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筒山起义
韩仁和,1913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一户普通人家,辍学后投东北军当兵。“九·一八”事变后,韩仁和所在部队投降日伪,被编为伪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韩仁和任班长。1932年10月,中共吉林特支为壮大抗日力量,派遣共产党员曹国安打入伪十四团开展反日工作。1933年5月,曹国安、宋占祥等中共地下党员成功组织伪十四团迫击炮连在吉林烟筒山起义,韩仁和积极响应,随后仍任由该连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班长。从此,韩仁和成为一名光荣的抗联战士。
1933年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磐石成立,全师800多人,发表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宣言》,誓与日本强盗及走狗满洲国斗争到底,收复东北失地,驱逐日本强盗出满洲,推翻走狗满洲国的统治,建立民众政府。在誓师大会上,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金伯阳代表省委正式宣布了独立师干部任命名单:杨靖宇任独立师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独立师参谋长,宋铁岩任独立师政治部主任,韩仁和调任师部秘书。从此,韩仁和就一直工作战斗在杨靖宇身边。
“独目将军”威震南满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韩仁和升任军部秘书处长。
1935年底,他截听到敌人一个电话,获悉伪军一个连前往八道江押送给养,遂协助杨靖宇率部截击,俘虏押运给养的全部伪军,缴获40大车物资,解决了革命军越冬所需。
1936年2月,韩仁和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部秘书长、党委委员,主要负责政治宣传、联络通讯,以及许多文件的起草工作。同时,他还协助杨靖宇研究决策全军的军事行动,参与指挥作战,成为杨靖宇的得力助手。同年7月初,杨靖宇、魏拯民主持并召开了南满省委、第一军军委和东满临时工委、第二军军委的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讨论两省党委、两军的合并合编问题。此即著名的“河里会议”,它揭开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走上东南满抗日大舞台的序幕。此后,东南满党组织合并为南满省委,魏拯民任省委书记,杨靖宇、王徳泰等任常委,韩仁和、曹亚范等为委员,韩仁和还兼任秘书处长;第一、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1937年7月16日下午,第一路军途经兴京县第三区永陵街黄土岗子附近的大瓦子沟时,突遭日军松原部追击,遂展开恶战。战斗中,韩仁和沉着应战,敌人子弹虽然接连打中他的左眼和左手,但他仍顽强地端起机枪坚持战斗,直至把追敌全部击退。从此,“独目将军”韩仁和威震南满。
巧炸老岭隧道
1938年,抗联第一路军和中共南满省委在辑安(今集安)老岭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从抗联第一路军的第一、第二师抽调部分兵力补充第三师,准备西征。鉴于韩仁和历经多次战斗,智勇双全,遂任命他为第三师政委,开始独立指挥作战。
2月,杨靖宇率第一路军教导团转移到辑安老岭时,发现日军为修筑梅(河口)辑(安)铁路,正驱使大批中国劳工开凿隧道。为了破坏日军修建铁路、掠夺中国资源的计划,杨靖宇决定袭击老岭隧道工地。
3月13日晨,第一路军获悉,日军顾问小樾中佐将在第二天下午三点半,从通化车站乘铁甲车赶到果松车站用饭,而后前往老岭视察隧工程进度。获此情报,杨靖宇与各路将领紧急磋商,后立即部署:韩仁和与侦察参谋杨殿清率抗联第一路军突击队,带领几名会日本话的朝鲜族战士,化装成日关东军守备队,迎接小樾的铁甲车,并趁机替换其随带的日本兵,待黄昏时开车前往老岭。
而杨靖宇则在韩仁和率突击队走后,带领一支700人的精悍队伍,于当天下午抵达十一道沟,与驻守工事场的日军展开了激战。
由韩仁和率领的化装成日军的突击队,押着小樾中佐开着铁甲车赶到工事场,工事场的日军以为是日军角田部队长派来的增援部队,遂打开铁门。
在杨靖宇和韩仁和的里外夹击之下,工事场的日军被全部歼灭,抗联将士成功炸掉老岭隧道。此战使日军的工程停工2个月。日伪当局称之为“老岭事件”,“东边道肃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
蚊子沟大捷
1938年5月,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获悉,素有“满洲剿匪之花”之称的伪索旅32团和辑安县警察大队将出城讨伐。杨靖宇决定在蚊子沟消灭这股日军,韩仁和就是这场战斗的指挥者之一。
6月6日夜,政委魏拯民率抗联第二军充当诱饵,袭击辑安县蚊子沟围子,把驻辑安的敌人吸引到蚊子沟。杨靖宇、韩仁和率抗联第一路军直属队400余人,埋伏在从辑安县城到蚊子沟的必经之路——距蚊子沟七八里路的家什房子沟口。可是,我军埋伏了三天,却未见敌人动静。后来,通过窃听敌人电话,才获悉敌军出城后,绕经长岗去了热闹街,现正从热闹街疯狂扑向蚊子沟。我军还从电话中得知,敌人要从县城给增援蚊子沟的敌军运送给养。于是,我军将计就计,于10日派出一支小部队,在小青沟将日军给养全部截获,并故意放跑一个伪军回去报信。敌人果然“上钩”了。12日清晨,在蚊子沟扑空的敌人,气势汹汹地向我军伏击圈开来。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我军奋勇杀敌,仅用三四十分钟就全歼敌一个营,而我军无一伤亡,还缴获了敌人大批武器弹药。
里岔沟突围当先锋
蚊子沟大捷后,韩仁和积极补充第三师兵力准备西征,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师师长程斌突然叛变,致使西征计划被迫取消。抗联第一路军被改编为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韩仁和被任命为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兼警卫旅政委,下辖第一、第三两个团,兵力500余人。
10月,在我军从城墙砬子南边涉水渡江后,伪军4个团约1万多人,外加警察队3000多人,从城墙砬子、孙家堡子等集团部落据点出动,对我军形成了三面包围,并开始向里岔沟压缩过来。
时近黄昏,联军在阵地上能听见敌人炮弹出膛的声音,却听不到炮弹腾空及落地的轰击声。于是,杨靖宇下令少年铁血队、后勤队、卫生队等,向西北上清沟一条长岗上转移,警卫旅第一、第三团相互掩护,撤到联军总司令部腾出来的第三个山包上。天黑时,敌人停止了进攻,在周围山头上烧起火堆,形成一圈套一圈的封锁线。
杨靖宇召集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在韩仁和的建议下,抗联队伍决定选择突围。趁黑夜的掩护下,抗联将士在敌人部署兵力薄弱之处突围了出去。抗联将士只付出了16人的伤亡代价,打死打伤日伪军700多人。
佯装主力解围
1939年,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围剿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此时,杨靖宇获得情报: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与伪满总务厅长星野直树下达《三省联合讨伐计划》,任命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陆军少将野副昌德为三省讨伐司令,任命北部帮雄为参谋部长,纠集关东军多支部队和伪警察约7.5万兵力,外加一个飞行队,对伪通化、吉林、间岛三省抗日军民进行血腥镇压,这就是所谓的“野副大讨伐”。
1939年10月,“野副大讨伐”正式开始,其作战原则是:如果同时遇上“土匪”(山林队)和抗联就专打抗联,如果同时遇见杨靖宇部队和其他抗联部队就专打杨靖宇……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抗联第一路军历经多次艰苦征战后,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部队减员很大,给养也很不足,简直到了人无粮、马无草、伤员得不到救治的最艰难地步。此时,杨靖宇、韩仁和身边的抗联战士只有200多人,而日伪军的围剿更加残酷。
1940年1月6~8日,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主持召开讨伐杨靖宇抗联的讨论会,与伪吉林省“讨伐队”本部之野田茂等人共商讨伐事宜,决定采取“狗蝇子”战术,“盯死”杨靖宇。9日,杨靖宇、韩仁和率部先是在蒙江县错草子与日军小滨、渡边所部交战,接着又与日军小滨及叛徒程斌、崔胄峰率领的“挺进队”在蒙江青江岗北方西岗激战,数小时后向北撤走,但依然没有摆脱追兵。
1940年1月11日,韩仁和不顾自己的安危,率警卫旅60余人佯作杨靖宇主力,大张旗鼓北上桦甸。敌军被韩仁和的警卫旅引走了,杨靖宇率领抗联主力则在蒙江暂时隐蔽了下来。
流尽最后一滴血
杨靖宇殉国后,韩仁和率警卫旅转战于五常、穆陵、宁安、汪清、东宁、安图、和龙一带。1941年春,韩仁和率9名战士在宁安县上湾沟与日军发生激战。虽处于明显劣势,但他们抱定“抗日报国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信念,与敌顽强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韩仁和时年仅28岁。
今年是韩仁和将军诞辰百年,人们怀念这位智勇双全的抗联虎将,因为他以血肉之躯在国人心中筑起了一座中华民族不屈服外来侵略的历史丰碑。
责任编辑:安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