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knowing that the failure to do so would betray our children and future generations. 我们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认识到不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就是对我们的孩子和后代的背叛。
We will defend our people and uphold our values through strength of arms and rule of law. We will show the courage to try and resolve our differences with other nations peacefully - not because we are naive about the dangers we face, but because engagement can more durably lift suspicion and fear. 我们将通过强大的军力和法制保护我们的人民,捍卫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将展现试图和平解决与其它国家分歧的勇气,但这不是因为我们对面临的危险持幼稚的态度,而是因为接触能够更持久地化解疑虑和恐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巴马论述一系列的美国社会问题时,如就业、教育等,使用了大量的低值情态动词。它们的出现降低了责任感和期望程度,表明这些棘手的社会问题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可能性不大,存在太多变数,希望公众对此不应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如:
We know that America thrives when every person can find independence and pride in their work; when the wages of honest labor liberate families from the brink of hardship.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中的自立与自豪时才能实现。只有当诚实劳动获得的薪水足够让家庭摆脱困苦的悬崖时才能实现。
For our journey is not complete until our wives, our mothers, and daughters can earn a living equal to their efforts. 直到我们的妻子、母亲和女儿的付出能够与她们的努力相称,我们的征途才会结束。
通过不同量值情态动词的使用,该演讲中体现的意识形态效果跃然纸上。
(2) 人称代词
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称代词是第一人称复数“we/our”,多达127次。Simpson[10](P3)指出人称代词也表达情态意义,它们的选择会受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权力关系和亲疏程度的限制转引自[11](P75)。辛斌[11](P75)认为,英语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us/our/ours”,按是否包括听话者分为外排(exclusive)和内包(inclusive)两种用法,前者可产生疏远对方的效果,后者则能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而在该演讲中出现的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全部都属于内包形式,即包括听话者。如:
Today we continue a never-ending journey, to bridge the meaning of those words with the realities of our time. 今天,我们继续着这一未竟的征程,架起这些理念与我们时代现实之间的桥梁。
We, the people, still believe that every citizen deserves a basic measure of security and dignity. 我们,人民,仍然认为,每个公民都应当获得基本的安全和尊严。
大量内包人称代词的使用极大拉近了奥巴马和听众的距离,给人一种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感觉,更容易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既强调国家团结的重要性又从很大程度上赢得听众的大力支持。
语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主动语态和相应的被动语态所表达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是一样的,但从语篇功能来看,两者讲话的侧重点有所不同[12](P100)。主动语态强调主动性,突出施动者,被动语态侧重动作的承受者,两者的选择受制于语域。我们不难发现,被动语态仅出现了17次,主动语态从始至终贯穿于奥巴马演讲全文中,尤其当主语是“we”时,后面的谓语动词几乎全部为主动形式。主动形式会突出施动者“we”的力量, 能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着奥巴马预期的方向发展,这与其凝聚力量,重塑美国的演讲目的相一致,只有两处应用了被动语态,分别是:
My fellow Americans, we are made for this moment. 我亲爱的同胞们,我们正是为此刻而生,
For if we are truly created equal, then surely the love we commit to one another must be equal as well.如果我们真正是生而平等的,那么我们对彼此的爱也应该是平等的。
显而易见,两处均省略了施动者——上帝(God),而以被动的形式出现似乎在向听众传达这样的信息:上帝会一直伴随我们,保佑我们勇敢向前,所以我们(所有美国人)更应团结一致,贡献力量。通过大量使用主动语态和巧妙利用被动语态,奥巴马让美国民众领略其改革决心和施政措施的同时,也成功达到了鼓动听众的意图。
[1]Halliday,M.A.K.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3rdedition).London: Arnold, 2004.
[2]廖益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 常晨光,丁建新,周红云.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德禄.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孙迎晖.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李发根. 情态人际意义与等效翻译[A]. 常晨光,丁建新,周红云.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Fairclough,N.(ed.),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92b.
[8]魏本力. 情态动词的量值取向[J]. 外语学刊, 2005,(4).
[9]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Arnold,1994.
[10]Simpson,P. Language,Ideology and Point of View[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3.
[11]辛斌, 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2]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