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伟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环境影响评价又被称为环境预断评价,是指我们人类所生存活动的空间以及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对人类生活、发展造成影响的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自然方面的因素成为自然环境,社会方面的因素成为社会环境,环境对于人类生活、发展的影响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也就由此出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计划开发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严谨的判断与评价,对各种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对各种建设、开发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从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缓解消极影响产生的措施。最终为减少不利影响提升积极影响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开展了许多年,它已成为我国各项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力量和关键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双赢,能够极大提升环境规划及管理意识。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弱点和不足,毕竟我国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历史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悠久,其积累的经验与应对措施也不如其他国家丰富,在实践方面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虽然自出现以来就已经被制度化、法律化,是一项必须遵守的发展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将制度普遍施行,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偏远地区的小型企业而言,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力度还有待大幅度提升。这种全国范围内、所有企业中缺乏普遍实行的标准化制度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是一种体现民主化、法制化国家特质的表现,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公众参与对于顺利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意义重大。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仍然较低。信息公开不及时、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参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但是不论是何种原因,其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的直接结果就可能是造成项目建设方与公众方的矛盾激化与再升级。
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是一种先行于项目具体建设、开发和规划之前的科学预测行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具体思路、方法及具体建设措施,评价工作开展的时间点一般来说是越早越好,这样才能拥有最为充分的时间进行最为仔细严谨的论证分析。但是项目建设资金、项目可行性报告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逆转的线性顺序关系,许多建设单位不想在项目建设为真正落实之前花太多钱做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往往催促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工作人员快马加鞭,草率了事,因此大多数时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必须完成的手续。这种不正确的意识直接导致其作用弱化或者根本毫无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或者开展效果不够显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具体操作细则,许多条款过于粗糙,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给具体执行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有这样一个规定“凡是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此条款乍一看,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好像说得比较到位,但是仔细思考下来,什么样的项目是对环境有影响的?不通水电的仓库对环境有影响吗?环境监测站对环境有影响吗?这种看似到位实则粗略的条款就非常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过于抽象、笼统,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造成阻碍,让人难以准确把握。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是项目建设之处所必须履行的国家义务,同时也是对自身建设负责、对国家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负责的一种积极行为。所以必须确实研究应对策略。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在明确、合理、科学的指导原则指引下,才能够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关系到我国乃至世界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因此更不能缺乏积极健康的指导原则。原则制定方面,要尊重各方合理化利益,要积极协调各方权益,要努力实现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最大限度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用的同时减轻当地政府与有关部门的经济压力。
在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将公众参与与公众意见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将公众参与渠道用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给予公众参与以法律保障。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对环评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有了评价结果如果不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积极的及时的执行与纠正,那么评价结果也只是一纸空文。所以必须加强评价报告审议之后的后续监督检测工作,而这一部分工作也是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加强这一部分的工作力度,环评才能真正发挥自身作用。
[1]王华东.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环境科学[J].2011.4.
[2]李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2010.8.
[3]肖杜宁.试论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与主要内容[J].中国环境科学.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