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

2013-04-12 00:00:00丁满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3年4期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随后赴美留学。此时的中国以农立国,为此,他放弃研修多年的土木工程专业,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3年获农学学士学位后,竺可桢又考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习气象学。28岁获博士学位后,他旋即回国,投身于科学救国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美国学习期间,竺可桢逐渐认识到中国科学的不发达与国人向来读书不求甚解、无病亦作呻吟的态度大有关系。为此,他制定了“理想”科学家的标准:(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委员。1963年竺可桢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晚年,他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著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

(1)晚年竺可桢

(2)竺可桢故居

(3)青年竺可桢

(4)1936年的竺可桢

(5)1974年,正在处理公务的竺可桢

(6)竺可桢与夫人张侠魂、长子竺津、长女竺梅

(7)竺可桢全家照

(8)1938年,竺可桢与儿子竺安在赣江中游泳

(9)1947年5月,竺可桢在密歇根州立学院(右起为熊全治、竺可桢、余文琴)

(10)1947年5月,竺可桢在美国与学生合影(右起为余文琴、竺可桢、朱祖祥、赵明强、熊全治)

(11)毛主席与竺可桢交流

(12)1950年,竺可桢率科学院考察团在东北

(13)1957年7月,竺可桢(右二)、顾准(右三)乘船考察黑龙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