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论

2013-04-12 00:00:00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3年3期

殷俊生,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过4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出版专著《语文教学多维论述及点评》。

气节,指的是人的志气和节操。

为了理想和信仰,宁死不屈,是一种气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烈士夏明翰的绝命诗,铿锵有力,感人肺腑。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向敌人屈服。《红岩》中的许云峰,即使身陷囹圄,依然同敌人斗智斗勇,“你们从我身上,只能一无所得”,反映出了他立场的坚定。巴拉圭诗人埃尔维奥·罗梅罗在《气节》一诗中,用深情的笔触,讴歌了那些勇敢不屈的斗士,“干渴可能烧裂他们的嘴唇”“寒冷伤害着他们的皮肤和脉搏”,但他们始终保持着“自由威武的进攻者的雄姿”,而且“不管他们是生是死,谁也不可能使他们屈服”。

不忘民族大义,时时、处处为国家着想,是一种气节。苏武出使匈奴时不幸被扣押,他“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少亏”,让匈奴“惊心碎胆”,终于在19年后重获自由。抗金名将岳飞,尽管遭到秦桧等奸臣的百般刁难,仍对朝廷忠心耿耿,念念不忘“收拾旧山河”。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他们的气节动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不阿谀奉承,保持正直的品行,也是一种气节。明朝的海瑞,为人正直。一次,海瑞的上司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他不仅没有送礼,而且只是按照招待普通客人的标准为胡公子准备饭食。胡公子认为受了羞辱,迁怒于驿吏,将驿吏捆绑后,倒挂在梁上。海瑞赶到后,故意说胡宗宪为官清廉、不讲排场,他的儿子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要将胡公子以“冒充公子”的罪名重办。胡公子无奈,只得求饶。海瑞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通,将他赶出了淳安县。此外,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有秉公办案的包拯等,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浩然正气,值得称许。

为人类的进步,为祖国的强盛,为真理的玉洁……不惜横眉怒对,不惜直言抗辩,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气节。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同学们要坚定信仰,坚持操守,为人生书写精彩的一笔,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本期特邀主持:殷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