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对当代道德进步的启示*

2013-04-12 16:20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滑坡道德

彭 振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近段时间,媒体上频频曝光社会上一些关于道德的负面新闻,如“老人该不该扶”、“论文抄袭”事件等,而每当出现这些事情时,总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思考,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盼望着事件能够得以妥善解决——当然,这些曝光的事件也的确遂了大众的愿望,但是这种解决方式却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事件刚发生的时候,会立刻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而问题总会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注下得到快速解决,一切看似很完美。但是这只是解决了一个个例,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除,由此就有了导致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当这类事件再发生后,人们会重复之前的反应,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震动之后还是沉默,沉默之后是对下一件事的震动与谴责,之后还是沉默。如此的反复,只能让人产生道德评价的疲劳感,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那么这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是不是进入了道德进步的停滞期,甚至是倒退期?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这些事情严重破坏了我们这个国家的道德根基,对努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尽快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在我国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提高全民道德文化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呼唤道德的回归,人心的向善,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是,在面对道德转型时期波折的现状,我们应用一个客观、辩证、全面的态度和观点去对待,积极从传统中国文化道德的源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当前道德滑坡现象分析

(一)诚信的缺失导致学术道德滑坡

近年来,有关高校学术诚信失范问题成为学界屡屡出现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高校、学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扩大,高校和学术科研部门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了积极预防,但是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预防整治办法。诚信在我们生活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有关诚信的一些名言名句也是耳熟能详。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这个国家、社会的社会精神变革的动力之源,是这个社会的良心所在,设想如果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群体都不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履行自己的本职义务,一个民族何以立?一个国家何以安?《论语》中关于诚信思想的部分,对于培养和形成学术诚信的风气和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顾名思义,学术诚信实质上就是道德诚信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现在国家还有高校都制定了一些规定来制止学术剽窃事件的发生,但是我想,仅仅从加强外部强制力上来解决这件事是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有外部因素的介入,内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在根本上制止这类事情的发生,更需要在根本上加强论文写作者以及科研人员的自律能力,加强对他们的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自己从内心深处尊重学术底线,自觉维护社会良心的功能,唯有如此,中国的学术界才能重现一片蓝天。

(二)孝道沦陷,家庭美德滑坡

“孝”是中华民族的固有传统美德,有一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历来是我们民族所推崇的最高尚的美德。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许多人产生了盲目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心理,他们内心轻视传统的道德规范,以自我为中心,做出了不孝的事。子路向孔子问孝,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在这里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这个“安”可不仅仅是指有个安身之所,身安是最基本的,心安才是最重要的,富裕的物质生活只是表面形式。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我们常常把“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不仅要对父母孝,还要对父母敬。心中要明白,“孝顺”除了孝,还要顺。只对自己的父母孝是孝,对所有的老人孝是大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真正的孝敬,是一个人用对自己长辈的心推及到别人家的老者身上,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同样用一颗善良爱护之心对待其他人的孩子。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怀揣这样的道德理念,用这样的心态去做事,也就不会出现老人倒地无人帮扶的现象了。

(三)“官本位”盛行,官场公德滑坡

现在的社会,社会公德是处在一个倒退期的,中华民族一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的官场得不到继承与发展,有很多专家都提出了“道德法制化”,他们认为这是我们的社会公德发展的一个过渡。一些官员自身也存在着道德修养不足、自身素质欠缺的问题,由此产生的“官德”缺失,就是道德缺失所结出的“恶果”。

“官德”就是为官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是官员的处事之本、用权之道。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政府部门的权力执行者,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所以他们的行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言行具有放大性和指向性,其“官德”水平的高低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国家稳定。因此,一个官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提升自己的品德,用好人民所赋予的权利。儒家的为政思想,就是“德政”,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7]也就是说,要用道德来引导,用礼制来统一人们的言行,百姓们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能遵守正道,人心归服。虽然孔子的治国思想在当时没有被采纳,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当时的失败而否定孔子思想的价值。以德治国,在当今宣传依法治国理念的中国,应该充分挖掘它的方法论精华,使它能在当今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

二、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有句话说道“上下交争利,则国危矣”。[8]这句话就明确说明,一个国家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其原因归根到底在一个“利”字上。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尽一切可能性追逐名利,这样就会导致践踏道德的后果。一些社会学家把道德滑坡归结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道德观念的迷茫,道德判断失去方向。社会正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由此导致人们责任心的丧失。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公德淡漠,这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我们已经在道德滑坡的困境里越陷越深,已经处于道德规范的迷茫期、困惑期。

(二)道德教育滞后

道德教育滞后主要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在学校,教育过于功利性,关注的重点更多地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学生仅仅是老师进行各门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却放在了最次要的低位,教育体制畸形发展,学生德育水平低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方面,我们从小接受的道德观念都是父母传输给我们的,如果父母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不懂得教育或教育方式不足,就会影响下一代的品德素质。在当前市场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很多家长将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上,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简化了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认为只要成绩能够提高,教育就是成功的,这种想法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公德教育、德育教育缺失,没有形成崇贤尚德的价值主流,社会上各种不良的价值取向盛行,给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在对优良的道德行为、典型道德模范树立、宣传不足,对社会美德的倡导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不健全

政治腐败主要的原因在于政治文明缺失。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和制度的不健全,权利缺乏有效地监督。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渎职、卖官买官很难杜绝消除,当前的中国社会仍然是以“官本位”为主导,一些领域还没有完全向民间资本开放,这就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现象的滋生,这种现象给公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误导,从而致使公共规则、公共道德的失范。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政治制度不健全的方面,其实我们国家也在努力地改变这一局面,只是这一现象和问题在我国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时间比较长,解决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西方普世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大大地激发和释放了,但同时,许多人由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在物质和金钱、欲望海洋里迷失了自我,人性中反道德约束的一面也开始逐渐显露: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谄媚,可以“被潜规则”,可以不顾违背道德,生存才是王道,是道德沦丧者奉行的法宝。裙带关系、走后门,已是现在职场、官场盛行其道,成为人们可以容忍和默许存在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于其外,想要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要靠每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的努力。与此同时,西方思潮在向我们不断袭来,我们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至上的过程中,忽略了传统道德的要求,许多人把西方的道德标准当作为完全正确的真理来信奉,不加分析、批判地加以盲目的崇拜。这种现象已经对树立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造成了损害,因此要努力遏制这股崇洋媚外之风,大力宣传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三、解决道德缺失的途径——回归传统道德

(一)重视“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对“德治”的作用十分推崇,即通过对广大民众进行广泛的道德教育,使他们认可当前的社会行为准则,并将其作为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以达到调节人际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的目的;又重视“法治”,即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9]是很有道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既要提倡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又要运用法律武器惩治严重道德滑坡现象,更要注重将两者联系起来,发挥其合力作用,以便更好、更有效地达到提高人们思想品德的目的。

(二)要重视道德教育,完善传统道德教育体系

中国的道德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构成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家庭环境中,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家庭的影响,因而其影响具有长久性、普遍性。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上是在学校里,在师长的教诲,学习的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学校担负着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任务,青年人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他们身上体现着国家未来整体的素质水平。因此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的同时,更应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高尚人格的塑造培养。此外,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开设古典课程,阅读古代经典,让学生回归古典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构建道德体系,树立核心价值观,教导学生应该敬畏天地万物,使学生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0]不仅自己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还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心,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和志向。

(三)个人要做到慎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11]意思是小人会做一些不好的事,但当他见到有道德的人后,却也想装出一副高尚的样子,“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但是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不论伪装得有多么巧妙,只要内心仍然有不好的意念、想法,总会在不经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其实别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这些坏人坏事,就像是见到他们的五脏六腑一样,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因此我们要立即从个人做起,培养自己的自律和慎独,严格恪守传统道德规范,增强道德自制能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2]

社会人的共同行为构成了整个社会风气。道德是相互的,想要别人对你道德,那你首先就要对别人道德。当然,限于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时候对道德或不道德、非道德等等现象的判断还不是很准确,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请教师长,不断实践,在生活中去判断、去选择。但是,人的内心都是向善的,做好事不分大小,只要以符合社会主流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以更高尚的人作为自己学习模仿的榜样,那么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只有每个个人道德水平提升了,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才能提升。在平时的道德养成中,要多从儒家经典中汲取精华,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1]论语·为证[M].

[2]论语·公治长[M].

[3]论语·为证[M].

[4]孟子·梁惠王上[M].

[5]论语·为政[M].

[6]论语·子路[M].

[7]论语·为政[M].

[8]孟子[M].

[9]论语·为证[M].

[10]孟子·尽心上[M].

[11]礼记·大学[M].

[12]三国志·蜀志传[M].

猜你喜欢
滑坡道德
水库滑坡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及浸润线计算模型——以石榴树包滑坡为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