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生,陈琛,杨培君,周建军,冯振斌,田惠玲,赵斌
(1.陕西理工学院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2.陕西省天麻山茱萸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0;3.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 汉中 723000)
天麻(GastrodiaelataBl.)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基原植物为兰科天麻属与密环菌特殊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国家三级保护物种。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指其干燥鳞茎或块茎[1],性甘、平,归肝经,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素具有增加中央及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产生温和降压作用,而且对心肌细胞、脑组织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催眠、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2];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微循环系统疾病,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3]。从天麻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天麻苷、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β-甾谷醇、胡萝卜苷等,其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是天麻苷,化学名为4-羟甲基苯-B-d-吡哺葡萄糖苷半水合物(β-D-Glucopyranoside),又称天麻素[4]。天麻属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及东北等省区,在现代食品、医药产品开发和产业体系构建中具有很高的研发价值。本文对陕西天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其目的在于为陕西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天麻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秦巴地区是我国天麻最佳适生区。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10多家药厂使用天麻药材,生产中成药120多种。随着陕西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各级政府对天麻产业的重视和引导,陕西天麻产业发展很快,产业链已延伸到传统产业一、二、三产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国内医药企业对陕西汉中天麻的青睐,加之天麻价格不断上涨的刺激,农民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高涨,仅汉中地区,天麻产量已由20世纪70年代120吨,上升至2012年7967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6%。连续三十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天麻第一大产区。目前,陕西省规划的天麻药源基地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包括勉县、略阳、宁强、镇坪、宁陕、平利、岚皋等11县区,规划种植面积达11万亩。
随着陕西天麻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了一批天麻加工企业。截至2012年底陕西省内从事天麻加工并获得批号的医药企业有17家,共26个批号,其中拥有2个天麻医药产品批号的企业有4家,占有天麻批号企业总数的23%;12家企业仅有1个天麻医药产品批号,占有天麻批号企业总数的71%。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拥有天麻医药批号最多,共有6个医药批号,生产的强力定眩片在全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单个产品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目前,从事天麻饮片和中间体加工的企业主要有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汉中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江兴医药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省安康市安康药业药材有限公司、陕西省商洛诚信药材收购中心及各地市天麻专业合作社。涉及天麻深加工的企业,以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陕西天麻制剂产品以固体剂型为主,液体剂型较少。其中肠溶胶囊最多,为10个;片剂和丸剂各为5个;液体剂型最少,为2个;仅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有天麻注射液。开发的产品有天麻(素)片、天麻胶囊、天麻丸、天麻颗粒(复方天麻颗粒)、天麻注射液、强力定眩片、天麻眩晕宁合剂、天麻酒等。
虽然陕西天麻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天麻中药材物流体系发展滞后,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至今为止,陕西仍然没有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天麻在陕南三市的十多个县,除汉中市有规模较大的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地区的天麻种植产业发展外,其他地区缺乏与天麻种植业相配套的大型加工企业。如安康市石泉县,年产天麻2000吨,但当地缺乏天麻加工企业,产业未形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天麻大都以原料方式消化,加之交通制约的影响,天麻销售随行就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时常出现药农手中天麻大量积压的现象,严重挫伤天麻种植的积极性。
(2)各地天麻栽培技术规范化、专业化程度层次不齐。虽然通过天麻优良品种的选育,不断的提纯复壮,陕西已基本解决了无性繁殖中出现的菌种退化、有性繁殖中所出现的产量下降等问题。但地处秦巴腹地的种植区新技术推广体系投入不足,经过国家认证的规范化、现代化的菌种厂不多,一口大锅、半间房,加上一个接种箱的小菌种厂不少。盲目引种、自繁自育现象仍普遍,导致品种混乱、退化,菌材资源浪费,商品麻品质下降,效益低下。加之,种植天麻所需木材用量较大,但育苗造林抚育意识淡漠,天麻用材林采伐与抚育林比例失调相当严重[5]。
(3)缺乏种植、加工、销售、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利益共同体——天麻科技创新与服务产业联盟。陕西天麻主产区多分布在秦巴山区,加工生产基地集中在汉台、略阳等地,研发基地集中在西安、汉中、杨凌等地。受交通、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产业链内外之间仍然缺乏信息交流,特别是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缺乏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如自2002年10月在陕西略阳县召开“2002年国际天麻学术研讨会”之后,近十多年陕西没有天麻大型专题会议的记录。相互之间学术交流少,导致药材的种植技术得不到更新,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也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研发人员的帮助。虽然已成立了陕西省天麻山茱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地农户也自发成立了天麻专业合作社,但缺乏集种植、加工、销售、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激励和运作机制,许多科技人员不能沉下心来深入研究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已影响到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选育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孵化基地,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把省内的天麻资源、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与国内外的资本、管理、技术优势相结合,把自主研究开发转化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和关键技术,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工艺,开发新药品、新剂型,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全面提升天麻产业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和种植、研发、生产、经营规范标准要求,加快各个基地认证步伐,形成从药材种植到进入市场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把区域内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生产力整合起来,促进天麻种植业规范化发展、产业化经营[7]。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经由自适应卡尔曼处理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差值更小。经典卡尔曼的滤波效果相比之下,要差了很多。
加强对濒危和紧缺天麻种质保护和野生品种的人工栽培研究,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在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天麻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实现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政府在产业统筹规划、政策环境营造、投融资体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示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和中介机构参与、高效运作的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陕南特别是汉中、商洛、安康的适生区地理优势,在加大原有天麻生产基地改造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天麻规范种植示范基地,实行连片种植、合理布局,推进基地化建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天麻的品质,使陕西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天麻生产基地。
以现有中药材和保健食品加工企业为基础,在整合、集成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开展天麻产地初加工、中药饮片、中间体、保健食品、各种类型中成药制剂产品开发,重点建成几个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高的加工产业园区,使陕西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天麻产品加工基地。
坚持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核心,适时调整天麻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争创精品名牌,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大力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灵活发展研发在外、生产在内,种植在内、销售市场在外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构建开放式、跨区域、国际化的陕西天麻产业。
(1)加强科学研究,深化产品研发。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瞄准市场需求新动态,制定天麻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食用、保健、药品并举的产业开发体系,鼓励餐饮行业大力开发天麻系列食品,努力形成独具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天麻饮食文化。以陕西省天麻山茱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全省科研资源,加强与国内、省内外教学和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启动天麻药理等重大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深化天麻新产品开发,努力推动天麻产业多元化发展。利用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力量,合力攻坚,积极开展组方研究、剂型研发、毒理试验和临床试验、产品报批、产品营销与市场开发等。
(2)充分发挥研发和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发挥陕西省天麻山茱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理事成员单位专业实验室和网络信息平台,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方面示范带头作用,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天麻科技创新与服务产业联盟,为陕西从事天麻产业的种植户、科研工作者及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提供科技创新、技术服务。
切实加强项目论证和包装推介,力争引进国家级重点中医药企业落户陕西,开发天麻系列产品。搭建创业平台,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天麻产业,有序从事天麻种植、加工和市场营销。加大扶持具备条件的天麻产业企业融资力度,不断优化天麻精深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条件。鼓励和支持天麻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参与天麻优质原料基地的扩大建设,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
(4)加强营销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陕西天麻品牌宣传及推广运作体系建设,加大“陕西天麻”走出去步伐,依托国际国内各种经贸洽谈、商务会展、合作论坛和各种媒体,适时组织开展系列推介活动,扩大市场营销,提升陕西特别是汉中天麻知名度。
加快构建龙头带动、点面结合的销售网络。综合利用区位、旅游等资源,积极探索全方位、多维度的营销战略,引导天麻购销企业或大户积极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全面拓展天麻产品营销渠道。支持天麻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天麻加工和营销水平。
(5)建设天麻产业园区和交易中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立足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展联动,大胆探索新办法新模式,加快推动陕西天麻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天麻产业聚集式发展。发挥天麻产业园区的聚合辐射作用,推动园区超常规发展,争取把天麻产业园区建成集原料加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天麻产业园区。
按照高水平、国际化的要求进行天麻交易中心规划建设,充分体现规格高、功能优、配套全、规模大、效益好的愿景,把交易中心建成集现货、期货、信息、定价、认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中心。
(6)有计划的推行“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模式。以标准化示范基地为载体,建立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行“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菌材培育、两菌使用、科学栽培、保存管理、初级加工等环节的科技培训,积极培养乡土人才,让广大种植户熟练掌握规范的种植技术,提高天麻种植水平,生产质量稳定、均一的优质天麻。
(7)建设良种繁育和“两菌”生产与质量监管体系。切实加大“两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发力度,围绕分离、提纯、复壮本地优良密环菌和萌发菌菌种,在选育天麻良种种麻、建立野生天麻种质资源基因库、使用速生菌材或替代菌材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麻良种和“两菌”生产体系,满足天麻种植菌种和种源需求。加快建立天麻育种、“两菌”生产、规范种植等标准化质量技术规范体系,统一天麻良种、“两菌”、菌材林等生产标准。整合现有优质“两菌”生产资源,扶持建设起点高、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标准化菌种厂和良种繁育企业,推进良种和“两菌”繁育产业化生产,加快推进天麻良种繁育产业化。逐步建立健全天麻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天麻种植、加工、营销的全过程监管。
(8)保护生态,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大力营造天麻菌材林,增强天麻菌材保障能力。抓住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陕西省汉江综合治理等机遇,制定菌材林发展规划,按照菌材林与天麻种植面积比例不低于4:1的要求,执行菌材林和天麻种植面积的联动机制,有计划发展菌材林。
建立天麻种质资源和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区,切实加大对野生天麻、野生蜜环菌、野生萌发菌和天麻产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私挖乱采等破坏野生天麻种质资源的行为,实现野生天麻种质资源的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4.
[2]孙中吉,王辉.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11-1013.
[3]于颖,樊光辉.天麻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117-1118.
[4]Zhao YK,Cao Q,Xiang YQ,et al.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Gastrodia elata Bl.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99,849(1):277-283.
[5]王绍柏,余昌俊.论天麻的退化及防治措施[J].中国食用菌,1997(5):12-13.
[6]余昌俊,王绍柏,刘雪梅.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途径[J].中国食用菌,2008,27(4):51-53.
[7]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计委《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3]55号)[EB/OL].(2003-08-05)[2013-05-04].http//www.china.findlaw.cn/fa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