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教学,更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数学创造力的教学。例如,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摸奖游戏的教学片段。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摸奖游戏(盒子里都是白球,没有给学生看)。老师这里有一颗小星星,谁从这个盒子里摸出黄球就获奖,这颗小星星就奖给他。(在学生一个个到前面摸奖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情绪)。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白球)师:有的同学说穿了老师的把戏了,老师跟同学开了个小玩笑,盒子里放的都是白球,可能不可能摸到黄球?(板书:不可能)师: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盒子里可不可能摸出红球?可不可能摸出黑球?可不可能摸出白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不可能)。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黄球,从中摸出一个,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一定是黄球)(板书:一定)。
通过摸奖游戏,教师给学生开了一个小玩笑,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撑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当然,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教师绝对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使探索活动流于形式,成为点缀,而且要让学生真正地进行探究和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