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站根,周文杰
(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系统进化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衡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1].植物生物学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实践两大环节.实践环节分为实验教学、实训实习、第二课堂活动、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其中实践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理论课程的质量,近年来,我课程团队以植物学精品课为契机,不断对植物生物学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研究,改革内容如下:
长期以来,生物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实验课教学基本上是根据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进行安排,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为主,实验教学中很多本应该相互衔接的部分在安排时彼此孤立,很多基本的、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团队在学校教务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对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将植物生物学实验部分提升为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植物生物学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实验课部分的教学更加规范化.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牵头成立大纲制定小组,共同讨论、研究修订植物生物学实验大纲.
将传统的植物学实验进行重新整合,建立层次化、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实验中许多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及基本实验技术,如光学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的使用技术,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植物物绘图技术、徒手切片技术、植物的解剖技术、植物检索表的检索和编制技术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等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掌握与使用.其次,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部分相同类型的实验进行整合,使学生抓住实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节约了实验课时.最后,改验证性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能力和技能培养目标均达到了相关要求.比如营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的观察实验.要求同学们2 人一组自己培养幼苗,每组培养的幼苗种类不同(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同学们自己进行徒手切片、临时装片制作、显微镜下的观察、根茎结构的比较等,一系列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内容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学习兴趣高涨,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以后的毕业论文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植物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学基地功能,组织大学生全面调查校园植物资源,编写植物名录,制作植物标牌和电子地图,既丰富了学生的植物学知识,又促进了校园建设.同时增加公园植物的辨认、校园花卉大棚植物的辨认、烟台野外实习、衡水湖湿地野外实习、水生植物的采集与观察辨认等实践教学环节,它们与课堂上的实验教学环节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与整合,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同实验大纲一样,实习实训更加规范化,由具有丰富实习经验的教师牵头成立大纲制定小组,研究修订植物生物学实习大纲,对实习实训的目的、目标及考核要求都进行详细的制定,强化了实习实训的地位和意义,学生、教师更加重视.并调整和延长实习时间、变换实习地点和完善实习内容、丰富标本采集方法、改进标本鉴定方法、强化研究兴趣的引导,使学生熟悉野外采集、制作、记载、描述等植物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
首先通过开放植物实验室、植物标本室,引导学生围绕探究课题自主实践活动,实现理论课、实验课、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机统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利用植物学知识参加中草药资源调查、植物名录调查、赏花、公众科学日、植物园认识植物活动及植物知识讲座等及大学自主创业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为今后成为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次,围绕植物生物学知识体系,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活动,跟随教师加入植物学科研工作,如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教师与国外同行的野外科考等,拓展专业知识面,培养科研素养.根据学生专业基础和自身特长,制定创新实验活动规划,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和完成实验内容,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鼓励对本学科热爱的学生积极申请院级科研创新项目.2008年、2011年笔者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科研活动中,指导10 名同学完成了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 项,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训练学生自主地进行项目的操作,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的完成是本科生4年专业技能得以综合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3].近年来课题组开展了由省教育厅、衡水学院资助的教研课题5 项,发表教学论文3 篇,主编参编教材2 部,学生专注或参与发表的论文6 篇.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衡水湖地域资源优势,以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生物学科进行学科渗透和综合,开展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采集和保存、衡水湖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研究、外来植物的入侵与防治、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与筛选等主要研究内容,侧重解决植物生物学发展和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凸显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效果.
以上4 点是本课题组对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旨在保证和提高课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多种实践活动,争取创建一流的有特色的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
[1]周云龙.植物生物学[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陈林娇.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63-965.
[3]白丽荣.新建本科院校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