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为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难”和“易”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为”。语文教学也是这样,“为之”,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就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不为”,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自然一事无成。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潮席卷全国。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教学理念、提高素质教学观点相继问世。虽然方法各异,但目标一致:顽强攻克语文教学难关,使语文教学变“难”为“易”。从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中发现,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语文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新路。
如果说众多的教育家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所摘取的是瑰丽的珠宝重器,那么,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在某一篇课文、某一节课中的小小经验,就是精心拾取的玉屑和贝壳。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例如,《木兰诗》语言凝练概括,如不发挥想象力,就很难体会出诗中的美妙意境。于是我根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简单的两句话,设计了一段“父女对话”教学情况,对话内容全凭学生去想象。木兰战场生活这一段,作者也只用36个字一笔带过,我又启发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设想:女扮男装的木兰在10年战场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情形?诗的结尾,木兰换上女儿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惊忙什么?作者匆匆收笔,我让同学们去补充内容。学生妙趣横生的发言,把我带进了妙不可言的生活图景中,我真佩服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其珠联璧合的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想象。我发现,打开语文教学难关的钥匙,就在学生们心中!
在指导《荷叶母亲》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首先各自谈谈自己的妈妈,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琐碎的事情里,启发他们找出妈妈最感人的一件事,然后和他们一起纵深挖掘在这一件事中,妈妈所表现出来的“爱心”,抓住每一个细小的表情、动作、心理加以描绘。渐渐地,学生们动容了,有的竟然热泪盈眶!我把住火候,加以铺垫,一个个“世上最好的妈妈”便跃然纸上。有些好习作在《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出来,同学们高兴得欢呼雀跃,他们充满信心地说:“作文不难写!”可见,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是何等的重要。(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j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