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考*

2013-04-12 07:32刘建朝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建学报栏目

刘建朝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 福建三明 365004)

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考*

刘建朝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 福建三明 365004)

新建本科院校学报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色栏目建设中,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创建了“有特色的栏目”,总体上成效却不容乐观。由于学报人力物力的不足、校内作者稿源的匮乏、其他学报影响的焦虑,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面临着困境。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可结合所在院校及地方的实际寻求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如更新理念,注重特色栏目建设;加强策划,结合调研论证;展开合作,借鉴成功经验。

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地方文化

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据统计,新建本科院校总数达三百余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三分之一,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为合并升本或独立升本,其学报经过整合,也由专科学报升级为本科学报,继续为科研和学术服务。然而,在数量庞大的高校学报中,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与其他学报一样,普遍存在着“全、散、小、弱”的现象。如何创办特色学报,成为当前学报界关心的问题之一。学报特色又归结于栏目的特色,近年来,历届的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将特色栏目建设作为重要议题,学报界对特色栏目建设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以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为研究对象的占了主要部分。从已有的相关成果来看,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即从宏观的视角进行学理性探讨,或者从微观的视角进行个案研究、总结某个学报的具体经验,而从中观层面即区域视角作研究的却很少。事实上,新建本科院校学报既有所处环境的地方特殊性,又有非孤立性存在的区域特征。从区域立场来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有助于突破“纸上谈兵”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点。福建省在国家的高等教育战略转移中成立了十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占省内本科高校的一半,不仅使每个地级城市都拥有本科院校,还使福建省高校的格局趋于更加合理。与其他省份类似,福建也具有独特而复杂的文化生态,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也处于同等高校学报之间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与老牌本科院校学报之间的关系中,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现象,可以作为典型案例来研究。本文试图考察其特色栏目建设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一、特色栏目建设的现状

“特色栏目”是相关研究机构按一定的标准对学报的特定栏目进行考核评定后的结果。其评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更宽泛上理解,“特色栏目” 也包括所谓的“名栏”和“优秀栏目”。但在日常工作中,学报编辑往往把本刊物重点打造的栏目也称为“特色栏目”,其实,学报重点建设的栏目相对于本学报其他栏目而言,可能是有特色的,而相比于其他学报的栏目,却可能因雷同而显得毫无特色。因此,本文在特定语境中将“自封”的特色栏目称为“有特色的栏目”。“有特色的栏目”是“特色栏目”的基础,只有在“有特色的栏目”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前提下,栏目才可能被评为“特色栏目”,也就是说,“有特色的栏目”不一定就是“特色栏目”。“特色栏目”是“有特色的栏目”建设的结果,被评为“特色栏目”的必定是“有特色的栏目”。可见,“特色栏目”与“有特色的栏目”既紧密联系又存在区别,作此区分,有利于认识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现状。

(一)创建一批“有特色的栏目”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当地唯一的本科高校,主要由地方政府举办、管理和投资,即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承载着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为此,新建本科高校应自觉地把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责无旁贷的责任,并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学报作为高校的机构之一,具有相似的责任与功能,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创建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栏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地方范围大小来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依托学报所在的市。如《莆田学院学报》以莆田是妈祖的诞生地而创办“妈祖文化”栏目,同时开设“莆仙经纬”栏目;《龙岩学院学报》以闽西作为客家人的集散地、苏维埃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这一历史,设“客家学”“红色文化”栏目;《三明学院学报》挖掘三明市曾为全国卫生城的历史,开设了“生态文化研究”栏目;《武夷学院学报》设“武夷文化研究”栏目。二是依托学报所在的地区,甚至整个福建地区。如《闽江学院学报》创建“闽文化研究”栏目;《泉州学院学报》将栏目“泉州学研究”进行延伸,更名为“闽南文化研究”;《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延续之前的“东南族群”等栏目。三是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至海峡两岸。闽台间具有“五缘”关系,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也开设研究闽台关系的栏目。如《福建工程学院学报》设有“闽台建筑文化”栏目;《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设有“闽台文化研究”栏目。

(二)“特色栏目”建设成效喜忧参半

从上述可知,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都比较注重“特色栏目”的建设,并且创办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栏目,其中一些栏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2010年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栏目评比中,《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的“泉州学研究”、《闽江学院学报》的“闽文化研究”、《莆田学院学报》的“妈祖文化”等被评为优秀栏目。同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的评优活动中,《泉州学院学报》《闽江学院学报》《龙岩学院学报》等的相关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然而,福建还有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却未能摘得“特色栏目”的称号。一是未符合量化的评比资格而无法参评。如评比的栏目必须连续设置数年,但一些学报设置的栏目不稳定,缺乏持续性:有的在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可行性不大,只得改弦易辙、另起炉灶,如是再三,最终没有一个栏目得到长期的坚持;有的在稿件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了放任自流的方式,隔了数期才设一期有特色的栏目;有的在设置一段后发现难以为继,选择了放弃,不再创建有特色的栏目。二是虽能够进行参评,但因栏目的学术质量或编校质量稍逊一筹,未能得到评审机构认可。例如,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学报设置了有特色的栏目,稿源却严重不足,为了保持栏目的稳定,不得已用水平质量并不高的文章充数,甚至用与栏目擦边的论文来凑数,这自然影响了评比的结果。

从上述可见,虽然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十余年的本科办学历史,但这段并不长的时期却足够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创建出“特色栏目”。事实上,部分学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学报创建的“有特色的栏目”仍处于停滞不前或有名无实的状况,未能顺利地向“特色栏目”转化。

二、建设特色栏目面临的问题

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成效喜忧参半,而部分学报遭遇了建设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境是这些学报面临的挑战。从实际出发,找出制约特色栏目建设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根源,是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突破困境的关键。本文认为,特色栏目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学报人力物力的不足

从商业角度来讲,一个品牌的形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成本。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其实也是学报品牌的建设,这过程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从评选上“特色栏目”的学报可以发现,这些学报十分注重“内引”和“外联”,积极发挥本院校科研队伍作用的同时,主动与校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合作。这一方面扩大特色栏目的作者群,保证优质稿源的长期稳定;另一方面也对外宣传了特色栏目,促进特色栏目成为品牌。当然,这些学报在实施“内引外联”时花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然而,福建的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却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是学报编辑人员的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一般规模较小,作为从属部门挂靠在校科研处下,其编辑人员也较少,两三个编辑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特色栏目建设上。编辑人员也很少进行学术研究,对学术前沿动态的感知较为模糊,限于学术资历,在某种程度上不利编辑对特色栏目的把握以及与栏目作者的沟通。其次是学报运行资金的限制。学报是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主要依靠学校资金的投入,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几乎没有盈利可言。新建本科院校的各方面都处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院校未将学报置于重要的位置,较少对学报进行有力扶持,只维持学报正常的活动,以致学报无法在特色栏目的创建上投入更多的资本。所以,人力物力的不足,是特色栏目建设面临困境的最主要根源,致使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有特色的栏目”不得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二)校内作者稿源的匮乏

1998年《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虽然高校学报的投稿对象是面向全社会的,但所在高校的教师会占很大的比例,那么学报所在院校的师资与科研水平直接影响了学报的学术水平,特别是特色栏目的质量。一般而言,老牌本科院校的教师资源丰富,许多教师在相关学科与专业上的研究成果显著,甚至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能够以点带面,带动一批校内外同行的专家学者,学校也成立了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相关研究会,这为该校学报建设相关的特色栏目提供了良好的稿源。与此相比,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虽升本多年,博士学位、副高以上的教师增加了不少,但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还较薄弱,即使设立了一些研究所或研究会,其规模和影响力也较小。还有,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缺乏相关激励措施,校内高水平的作者更愿意将高质量的论文投向影响力更大的学报,而不是带动校外同行的高水平作者来本校学报投稿。另外,新建本科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理工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而“特色栏目”的建设却以文科类为主。福建的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这些先天不足,常常以社会上自由、零散的投稿来支撑特色栏目,自然会出现篇数过少、作者资历水平较低的情况。“没有一流的作者提供一流的书稿,出版社不可能推出一流的产品。没有一流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就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快速发展。”2[](P49)出版社如此,学报亦是如此,故校内作者稿源的匮乏是特色栏目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其他学报影响的焦虑

福建本科高校学报采取与地方相结合方式构建“有特色的栏目”,“或是立足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或是立足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3]。福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也达到中等水平,各种社会信息和文化资源相互影响,甚或远播他方。当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创建特色栏目时,不得不面对其他学报的影响。就福建范围来说,各学报“有特色的栏目”往往存在交叉,如《闽江学院学报》设“闽文化”栏目,《龙岩学院学报》设“客家学与闽文化”,《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设“闽台文化研究”,而许多老牌本科院校的学报都设有关于闽台的研究栏目。就全国范围来说,福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也需要面对省外学报的影响。如《龙岩学院学报》设有“客家学”栏目,而省外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设有“客家研究”栏目,《嘉应学院学报》也建有“客家学研究”栏目。再如,福建三明作为朱熹的诞生地,《三明学院学报》本可依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创建与朱熹相关的研究栏目,但朱熹影响深远,全国已有多家学报创建了相关栏目——《合肥学院学报》设“朱子研究”,《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设“朱熹与理学研究”。(福建省《武夷学院学报》的“武夷文化研究”栏目,研究朱熹的论文也占很大一部分)当新建本科院校处于相似的环境时,学报出现这种栏目相似或交叉的现象很难避免,但其他学报的影响,不仅分流了栏目的稿件,而且消解了“有特色的栏目”的独特性,给特色栏目建设造成强大的压力。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为了避免创办的特色栏目与其他的学报雷同,可又没有挖掘出真正“人无我有”的栏目,以致在特色栏目建设上出现观望的情形。因此,其他学报影响的焦虑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面临的问题。

三、突破特色栏目建设困境的对策

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面临着困境,有学报的内在原因,也有所在院校及区域的外在原因,而学报的内因最为根本。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应针对特色栏目建设面临的困境,综合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突破困境的可行对策。

(一)更新理念,注重特色栏目建设

以往,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将特色栏目视为可有可无,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特色栏目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首先,“期刊的风格也最忌千人一面。风格既要与自己期刊的性质、内容相称,又要体现自己期刊的特色、个性,还要有异于同性质的其他期刊。”[4](P3)学报也是这样,学报的风格、特色在于栏目的特色,创建了特色栏目,才能避免与其他学报雷同化,真正体现学报的存在价值。其次,2002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提到,各学报“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要注意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办出学报的个性和特色”,“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这类高校代表了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当地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当地文化的发展方向”[5]。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应该积极配合、服务院校的大局,创建有地方特色的栏目,展现院校当地的特色文化及其科研成果。再次,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当前,学报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文化发展,学报不管怎么改革,最终仍要传播学术、弘扬文化,而有“特色栏目”的学报必然在改制中更受关注,也将增加对话的筹码。如学报采取集合“特色栏目”的方式,那么,有特色栏目的学报便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千人一面、没有特色栏目的学报可能在区域学报整合中沦至无人关注的下场。当前学报的竞争,实质上转为特色栏目的竞争,特色栏目的建设,不仅仅关乎学报有无特色,还关系到学报是否体现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功能,甚至关系到学报的生死存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及其学报必须更新创办学报理念,注重特色栏目建设,而新建本科院校应在重视的基础上对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给予人力物力等方面更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策划,结合调研论证

策划,是期刊编辑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报中却是薄弱的环节。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的来稿中自投稿占主要部分,学报往往按来稿情况设置栏目,很少策划选题。然而,学报要建设“特色栏目”的话,策划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编辑策划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策划得好,出版社就发展,就壮大;不善于策划选题,出版社就萎缩,就衰退。”[6](P2)对于创办“特色栏目”的策划,重点也是选题的策划,要考虑学报是否具备该栏目的优势,能否建成个性鲜明的栏目,是否有充足的校内外稿源,是否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要如何实现,等等。对于已创办“有特色的栏目”的学报,在栏目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主要在作者与稿源上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进一步吸引优质稿件,将栏目“做大做强”。作为特色栏目,其策划须有十足的创意,“策划创意不是纯主观思考的产物,而是来自对信息的广泛搜集,反复研究,多方论证,来自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产物,来自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统一。”[2](P241)因此,策划特色栏目时,要积极发挥学报编辑委员会的作用,必要时聘请校内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对“特色栏目”进行研讨,展开论证。另外,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要注意可持续性,那么策划时不妨策划两到三个的“特色栏目”,在实践当中不断验证,再挑选出最可行的栏目,这也可以避免因某个栏目不具可行性而中断了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

(三)展开合作,借鉴成功经验

“就某种意义而言,栏目建设必须凭借两个方面的优势,即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这是栏目成长的土壤。”[7]也就是说,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如果从学科优势出发,可以保证栏目的作者与稿源,而从地方优势出发,可以保证特色的研究对象。然而,从福建新建本科院校的情况来看,论学科优势,难以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抗衡,论地域优势,各种资源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以此建设的“有特色的栏目”很难真正成为“特色栏目”。换言之,学报的“各自为政”不利于特色栏目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应在区域内加强联系,展开交流与合作。如,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之间可以对特色栏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研讨和评估,展开作者稿源的合作,取长补短,达到双赢,甚至可以在地方学报研究会的牵头下,对特色栏目的建设进行协商,然后重新“分配”栏目。对于其他学报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应该客观辩证地对待,既认识到其他学报影响下产生的焦虑,又看到其他学报建设特色栏目的可资借鉴之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如在特色栏目草创阶段,可借鉴其他学报的定位方法,像《闽江学院学报》依托该校的历史系和相关机构建设“闽文化研究”栏目,《湖北工程学院学报》(原《孝感学院学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而设置“中华孝文化研究”栏目,《广州大学学报》以本校的廉政研究中心为依托设置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廉政论坛”栏目,《江汉大学学报》由于编辑部人员在从事诗学研究的同时与国内外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学者有广泛的联系而设立“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如在特色栏目的建设阶段,也可借鉴其他学报的操作方法,像《滨州学院学报》的“孙子研究”栏目建设中,总结出“守栏目之正、出特刊之奇、借会议之力、扬专著之长”的创办模式。当然,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在借鉴省内外高校学报(包括同等院校学报和老牌本科学报)的成功经验时,还必须结合所在院校及地方的实际。

总之,特色栏目的建设,有利于学报吸引读者和作者、提高学报质量,有利于发挥学报更大的学术作用,有利于学报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建设特色栏目的成效喜忧参半,而一些学报之所以未能实现“有特色的栏目”成功转为“特色栏目”,是因为其在“有特色的栏目”的设置以及管理上存在种种不足。本文按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区域的视角对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然而,对于新建本科学院学报的特色栏目建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学报界进一步研究。

[1]宋孝金.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融入区域发展主流[J]. 三明学院学报,2012,(1).

[2]郑一奇.编辑的悟性[Μ].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唐银辉.改制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办刊模式探析[J].中国出版,2012,(18).

[4]徐柏容.期刊:长流的江河[Μ].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李志宏.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质量保障[EB/OL].(2013-04-22). http://www.pgzx.edu.cn/modules/lilundongtai_d.jsp?id=133.

[6]林君雄.编辑生涯感悟[Μ].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孙国军,刘洁岷,郑洁,等.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十人谈[J].赤峰学院学报,2011,(3).

Keywords: newly-built university; journal; feature column; local culture

(责任编辑:王建)

ThoughtsonFeatureColumnConstructioninNewly-builtUniversity’sJournal

LIU Jian-chao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Fujian 365004, China)

Newly-built university’s journ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ies’journal. Newly-built univers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 column create a "unique part", but the results can not be optimistic. Faced with the dilemma in construction of feature column, it due to the anxiety, the lack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so on. Newly-built university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institutions and the place where the actual seek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updating philosophy,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trengthen planning, combined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expanding cooperation, learned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1673-2103(2013)04-0099-05

2013-05-09

刘建朝(1984-),男,福建大田人,《三明学院学报》编辑,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学,编辑学。

G237.5

A

猜你喜欢
新建学报栏目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栏目主持人语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