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构建 提升效果

2013-04-12 00:00:00陈春银洪建林
江西教育B 2013年11期

通常一线教师的教学,一般都遵循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安排教学,一个大的知识模块多半被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知识点”,这易使学生认识往往“一叶障目”,较为狭窄,缺乏整体性。然而,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王东敏在执教“认识分数”一课时,遵循系统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对教材恰当重组整体呈现,实现了由以往的“离散达成”转为“整体感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只盘中的6只饼,让学生画图表示这盘饼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表示方法:

生4: ● ● ● ○ ○ ○

生5:

…………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盘饼的,真不简单!为了更准确、更完美地表示6只饼的,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下面的图形来表示:

师继续说明:把6只饼用圈圈起来,平均分成2份,中间画上一条虚线,将其中一份(是几只?)涂上颜色。

本环节中,王老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用画图的形式表示6只饼的,有的把6只饼平均分成2份,并用一条短线分开;有的把盘中的3只饼圈了出来;有的直接把其中的3只饼涂上颜色;还有的将6只饼圈了出来,再将其中的3只饼涂上颜色……这里每一种方法都展现出孩子特有的“语言”,虽然比较模糊、不够完善,但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考轨迹与理解水平。学生在分一分、圈一圈、涂一涂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平均分的意识,为建构正确的分数模型奠定了基础。

老师画一个袋子。

师:我扛来了一袋饼,思考:一袋饼的是( )袋。

生:是半袋。

(板书:半袋)

师: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饼的数量吗?

生:不能。我们还不知道袋子中一共有几块饼呢!

师:那一袋饼的可能是多少块呢?

生1:5块。

师: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是5块吗?

生1:如果一袋饼有10块,那么它的就是5块。

师:只能是5块?

生2:还可能是10块。一袋饼是20块的情况下,它的是10块。

生3:还可能是4块。一袋饼是8块的情况下,它的是4块。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4:如果一袋饼有4块,那它的 就是2块。

师:可以是1块吗?

生5:如果一袋饼有2块,那它的 就是1块。

师: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看来这一袋饼的能代表这么多不同的块数。那你现在对有什么感觉?

生:我学了又不知道了,有点晕乎乎的感觉。

师:是啊, 可真神奇!本来我们以为它很小,还不到一块,没想到现在它又很大,能代表这么多的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生:在袋子中饼的数量上。

师:谁明白他的意思了?

生1:袋子中饼的总数不同,那么它的代表的饼的数量也就不同。

生2:袋中装的饼多,它的代表的饼的数量就多;袋中装的饼越少,它的代表的饼的数量就少。

师:想知道袋子中装了多少饼吗?

生:想。

师写:块。

生惊讶:啊?

师:现在这袋饼的是多少块呢?

生1:半块的半块。

师:我把他的名言记下来。

(板书:半块的半块)

师:这是语言的表达。数学课上你能用一个数表达出来吗?

许多学生陷入思考,慢慢有学生若有所悟,举起了手。

生2:是一块的四分之一。

师:我把他的名言也记录下来。

(板书:一块的)

师:那到底是几块呢?

谁上来表示出半块的半块?

学生上台折一折、涂一涂后,认识到是四分之一块。

师:现在你对又有什么新的感觉吗?

生:表示的饼又变小了。

师:这个还真神奇,当我们认为它很小时,它又代表了那么多的数,可当我们认为它很大时,它又代表了那么小的数。数学的奥秘真有趣。

…………

这一环节令人拍案叫绝!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扎实有效。从“一袋饼的是几→几块饼的是几→块饼的是几”这些连环套似的环节把学生不知不觉引向了本节课的终极知识点与技能点:随着“一些物体” (单位“1”)数量的变化,它的所代表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当孩子们认为它很小时,它又代表了那么大的数,可当他们认为它很大时,它又代表了那么小的数。这样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到的神奇,数学的神奇!

细品王老师的课,精巧的构思,灵动的教学机智令我折服。整堂课首尾呼应,步步为营,拓展延伸,犹如一首悠扬的歌曲,立意深远却娓娓道来,不急不徐,意境悠长。既“瞻前”研究本课的新知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在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顾后”研究本课的新知为五年级教学“认识分数的意义”作充分的准备,使学生对单位“1”的内涵有了丰富的认识。由此看出王老师对教材的深度研究,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两个主要价值取向: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暴露思考的轨迹,捕捉、显现学生由混沌到清晰,由知之甚少到全盘知晓,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思考过程,放大学习之“痒”,直面学习之“痛”,服务于学,让学生在“学”中悟; ②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善于把“点”状学习放入“线”性体系中,追求整体的架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悟。

上好一节课如同烧好一顿饭。教师这个“大厨”,要先深度地“预设”——做好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认真“烧好”饭,才能有效地呈现出“好吃又营养”的课堂大餐,让孩子们吃好、吃饱、吃得开心。王特的教学理念与风格,将激励着我在前行中不断去学、去思、去悟、去实践……(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汤金娥

E-mail:jxjyjxs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