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的讲究

2013-04-12 00:00:00何小波
江西教育B 2013年7期

在网上看一篇题为《竹篮打水亦不空》的短文,讲的是爷爷教孙子诵读一本圣典,可是孙子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读懂,而且刚读过的那部分,合上书就忘个精光。孙子觉得读这个没用。爷爷叫孙子把盛过煤的篮子拿到河边打一篮水回来。孙子照着爷爷的吩咐做了,尽管一次比一次的速度快,可水还是在他回到家前就从篮子里漏光了。他喘着粗气对老人说:“爷爷,您看,一点用也没有啊!”爷爷叫孙子看看篮子,孙子猛然意识到篮子跟他刚拿到手里的时候不一样了,这不是那个盛过煤炭、污黑的篮子了,它已经变得从里到外都干干净净。爷爷这才对孙子说:“孩子,你也许读不懂或者记不住圣典里讲的东西,但是在你诵读它的时候,从内心到外表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啊。”

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一篇课文《梅花魂》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外祖父常常教小莺儿读的这些诗词,已经使她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以致在长大成人后能写下如此厚重而深情的文字。这足见“竹篮打水亦不空”,可是小孩子真如竹篮的话,那么,也应该是一只干净的竹篮,而不是一只装过煤的竹篮。这样一只干净的竹篮去打水,水就显得很重要了。

读书有方,读书有道。好书的确像是维生素,但是维生素是不是越多越好?当然不是。人的身体是一个结构非常严密、功能彼此协调的整体,各种营养素相互搭配,用以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长期过量服用某种维生素药类,就会引起身体不适的现象。

说这些并不是反对“小竹篮”们打水。水,自然是要打的,但还是让“小竹篮”们多打“矿泉水”为宜,偶尔打点加了糖、蜜、果汁之类的“水”也可以,但加过咖啡、浓茶之类的“水”还是不要打为佳,加过酒精、激素之类的“水”就更不能打了。(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青年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