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印章,人们常常会联想起“雕虫篆刻”“雕虫小技”,甚至是“壮夫不为”“玩物丧志”之类的成语。其实不然,因为自先秦、两汉以来,玺印一直有象征地位与权力、缄封文书、钤印物件、佩带祈福、殉葬、烙物等实际用途。古代的官印保存了很多当时的职官、地名和文字,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功用——可用于稽考古代职官制度、地理沿革,以及文字的本源与演变。先秦私印中的姓名玺,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姓氏,是研究我国姓氏起源及其演变的重要资料。故而,清代的朱象贤在《印典》开篇中说:“古印良可重矣,可以考前朝之官制、窥古字之精微,岂如珍奇玩好,而涉丧志之讥哉!
??秦以前的印章称古玺,分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是古代各级官吏行使权力的凭证,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战国官玺约有300余方。战国官玺作为我国最早的官印,其形制、文字、章法与后世的官印均有较大的差别。从遗存的实物看,当时的官玺材质主要有铜、玉、陶,以铜质为多。铜、玉质玺与官位高低无关,陶玺则主要为工官(注: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所用。铜官玺钮式主要有鼻钮、瓦钮、橛钮、柱钮、圆筒钮等,印面形制主要有方形、圆形、长条形。玺文有阴阳两种铸刻法,印面文字为战国古文,与同时期的竹、帛、货币、器皿上的文字大致相同。印文释读不拘右起上下读法,有的是左起读法,有的是逆时针读法,有的则为对角交叉读法。印文布局无固定形式,往往欹侧相生而又活泼自然。
??相对于官印,私印指的是私人使用的印章,包括姓名印、箴言印、吉语印、肖形印。私印中的姓名印代表个人的信誉,本质上与官印相同。今存姓名玺以铜质居多,次为玉、银质,还有少量的玛瑙、象牙、琉璃质等。私印的钮式有坛钮、鼻钮、覆斗钮、带钩钮、螭虎钮、瓦钮、龟钮、穿带钮等多种。印面文字与同时期的官玺相同,印文的布局比同时期的官玺更为活泼自然。
??当代先秦古玺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玺印的形制、职官、印文进行辨识,并结合文字构形和地域书风,再与传世文献记载的职官、地名进行比照、考辨、归类,且已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印章艺术与传统的书画艺术一样,都是起源于实用,并经由历代文人的参与,一步步走上文人化的道路,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
印章艺术,方寸之间,变化万千。先秦古玺或为铸造,或为刻凿;白文印多有界格边栏,朱文印多粗边,印文字体稚拙可爱。明清以来,很多篆刻家借用古玺这一印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篆刻艺术作品。 (图例请参阅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