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服务理念在高校的实践思考

2013-04-12 09:24顾小丽顾新春卞禹臣
关键词:义工志愿志愿者

顾小丽 顾新春 卞禹臣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从事义工服务的人被称为义务工作者,简称“义工”,也称“志愿者”,由英文“volunteer”翻译而来,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和社会责任,自愿、无偿地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的人员。“义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当“义工”从事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即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义工等同于志愿者。第二层含义,当“义工”被行政要求或强制推行时,则为非志愿性服务,此时义工不等同于志愿者,有人定义为“以劳代罚”“以劳代工”。本文讲述的义工服务是指第一层含义。

1 大学生从事义工服务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诸多高校提出“三自”教育方针,旨在强调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之相适应的义工服务对培养大学生的“三自”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义工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义工事业、义工精神、义工理念、义工目标和义工追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慈善义工的特征是强调友爱互助,强调正义公平,强调人际和谐,强调社会责任,强调创造活力,强调社会安定。义工所追求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思想,也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理念一脉相承。

1.2 义工服务是落实“三自”教育方针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义工怀着奉献爱心、关爱社会的高尚情怀,自愿以知识、体能、劳动、经验、技术、时间等奉献社会,既是学习、充实、开发自身潜能和快乐自己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让大学生参与义工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丰富自我的平台。通过义工服务,扩大了交往范围,在与社会和服务对象的交往过程中,能够获得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学到爱岗敬业、服务他人的精神,最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义工充实了高校志愿者服务队伍

目前,公众对于志愿者的了解还不广泛,也不深刻。社会群众对志愿者活动的认可度不高,有效地激励全社会的参与不强,这是当前我国志愿服务领域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校大学生迅速增加,高校大学生学业课程相对宽松,业余时间充裕,同时,因为义工服务的自愿性和无偿性、相对固定性、多赢性的特点,使得义工服务也逐渐成为高校志愿者服务的一个新形式,很好弥补了目前志愿服务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2 构建大学生义工的管理模式

2.1 确立以人为本的义工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因此,应用到高校义工理念实施过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义工提供的是义务、无偿的劳动。同时,作为高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要始终遵循义工“自愿性”原则,对于服务接受方,应是主动愿意接受的义务服务和帮助。因此,以人为本对义工本人和接受义工服务的接受方都要保持绝对的尊重和关怀。这应是义工服务的核心理念。

2.2 倡导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高校义工的参与者基本是在校学生,学生们运用课余时间参加义工服务,锻炼社会能力。近年来,学生志愿者服务群体如各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爱心联合会层出不穷,“义工团”组织也开始大规模出现,足见大学生义工理念在各组织、各领域开始生根开花。但是,作为“义工”服务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和运用,必须坚持义工服务不以影响学业为前提。我们不提倡学生荒废学业而选择义工服务,我们更不认同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忽视对社会、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在高校义工管理中,如何既保护义工长久的服务热情,又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我们深入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2.3 确定义工的服务目标

高校组织安排的义工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美化整洁、社区老人陪伴、交通志愿服务、爱心献血服务等等。综观义工服务,内容还比较单一,层次还比较低。发挥高校志愿者义工服务的专业和特长,营造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义工服务环境,以最终达到将高校大学生义工服务与社会和谐发展、与学校建设和学生个体的综合培养共同发展和进步是大学生义工服务的根本目标。

2.4 完善义工服务管理体系

要确保义工服务质量,岗前培训是做好义工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高校义工服务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参与者的必要的技能培训,根据服务内容,提出服务要求和服务质量标准。同时,建立根据义工服务情况给予评定和激励机制。对平时表现、工作态度等进行总体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义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以倡导良好的义工风气。

2.5 专业服务与义工服务相结合

高校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服务技能。因此在义工服务中,除了积极参与那些无特定技术要求,又能倡导爱心互助奉献的志愿服务以外,我们更要引导和倡导学生开展能发挥专业和兴趣所长的技术型、技能型服务。这样,能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同度,为顺利步入职场练兵。

3 加强大学生义工服务体系的建设

3.1 将义工服务纳入教学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因此,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义工队伍的服务建设作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配套的实践教育环节,当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3.2 培育大学生慈善理念

对于高校而言,首先,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多场合开辟慈善事业宣传阵地,制造慈善活动舆论,培育大学生的慈善理念。

3.3 以社区为平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慈善机构和民间组织应为大学生的义工服务提供平台。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的群体,他们具有服务社会的热情与愿望,往往把参与义工活动看成是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从当今趋势看,志愿者的服务重点已转向社区。作为高校可以立足周边社区,建立德育社会实践基地,发动大学生加入社区义工组织,参加社区慈善超市和义工服务站的活动,如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子,提供问候、探望、购物、上门打扫卫生、助浴和理发等服务,方便老人生活,减轻老人的孤寂感。

3.4 保障大学生义工的合法权益

高校团组织要为大学生义工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义工或志愿者的服务虽然以自愿性、无偿性为原则,但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他们在进行公益性服务的过程中,义工或志愿者的组织应给予他们必要的交通和通讯费用资助,提供工作餐。义工或志愿者的组织方还要为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从事公益性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受到的意外伤害和损失给予补偿,解除其后顾之忧。

4 结语

笔者认为,资金的短缺是国内义工服务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建议高校在现有的财力物力条件下,能适当地解决义工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志愿服务的长效化、专业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1]胡星斗.关于在学校设立公益学分、鼓励学生做义工的建议[EB/OL](2007-2-15)[2007-2-16].http://huxingdou.blogchina.com/239008.html.

[2]薛涌.培养精英要从做义工开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2,(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猜你喜欢
义工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