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寒偏僻的寻乌山区,绽放着一朵傲霜斗雪的梅花,跃动着一个顽强高洁的师魂。他一路跋涉,一路高歌,在35载艰苦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用一颗赤诚之心,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奉献者之歌。他就是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寻乌县留车中学校长赖梅灵。
赖梅灵17岁就投身教育,当上了“孩子王”,迄今有35个春秋。他无怨无悔地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故乡,以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赢得了人们深深的敬意和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他先后被评为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
■
赖梅灵出生于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坳上村。这里属县境边陲,山陡林密,人烟稀少,孩子求学异常困难。赖梅灵就曾饱尝其苦。1977年,年仅17岁的赖梅灵高中毕业。为了这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他毅然放弃了读大学的梦想,在大山深处做起了民办教师,从此走向神圣的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5个春秋。
山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由于地处偏僻,只有十几个学生,只能是一师一校,赖梅灵既是校长,又是教员,也是工友。最初的教室是在一间破烂的碾米房,既没有讲台,也没有一块像样的黑板,学生就坐在砖头上听课。更糟糕的是,碾米房既不能挡风又不能遮雨。冬天,孩子们冻得哆哆嗦嗦,雨天就只好用身体护住课本。好不容易盼到天气好的日子,又经常有群众来碾米,轰隆的机器声盖过了赖梅灵讲课的声音。赖梅灵非常无奈,最后干脆把学校“搬”回了自己的家,白天十几个孩子挤在他家稍宽敞的一间房子里上课,晚上全家人只好挤在另一间房睡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赖梅灵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在这大山深处,有的孩子上学得走十几里的山路。放学了,多数学生赶着回家,少数学生因为路途不便,留在“学校”。他和学生们赶紧扒几口饭,便开始补课,更多的时候,需要他送教上门。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不仅有溪河的阻隔,还要翻山越岭,而且经常受到野兽的威胁。不知多少次,他摔倒在山洼里,掉进了河溪中,爬起来又继续往前走,没有丝毫的怯意。赖梅灵随便算了一算,每年他上门补课和辅导次数竟达140余次。
那几年,赖梅灵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对自己的家事和孩子却显得那么“无情”,大女儿周岁时患上急性肺炎,他因为接送学生,来不及送女儿去城里医治,女儿差点因病夭折。家中三个弟妹先后完婚,他没有请过一天假去帮忙料理婚事。弟弟妹妹一直都因这事埋怨他,而他无怨无悔,继续在高寒偏僻的山旮旯里默默耕耘。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4年,瑞金师范毕业的赖梅灵被分配到寻乌县留车镇鹅湖小学任校长。几年间,中央出台了很多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使农村教育如沐春风,带来了无限生机。之后,寻乌县中小学校“土改砖”工程也陆续展开。赖梅灵所领导的鹅湖小学,只是一个教学点,学生不足50人,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他自己,就剩一位年逾半百的代课教师。学校的教学设施甚为简陋,教室的墙壁上,几道巴掌大的裂缝触目惊心;教室内,仅有的20余套课桌板凳破烂不堪;晚上,教师躺在床上,还能透过缝隙看见天上的繁星。经上级领导部门鉴定,鹅湖小学校舍属于不合格校舍,必须马上拆建,否则教学点就有被撤掉的危险。
火燃眉毛,赖梅灵十分焦急,寝食难安。他马上找来村干部,商量学校拆建事宜。据初步预算,建设新学校,除去政府下拨的配套资金,至少还得筹资5万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要筹集这么多钱,对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而言,无异比登天还难。
为了保住教学点,赖梅灵发动群众捐资捐物。他爬山涉水,不辞劳苦,挨家挨户做工作。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全村村民。在他的感召下,乡亲们慷慨解囊,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据悉,仅赖梅灵个人捐资就达1 072元之多,要知道,他当时的月工资仅有50余元,这一捐就是2年的工资。
校建伊始,赖梅灵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时刻监督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泥水匠未按要求砌墙,他毫不留情扒掉,要求重砌;木匠未按要求打框架,他不讲情面拆掉,要求重做。每建起一间教室,他黑瘦的脸便尖削一圈,直至五星红旗在校园冉冉升起,疲惫不堪的他才露出一丝笑容。在家辛苦劳作的妻子牢骚满腹:“既然你的心在学校,你回来干吗?”赖梅灵傻笑着说:“你老公是校长嘛,就好比一个家,家里有你撑着我放心,而学校我不操心谁操心?”一句朴实的话语,表达出赖梅灵宽广的胸怀。
新校舍落成之后,赖梅灵又是欢喜又是愁:学校还没有一套经得起学生“考验”的课桌椅,更没有一张像模像样的办公桌,而上级拨款和群众集资早已花得一干二净,怎么办?赖梅灵思虑再三,无奈之下,还是拿自己家里“开刀”。于是,他又跟妻子“死磨烂缠”了三五天,硬是将家里正待长膘的猪仔卖掉了5只,再加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终于凑足了600元,添置了25套课桌椅,购买了2张当时“时髦”的办公桌。
鹅湖小学教学点保住了,学校也从此旧貌换新颜。当地群众无不为赖梅灵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没有赖梅灵,就没有鹅湖小学,就没有我们孩子的今天!”的确如此,现在鹅湖小学的桌凳和办公桌上仍清楚地写着“赖梅灵捐赠”的字样。
■
2003年8月,一纸调令将赖梅灵与留车中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沉着睿智、年逾不惑的赖梅灵毫无怨言地挑起了1 800余名师生的生活起居的重担。从此,他再一次饱尝了艰苦创业的酸甜与苦辣,诠释了“春蚕”与“孺子牛”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深刻内涵。
刚走马上任的赖梅灵,面临的却是重重困难:留车初中、余田初中、枫山初中、芳田初中,四校合一,人满为患,基础设施甚为薄弱,平均每3名学生才有一张床铺,每4位教师才有一间住房,校园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课桌椅破破烂烂,教师的办公室也是危房,师生对学校环境比较失望。留车中学陷入办学艰难、师生流失的困境中。
一时间,亲朋好友都来劝他:“都40多岁的人了,你又不求升官发财,活这么苦、这么累做什么……”
妻子也责怪他:“你年轻时,只知道工作,很少顾家,也就算了。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说去找领导要求照顾,反而尽找难事做,家里的事你可以不管,可你的身体不能不要啊。你硬要自找苦吃,谁还会心疼你?”
赖梅灵充满歉意地对妻子说:“没办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工作我没有选择的余地,组织叫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我只是尽可能做好分内之事,应该的。”
面对重重压力、种种困难,赖梅灵也想了很多,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毅然赴任。
寻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时县里面财政困难,对教育的投入很有限,怎么办?等支持?靠政府?要政策?这些都不现实,不如换思想、引资金,主动出击。对学校现状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思考与分析之后,赖梅灵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校主张:“勤俭”与“引资”。
很多人说赖梅灵是“守财奴”,因为他在社交应酬方面“吝啬”得很,每学期的招待费被他强制限定在5 000元之内。赖梅灵自己仍然耕着3亩多稻田,很长时间骑的是破旧的摩托车,用的是土里土气的手机。
勤俭持家是赖梅灵创业的根本。一般小工程都是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自己动手,带领全体师生用勤俭节约下来的资金,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化了坑坑洼洼的道路,亮化了校园,绿化美化了环境,拓展了学生运动场,完善了师生用水设施,购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勤俭也好,务实也罢,要彻底改变留车中学落后的面貌,学校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硬件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需要,没有资金怎么办?赖梅灵大胆做出了“超前消费、负债运转、求米下锅”的引资决策。一方面他以超群的公关能力、较高的社会声誉、领导的信赖、同学朋友的相助筑巢引凤,使得数家企业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会昌县顺达公司无偿捐赠95万元,江西石化捐赠50万元,寻乌阿髻钵山电力公司捐赠50万元,加上财政配套资金,共筹资4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另一方面他采取“集”“贷”“讨”的方法筹措资金。找学校教职员工每人集资2 000元,共18万元;向银行贷款,借得20余万元;他带领学校班子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地奔波于上级部门、同学校友、私营企业主之间,一家一家拉赞助“讨”。日月轮回,漫漫长路,赖梅灵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受了多少次冷嘲热讽,又有多少个节假日没有休息过,究竟跑了多少路,数不清,也无法计算。“心诚引得凤凰来”,所到之处、所遇之人无不被赖梅灵的执着追求所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深圳市环保局捐赠4万元和10台电脑,深圳市旭程公司、广图公司捐赠大批学习用品和1万元,七七届校友捐赠4万余元,七九届校友捐赠2万元,校友陈忠春捐赠1.5万元,其他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40余万元……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赖梅灵决定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门楼。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热烈响应。教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拧,“校长,你就领着大家干吧,这个月我们只需500元生活费就够了,其余全部捐给学校搞创业……”
“画圣胸中存丘壑,耕者心田有蓝图”。在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赖梅灵信心倍增,多渠道筹集资金680余万元。厚实的现在必将酿出美好的未来,他心中的美好蓝图也日渐实现: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楼、富丽堂皇的顺达综合大楼、气派别致的多功能教室、气势雄伟的学校门楼……一栋栋大楼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他细细品尝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滋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过度的操心和劳累,使赖梅灵本来就有的胃病更加严重,有时一天三餐,他加起来吃不了一碗饭。可是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病情加重,才不得不到医院就诊。即使如此,也常常是上午刚出院,下午在建筑工地上又能看见他疲惫的身影。教师们劝他休息一段时间,没必要这样劳累。他笑了笑说:“没事的,我的身体我知道,能挺住。再说,工程正在关键时刻,不能离开啊。”
校建期间,赖梅灵一直以校为家,勤勉有加。其实,那时候他的家搬到了圩镇,离学校约两公里。家里只有年逾九旬的老父亲,年老体衰,生活不能自理,也没有兄弟姐妹照料,一日三餐都由他送饭回家,晚上帮父亲洗完澡后,他就要回校住宿,每日如此,坚持不懈。有时也会因为忙于工作,不能及时给年迈的老父亲送饭。兴建顺达综合大楼时,赖梅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尤其是在工程的关键时刻,他一刻也没有离开工地。早上起来忙于检查建材质量、监督施工,下午主体工程结束后,才想起家里还有一个老父亲,当他走到床前,眼看着饥饿了一天的父亲,赖梅灵禁不住泪流满面,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孝之子,愧对年迈的老父亲……
在赖梅灵的带领下,全校师生不懈努力,留车中学终于旧貌换新颜,新校园区域明确、新校园布局合理、规划长远,成为一所花园式学校。徜徉于美丽的校园,你定会被它如诗如画的环境所陶醉。难怪国家副总督学夏铸称赞留车中学是“全省乃至全国校园建设最漂亮的农村中学之一”。
■
“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者,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重。”这是赖梅灵常常向教师们讲的一句话。
当时的留车中学,由于受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劣势。赖梅灵认为,真正落后的不是留车中学的客观环境,而是教育理念。他决定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以“苏区精神”为主抓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使之成为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
赖梅灵充分发挥“苏区”的德育优势,不断创设多功能的育人情境,以崇高的革命英雄形象来培养师生高尚的情感和人格,用自己的育人实践来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德育财富。他主持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规划,确立了“立志、造势、建制”的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师生通过常规课堂、活动课堂和隐性课堂等渠道教育、启迪学生。赖梅灵更注重大胆探索,悉心用现代教育理念诠释校魂,把弘扬革命前辈“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此营造出情景交融、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并以此去熏陶、感染师生。
赖梅灵身体力行,亲自制定了校训,使其成为师生终身相随的座右铭;确定了校歌,使其成为师生心中永远跳动的音符;设计了校徽,使其尽显赣南苏区的骄傲。
在管理上,赖梅灵多年来一直实践着“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以情治校”三治整合法,形成了一套刚柔并济的管理新路。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为群众服务的热心人。同时,他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评价机制、奖惩方案。这些制度综合起来,形成了《留车中学千分制考核方案》,并根据教师的考核情况实行相关岗位聘任制。学校处室主任副主任岗位、年级组长副组长岗位、值日组长岗位、班主任岗位实行按需设岗,按岗竞聘、按聘评职、按职定资(绩效工资),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格局,聘用和淘汰直接与经济收入挂钩,从而使教师内部出现了竞争拼搏的好现象,实现了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移。
赖梅灵在一手抓“硬”的同时,也注意低聘者的“软着陆”,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寻找低聘的原因,鼓励他们重新扬起奋进的风帆。为改善低聘教师的知识结构,赖梅灵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把钱花在提高教师知识水平的刀刃上。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已参加电脑培训,省、市、县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学校送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赖梅灵认为,学校虽花了钱,但教师学到的是无价之宝。
为集思广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办好学校,赖梅灵诚邀社会知名人士和该校历任校长,成立学校教改“点子团”。为加强学生德育建设,赖梅灵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学生新年团拜会。为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丰富了师生的生活。
天道酬勤。在赖梅灵的辛勤耕耘下,留车中学教学质量直线上升,五年来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寻乌县榜首。
■
“以情为先导,以爱为桥梁,以疏为方法。”这是赖梅灵转化后进生的“三部曲”。“没有爱,便没有了教育”更是他35年教学生涯中始终如一的“主题歌”。35年来,在赖梅灵真诚爱心的感召下,不知有多少言行恶劣的学生迷途知返,改过自新;不知多少有偷摸行为的学生在他的教育下,管上了班集体的钥匙;不知有多少贪玩好耍的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成绩突飞猛进……其中学生黄图便是后进生转化中最典型、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
黄图是留车中学就读的初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一星期,他就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用伞锥刺破了女同学的臀部,二是向穿花衣服的女同学身上甩稀泥,三是在教室门上安装扫帚“整治”他的数学老师。这个有名的“捣蛋鬼”,为反抗其父亲的管教,曾爬上三楼房顶以自杀相威胁。
黄图接受学校纪律处分的第二个星期,他与几个好朋友应赖梅灵之约叩开了校长的家门。看到桌上摆满了佳肴,他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说:“赖校长,我们不知道你有客人,我们明天来行吗?”赖梅灵笑着说:“你们就是我的客人,今天是黄图的生日,我们不应该为他庆祝吗?”同学们唱起了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热闹极了。这个因父母忙于生意,从没有为他过上生日的“捣蛋鬼”,第一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在激励后进生奋发向上的工作中,赖梅灵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他紧紧抓住这些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对学生们的小错误,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学生们的优点和长处,倘若是潜在的,赖梅灵便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寻找去挖掘;倘若是微弱的,赖梅灵便扬其所长,尽量捕捉其闪光点,予以更多的表扬与鼓励;倘若是生活中受到挫折的,赖梅灵便给予他们父母般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心灵深处打动后进生,帮助其扬起奋进的风帆。赖梅灵就是这样凭看一颗赤诚的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奉献着……
每年的教师节,赖梅灵都能收到一大摞的学生来信。其中一封是中山大学学生赖海波写来的。“敬爱的赖校长,是你的博爱和无私奉献支撑着我去完成学业……一朵小花只想收获一缕阳光,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赖梅灵在留车中学任副校长时,刚上初一的赖海波母亲不幸病逝,他与年幼的妹妹全凭年迈体弱的父亲抚养,极度悲伤的赖海波打算辍学回家,靠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养老抚幼的重担。赖梅灵及时找到他,对他说:“海波,老师知道你的苦处,可你不读书将来的日子会更苦的,暂时有困难老师可以帮你,好吗?”赖海波满含感激的泪水使劲地点头。从此以后,他们俩吃住在一起,初中三年的所有费用均由赖梅灵承担,不是亲人的他们形成了胜似父子的感情。在赖梅灵爱心的滋润下,赖海波的成绩突飞猛进,初三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之后,赖梅灵一直伸出关爱之手,支持着他读完高中,后考入全国知名学府中山大学。
刘文旺是家居大山深处的贫困学生,1995年上初三时,父亲因误伤他人而判刑入狱,母亲改嫁去了他乡,刘文旺打算辍学回家。面对刘文旺一家的悲惨遭遇,赖梅灵及时带头捐款并发动全班学生为其捐钱捐物,奉献爱心。每逢节假日,总能看见赖梅灵和几个学生干部与刘文旺一起进行勤工俭学活动,与刘文旺家人一起度过艰难日子。刘文旺的脸上终于绽开了久违的笑容。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临走时,他给赖梅灵的留言是:师恩似海、刻骨铭心。
赖梅灵的爱是无私的,像春蚕,像蜡烛,正如他所言:“老师的付出绝不是为了回报,也不单单为了2 000元工资,更主要的是为了挑起一份责任。” 是的,35年来,赖梅灵担任中小学校长30年,几十年的工资积蓄几乎都奉献给了大山深处贫困的孩子。他先后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高达64 000余元。
在赖梅灵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水墨画:漫天飞雪,一枝红梅绽放出鲜艳欲滴的花朵,其间还有好些含苞欲放的花蕾,缕缕馨香似乎正款款弥漫开来……看着这幅画,令人不禁在想:这不正是赖梅灵高洁师魂的真实写照么?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jxjydxb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