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岩刘超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模式研究
孙岩刘超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一个分支,本文在对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并归纳总结一些主要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城乡一体化;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模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决定》提出“五个统筹”,这是针对城乡结构性矛盾提出的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城乡一体化的问题又做了进步的补充.可见,城乡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实施,人们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识,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很大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也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提供路线.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通过多种机制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公共事业、发布体育公共信息等,为丰富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和创造条件.城市和乡村的各种资源相互流通、取其各自的优势,形成动态平衡、双向沟通、资源共享互补,统筹发展的局面.使城市和乡村逐步缩小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形成一种城乡依托,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谐统筹发展形势.本文从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与国外相比,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由于我国长期受到二元结构的影响,使得“三农”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国家的一些经济发展体制,如重城倾乡、城市带动农村、以城带乡等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无形当中就产生各种资源、权利、福利的不均等现象.从而使城乡的发展朝着一个更加分化的方向,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近年来,国家对城乡体育公共服务进行一系列政策支持,使体育公共服务得到改善.乡村社区的体育公共设施增加,学校的体育器材齐全,人们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体育权利,政府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宣传上.但是由于地区、经济、文化、资金、环境等的差异,不同区域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进度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便于研究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把地区区域化,以便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方法.本文采用2011年年鉴把区域划分为(不包括特别行政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这些西部经济状况欠佳的边远省份;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内陆省份;河北、辽宁、天津、北京、山东、江苏、黑龙江、吉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和东北省份[2].
1.1 西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在西部,由于受到地势、资源、环境、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影响,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城市化的进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落实政府西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1)区域城市数量少,中心城市规模较小,辐射作用不足;2)省会城市经济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薄弱;3)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影响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问题出现的同时,政府也在国家的政策下积极地进行各种城镇化的措施,2009年通过“扩市提位”“撤乡建镇”“重点扶持”“生态移民”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西部城镇体系的发展,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改变了过去的单核发展,以集体发展为主,形成中心城市群,进一步推广各种体育权利和体育政策城乡平等化,让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体育权利.由于西部独特的地理条件,在未来的时间里,西部将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城市花园”型的休闲体育地区,当前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快西部一些基础设施、交通、城镇和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1.2 中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在中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主要突出地方特色,从传统风貌和富裕农村的思想出发,加大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些地区加快政策制度和组织管理一体化、资源一体化、活动开展一体化、体质监测一体化、健身指导一体化和信息咨询一体化.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对象当中,重点对群众的体育公共服务加以发展,政府采取民主的方式,着力促进体育资源的流转集中,体育人口的集中和体育地区规划的集中,健全完善体系,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通过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大政府对财政的投入,让居民均享有公共服务.通过发展中心区域的体育公共服务来辐射周边的城镇,涉及到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文化、体育组织网络、体育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和多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发展城乡体育公共服务.还有部分地区通过体育与经济合作的方式发展地方旅游文化,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在欠发达的农村,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基础之上,重点进行乡村环境的整治,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则主要通过探索和总结经验来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村庄整治,建章立制,实现长效管理,技术服务,科学指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对于村庄的整治可以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1.3 东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东部大部分城市多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经济相对于中部城乡发达,人口流动和人口数量相对比较集中复杂,主要采取城乡合并,共同发展的原则.一些地区通过借鉴一些成功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来发展本地区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如山东青州市的张楼村是中德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相对健全,但体育设施不足,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政府则通过把城乡的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管理服务、基础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强政府的执行能力,来逐步实现均等化的发展.政府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和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社会发展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和城乡政治融合度出发,不断探索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并在探索中不断改正和总结经验教训,使城乡一体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现有现状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国家也在逐步实行各类方针政策来弥补现有发展状况的不足,针对现在的发展现状,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现有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均等化模式、多元结合突出重点模式、文化与体育相结合模式.
2.1 均等化模式
《全民健身计划》中提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城乡、学校、社区、东西部等体育健身设施的供给均等[4].政府在财政支出上有了偏重,加大了乡村基础体育设施和学校基础设施配备.部分地区开展了“城乡生活均等化模式”,即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培养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农村建立标志城市生活的设施,成立乐队、舞蹈队、建立老年活动中心.改变了居民城乡二元化的看法,改变了村民的观念,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质量.还有“北京模式”则是在居民的社会保障上实现城乡居民均等化,实现参保农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安全化.现在这种模式正在向全国推广.而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结合,城乡资源共享,最终形成城乡和谐发展的状态.均等化是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均衡化的最终目标.
均等化模式是城乡在体育资源配置、信息流通、政策等方面达到均等的状态,是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城乡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在政策上不能及时达到均等的状态,只能逐渐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尽可能的达到一种平衡.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上面虽然有法律法规,但执行不力,且缺乏有效的监管.
2.2 多元结合突出重点模式
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套用固定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实际寻求多元化的发展.绍兴实行体育场馆“政府主导,民资营管”的模式,绍兴市体育中心立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扩大经营范围,除了体育场馆外还利用场地优势进行会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体育中心的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配套经营服务,实现场馆的创收、以馆养馆的目标[5].体育场馆、设施已经不再是过去老套传统的运作模式,而是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多元化发展突出新型模式的运作,既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是个双方受益的模式.山东青州政府与德国合作,在一不靠城、二不靠海、三不靠大企业、四不靠交通要道,物产资源少,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开展实施中德农村合作发展项目,其实质就是让农民在农村享受到和城里人各方面一样的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在西部则是根据其地势和人口的特点,进行扩市提位,撤乡建镇,重点扶持,生态移民,发展旅游体育,优化资源利用.多元化模式没有固定的方式,也没有统一的发展方向,它是根据地方的发展和居民的需要灵活运用和变动的,具有突出重点模式的特点,见效快,成效显著,但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实践.
2.3 文化与体育相结合模式
公共体育活动除各级政府组织的以外,还包括人们自发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2012年1月,珠江时报提到谋求体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体育总会的组织下,各镇街积极结合本地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龙狮比赛和表演节目.南海区组织百队乒乓球比赛、足球赛、千人登山大赛、科技运动会、百队智慧运动会等体育系列.在各地通过各种表演和展出,宣传体育,无形中人们提高体育修养.通过特色传统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2012年10月,苏州市集邮协会举行了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书法、篆刻、美术、摄影、集邮展,分为体育书法美术摄影展、体育专题邮展和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印展三大部分,很好地体现了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一些地区根据地区特点开展了体现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在发展旅游的基础上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还有一些地区则是根据地势地区的特点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青海进行的环青海湖自行车比赛.这样既利用了地方的特色、资源,又宣传了城乡融合,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则需要借助走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属于高层次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模式,需要雄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否则很难开展.
现有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与区域之间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针对区域发展的现状和现有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举措.
3.1 从经济方面着手,根据区域特点推行重点发展模式
在西部,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可以选择以城带乡的模式,在同一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根据城市的辐射效果,建立具有层次性、协调性、系统性的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互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快政府机制的协调,让人们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均等的状态,落实“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发展理念.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上达到双向演进互动发展、非均衡整体发展.在中东部和南部城乡之间、地方之间的差异明显,多元化发展成了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首先带动地方城乡经济的途径不同,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环境.其次就是要根据地方的优势来发展经济,用经济带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如开发地方旅游、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合作发展等方式.最后对于相对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和农村要加大政策的倾斜,多方面筹措,在帮助的同时,找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逐渐缩小我国东西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差距.
3.2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特色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城乡分割的原因,找出城乡分割的病因,实现经济一体化,在实践中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大地方人口、信息、资源、资金调研,根据调研制定一定的发展模式处方,如“苏南模式”的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浙江模式”和“温州模式”则是“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体系.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体育人口、体育信息、体育资金,使体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能更好地发展城乡体育公共服务.这些模式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完善地方模式.对此,体育公共服务部门还要健全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加大信息交流.以便于城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资源互补、共同发展,使我们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模式发展自己区域的特色.同时还应鼓励创新机制和体制,不断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及目标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机制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等,不断健全法律体系,构建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让多元化的特色模式渗透到地方特色发展的每个角落.
3.3 加大城乡社区信息的交流,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修养
在文化和体育发展模式中,对于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了解和运用,是特色文化和体育发展模式的前提,在网络、图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上要配备齐全,提高居民的文化修养和水平,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公共组织、协会和俱乐部,为公共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前提条件.保护和发展本土特有的现代和传统文化,加大社区和乡土文化站的建立,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农村电影放映和农村书屋的建立.经常举行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节、艺术节、团体表演、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健身活动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要确保资金、人才、技术等社会保障.强化监督机制,让这些活动实实在在地进行,确实实现提高居民文化修养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效运用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
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于其发展的前景还比较模糊,各个地方的差距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出现的问题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会更好,模式会更加完善.
[1]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
[2]王鹤.金融视角下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探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王伟光,曹文明,付崇兰.中国城乡一体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5]付振磊.绍兴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及其价值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37-141.
[6]庄永达,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管理的几个瓶颈问题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4-7.
[7]侯斌,陈元欣,雷哲.公共财政视角下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投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19-22.
[8]刘明慧.城乡二元结构的财政视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9]谷礼燕.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24-27.
[10]刘艳丽,姚从容.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16-18.
[11]许传新.成都城乡一体化模式对西部大开发的借鉴意义[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3):69-72.
[12]周涛,张凤华,苏振南.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7(4):69-74.
Research Status and Mode of Developing Sports Public Servic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 China
SUN Yan,LIU Ch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235000,Huaibei,Anhui,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 branch of integr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integration of sport public servi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in China,and summarize main mode of its development.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ublic service of sport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public sports service;development model
G 80-051
A
2095-0691(2013)04-0081-04
2013-05-23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09-10D155)
孙 岩(1987- ),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评价.通讯作者:刘 超(1964- ),男,安徽寿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