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晚些。虽然早就立春了,天气还是那样寒冷,没有春天的气息。每天走在校园中,时不时地抬头张望光秃秃的梧桐树,期许着找到一点点新的嫩芽,却依旧令人失望。但是,当我看见迎面而来的学生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似乎告诉我春天又无处不在。于是,一个老掉牙的作文题——“找春天”又在我的脑海中酝酿。我想:今年的“找春天”,学生们又会写些什么呢?
徜徉在校园的春光里,思绪让我回到了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我教二年级。这是我新接的一个班,刚带了一个学期。那个春天,我让学生们“找春天”。
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年纪小,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让学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图,对他们没有提很高的要求,只是让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了解春天来了的变化,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户外活动中学到知识,并把自己看到的春天写出来。
等过了一个星期,学生们回到课堂后,我让他们汇报观察结果。他们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表达的欲望很强烈。
有的说:“我看到桃花开了,红红的,很漂亮。”
有的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绿绿的;迎春花开了,黄黄的。它们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
还有的说:“我看到河边柳树的枝条上,有了一个个碧绿的小芽。”
……
学生们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看到的都说了出来,言语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
上完课后,我把学生们的日记收了上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他们的日记。当我读到宁宁的日记时,其中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除了其他孩子所描写过的花花草草之外,还加了一句话:“我坐在一棵树下,从树上传来小鸟的叫声。妈妈告诉我,这是春天的声音。”
是啊,春天不光是有小草的发芽和花儿的绽放,还应该有别的,春天是无限丰富的。我之前对学生们的观察指导太单调了。
于是,第二个周末,我又让学生们走进春天,去寻找春天更多的信息。我告诉他们:“春天里除了你们看到的以外,还可以听听春天的声音,也可以尝尝春天的味道。你们愿意去听一听,尝一尝吗?”
“我们愿意!”学生们大声说。
又到了星期一,又是一次开心的交流。因为事先多了一点提示,学生口中的春天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多姿多彩。
有的说:“付老师,爸爸带我回了老家,我听到布谷鸟叫着‘布谷——布谷——’,爷爷告诉我,那是在叫人们播种呢!”
有的说:“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那是春天在唱歌。”
有的说:“我摘到了一些野草莓,甜甜的。妈妈告诉我春天的味道就是这样,很甜很甜。”
还有的说:“我吃了几朵映山红的花朵,有点酸,春天的味道是不是酸的?”
……
听着学生们描述的春天,我为他们有了新发现而高兴,同时也为自己对“找春天”教学活动的新设计而欣慰。
通过“找春天”这一实践活动的同课重构,我认识到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走近学生,融入学生,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情感。
在那一个春天,学生们的见解让我惊叹不已,他们对春天的理解让我们成年人不能企及。
思绪回到今天,回到这个春天。我想,今年,学生们又会告诉我一个怎样的春天呢?
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