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 丽 许 明 齐春春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动漫产品的巨大需求,促发了河北省动漫人才培养产业的兴起。河北省动漫人才培养在本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历程后,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化效应,显现出体系化的雏形。
(一)办学力量。目前,河北省动漫人才培养办学力量表现为下列几个层次:一是本科院校,这是目前河北省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的主力军,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掌握新技术,同时兼备高修养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为目标,占据动漫人才培养专业的高端制高点;二是高职高专,主要培养应用型动漫人才;三是中专职高,由美术学院、动画学院附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动画特色班等组成,主要培养技能型动漫人才,即所谓蓝领型动漫人才;四是培训学校,这一层次的学校是正规院校的补充,主要承担动漫人才培养专业的短期培训、系统培训和行业认证、证书培训等任务。既有动漫人才培养企业附设的,也有社会办学力量独立设置的,还有社会或企业与学院联手举办的。这些培训学校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五是课程讲座,省内许多高校开设了动漫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和讲座,有的高校还将这些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这也形成了很强的教学力量,培养了潜在的动漫人才。在以上几种办学模式中,学院式教学是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也是其主导力量。
(二)专业学科。目前,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涉及的专业分技术类和艺术类两个方面,专业名称很不统一。技术类的专业有计算机图像处理、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艺术类的专业有动画、影视动画、动画设计、影像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等,甚至还有叫“电子竞技”专业的。在专业下面,还分设专业方向,如编导、原画、创意设计等。另外,绝大多数院校设立的都是动画类专业,而游戏类专业只有少数院校设立,从本世纪初始有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先后成立游戏类专业。从学科建设角度看,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尚未进入二级学科,只作为二级学科的学科方向,不同的院校将其分别置于美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学、设计艺术学、传播学、摄影学等等,不一而足,缺乏学科定位。
(三)教研基地。目前,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基地建设正在推进中,从基地的设置批准部门来看,有国家广电总局系统批准设立的基地,也有由国家科技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化部等系统批准设立的冠之以不同名称的基地,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数字娱乐产业基地”;从基地设置的层次来看,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基地。
(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和误区。在相当多的专业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许多人认为动漫游戏专业教育就是美术加上计算机,有的人则偏重技术层面或艺术层面,对其教育本质理解狭隘化。由此而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专业学科的建设等一系列环节,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事实上,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技能结合、创作与经营结合等形成的综合性教育体系。另外,新媒体技术在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领域的运用,也引发了对教育理念的认识误区。一是对动画本质的认识误区引起的对教学手段采用的失误。有些院校以CG、多媒体代替动漫教学内容。二是对动画软件功能的认识误区引起的对教育模式安排的失误。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会操作常用的2D、3D甚至像flash这样的软件,就可以制作动画作品。这种认识误区使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存在明显的失误。
(二)专业学科建设不全面。目前,河北省动漫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不合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名称不统一、不规范,这就使得专业的内涵不固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教学质量缺乏评估测量的标准;二是专业比例不合理,影响到招生数量畸少畸多,最终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均衡性;三是专业设置不全面,制作类相关专业比较齐全,而营销类、管理类以及策划类专业设置较少或几乎没有。动漫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也缺乏力度,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设置陈旧,未能按动漫人才培养艺术的发展,设置新的学科分类;二是缺乏学科归属,或归属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归属于不同学科,这主要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提供学科建设指南;三是作为艺术与技术结合、创作与经营结合的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未能获得学科相对独立设置权,未能组建成为二级学科,甚至连二级学科的学科方向(三级学科)也谈不上。
(三)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数量不足,学研产一体化远未形成。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类型,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作为实践教育的主阵地,对提高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教学研究基地数量严重不足,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只有4个,省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尚未设立,像浙江、广东、江苏、四川、北京、上海等动漫人才培养产业及其专业教育相对发达的省市,也未有省市一级的动漫游戏专业教学研究基地。这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动漫游戏产业及其专业教育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国家设立动漫教学研究基地的目的之一是令其充当教育与产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打造产业科技的孵化器,由于教学研究基地的数量少,因此其未能充当起这一功能,在整个产业发展中它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目前,在动漫游戏业界,真正意义上的学研产一体化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趋势,也有一些院校与企业联合的例子,但总的来看,学研产一体化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重不大,尚未形成主流态势。
(四)教学条件较差。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是高科技密集型教育类型,需配备充裕而又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教学设施作为技术保障,但有的院校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利益的追求,匆忙上马举办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所以教学基础设施、实验设备不能配套;有的院校甚至连起码的线拍动检设备都不具备,更不要说能实现动画制作完整流程所需要的设备了;还有些院校简陋到搭几台电脑就敢称动画系。凡此种种,严重侵害了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的技术保障,最终影响教育质量。
(五)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动漫人才培养产业的兴起,使得其专业教育大规模快速发展,但缺乏相应的师资储备,师资力量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整个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呈现着下列两种状况:一是专业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真正具有动漫人才培养制作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底蕴的教师凤毛麟角;二是现有师资的素质不合要求。现有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或行业转过来的,对动漫人才培养专业并不熟悉,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都不够完善。
面对动漫人才培养产业化、基地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存在着的潜在的巨大市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专业人才的紧缺,河北省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应有一个大的发展。为此,必须抓住机遇,做好规划论证。
(一)壮大办学力量。根据目前动漫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多管齐下,壮大各种类型的办学力量,迅速扩大专业教育规模。在办学力量发展中,做到层次多样化,适度发展本科教育,扩大增加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高中职教育,大力加强培训教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主导、高中职教育为基础、培训教育为补充的,共生互动,协调发展的动漫游戏专业教育体系,形成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兼有、全日制教育与函授和远程教育兼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教育新格局。
(二)加强学科建设。为发挥学科对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作用,全面开展学科建设,扎实抓好重点学科的建设。将动漫人才培养独立设置为二级学科,侧重于技术型的设置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之下,侧重于艺术型的设置于艺术学一级学科之下,侧重于管理型的设置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在动漫人才培养二级学科内,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方向,设置为学科群,主要有:卡通漫画方向、二维动画方向、三维动画方向、数字游戏方向等。
(三)强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基地在产业孵化、人才集聚、学科研究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强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扩大“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数量,并充分运用地方政策的调控作用,设立省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以作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的地方模式,完善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的基地体系。
(四)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基本适应。改革投入机制,提高生均教学仪器值和图书资料拥有量。重点在数字化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特别是音像资料建设方面。
(五)加快教材建设。应结合课程设置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有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材体系,该教材体系要达到3个目标:一是数量充足;二是结构合理;三是质量上乘。同时,应大力引进国外精品教材。
(六)改革课程体系。把专业和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对目前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的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形成并建设起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新型课程体系,并对课程体系加以规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都应基本一致。
(七)打造师资队伍。一是适度增加师资规模,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师资力量;二是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引进、进修或在职攻读研究生课程及学历学位等方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使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比例逐步提高,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合理;三是调整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化,使“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
(八)促进学研产一体化。一是整合目前各类校企联建、校校联建、校所联建、中外联建的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研产紧密结合型、资产经营一体化的联合体,名称统一规范;二是各院校有条件的可以组建动漫游戏开发生产公司;三是成立动漫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行业学会;四是通过建立科研基金、开辟访学和校际科研合作渠道,争取科研课题;五是努力建设一支与教学、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结合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择培养,加速学术梯队的培养建设,形成科研骨干群体;六是定期举行动漫人才培养产业化发展及其专业教育高峰论坛;七是大力提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动漫游戏专业知识的普及活动,在高校设立动漫人才培养社团,开设学术讲座。
[1]胡雪瑾.由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透视实用技能型动画人才培养重心[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王红梅.济南市动漫人才教育培养和评价管理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