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生智, 张玲玲
(湖南女子学院 信息技术系,湖南 长沙 410004 )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日趋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群体意识等等。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大众文化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普通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
2005年,年仅21岁的李宇春一举成名,在夺取了当年“超级女声”音乐比赛年度总冠军后,红透中国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 已经成为了“中国流行文化代表”。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网络上各种评论如潮,有人额手相庆,有人痛心疾首。这使得人们不得不严肃审视这个原本简单的娱乐节目。
挑战中国的传统规范就能当上《时代周刊》的英雄,《时代周刊》实在是不够尊重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受,不够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认同。
大众文化这个词汇,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出现在当代中国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便成其为不变的核心。今天,文化娱乐功能的过度畸形发展,使文化的消费功能停留在最浅层次上,把大众文化需求降低为消遣和娱乐,从而扭曲、篡改、操纵着大众的文化需求。已经有西方学者站出来批评这种媒体时代的“泛娱乐化”。作为中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是时候盘点一下娱乐文化的本质了。
娱乐毕竟是一种表面化的生活方式,无法解决人们精神困境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过:“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比消费香槟酒高尚。”这里有两个前提:“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有了这两个前提,才构成理想的文化消费——高尚的消费。一旦音乐未必很好,听者又大多不懂音乐,必然致使消费文化发生畸变,成为一种偏于感官满足的文化现象。
娱乐本身是无罪的,但需要度。放任泛娱乐现象吞噬一切绝不可取。许多学者叹息,在笛卡尔时代“我思故我在”,在大众传播时代“我上电视故我在”,而在泛娱乐化时代“我快乐故我在”。这种快乐,没有理性的光芒,只是大众文化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
数学文化不同于大众文化,由于数学的特殊性,如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得普通大众对它敬而远之。经验证明,数学常常给人以置身于人类文化之外的印象。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感叹,即使是十分出色的数学家的工作也没有获得大众的关注。数学受大众冷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由于数学的高度专业化发展,数学作为工具、语言和技术广泛地渗透在现代科学、工程的各个领域,数学文化更多的是以一种渗透的、隐性的、潜在的形式通过与其他科学文化、技术文化的交互作用被普通大众所享有。数学与人类文化的广泛联系,数学所具有的强大的文化功能被越来越多的“懂数学”的人所认识。
齐民友先生说:“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美国国家数学委员会制定的数学计划中强调数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奥巴马上任以来,多次强调科技、工程以及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提高科技、工程以及数学教育水平是美国未来繁荣的重要基础。 奥巴马在白宫会见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3名宇航员时说:“我将全力以赴让数学和科学重新‘酷’起来。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的目标,即拥有地球上的国家中最高的大学毕业率,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M·克莱因说:“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及其重要的因素”。数学文化研究的兴起,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数学、理解西方数学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原来西方的数学并不只是作为方法和工具与坚船利炮相联系,数学还是深入民族精神的一种理性。数学作为理性正是中国文化所缺乏的,也正是我们的数学教育所缺乏的。
数学史的研究与发展,为数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同时数学史研究的很多内容,也是数学文化关注的重要领域。翻开世界数学史,对男性数学家研究得比较多,而对女性数学家研究得比较少。古今中外高层次的女数学家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希帕蒂娅(Hypatia)是世界上第一个得以名传后世的女数学家,她于公元4世纪出生于古埃及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她的父亲赛翁(Theon of Alexandria)是当时的大学者,亚历山大博学园研究院院长。
当时传统的习惯势力歧视妇女,女孩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但希帕蒂娅的父亲赛翁强烈反对这种旧的传统。赛翁为希帕蒂娅提供极好的学习环境使她有机会向研究院的著名专家学者私下学习。因此,希帕蒂娅从少年开始,就扬起了智慧和理想的风帆。在父亲与研究院叔叔伯伯的教导与关心下,她像一株小树苗,在知识阳光的照耀下,在科学文化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父亲赛翁对数学和逻辑学的爱好对女儿智慧的发展影响很深。在当时的社会上,数学曾用来推算在某星座下出生的人,一生的命运轨迹。有一种说法是,数学家的推算,可以精确地决定某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因此,天文学和占星术被视为同一种科学,而数学则是这种科学和宗教的结合。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这些内容也是希帕蒂娅早期训练的一部分,但赛翁让她掌握占星术不是要推算某星座下出生人的未来命运,而是让她知道数学与天文学的有关知识。父亲告诉她:“命是算不出来的。但我们应了解占星术那套骗人的把戏。”
希帕蒂娅在父亲的全面培养下,从小受到很好的科学、哲学、文学的正规训练。自解决了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以后,希帕蒂娅对数学更加钟爱。她读完了几乎所有大数学家的著作,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海伦的《度量论》,丢番图的《算术》等。她如饥思食,如渴思水般地醉心学习。她铭记着父亲的谆谆教导:“你不仅要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更要培养自己识别、消化和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她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帮助父亲译注数学经典名著的过程中,希帕蒂娅学会了自己独立做研究的方法,培养了撰写论著的能力,因此,她也撰写了不少数学、哲学论文。
希帕蒂娅在注释希腊数学中,已经把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理论溶于书中,为数学宝库增光添彩。
不信宗教的希帕蒂娅谆谆告诫学生:生命之笛应永远吹响热爱科学和献身于真理的乐曲。她主张信仰自由,信仰多元化。对这位著名学者的这些主张,当时的基督教是不满和强烈反对的,视其为异端邪说,并因此对她恨之入骨。尤其是亚历山大基督教的大主教西里尔带着疯狂的热诚暗地里对希帕蒂娅进行压制,寻找机会要拔掉这位名声极大的学者。作为新柏拉图学派的领袖,希帕蒂娅并没有被吓倒,她勇敢地与这股恶势力作斗争,在继续她的数学、哲学教学的同时,坚持宣传她的学说,旗帜鲜明地反对“一教制”。公元415年某日,在某些阴谋家的操纵下,一群信奉基督教的暴民以异教徒的罪名,将希帕蒂娅残酷折磨至死,成为震撼古今的一件惨案。希帕蒂娅成了妇女为科学事业奋斗的楷模。
翻开世界数学史,我们不难看到,在西方,数学是在追求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数学美的过程中发展的。这种崇尚理性、注重演绎推理的数学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数学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意义的运演操作形式,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系统中解释世界的理性模式,或者称之为一种理性构造的规范模式。在西方数学文化价值体系中,数学解释宇宙的变化,引导理性的发展,参与物质世界的表述,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来看,它认为上帝是按数学来构造世界的。这一观点足以表明数学教育在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和哲学价值取向的理性地位,这对我们数学的学习和教学,以及理解现代数学理论的构成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研究和教学使我们可以认识到西方数学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精神作用,以及它与中国文化传统中数学作为一种技艺的实用主义数学价值观念的差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就得为人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数学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数学应该是属于所有人的,而不是只属于少数精英。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世界,但我们认为从宏观的角度看,数学上的性别差异是完全可以缩小和改变的,因此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帮助学生使数学的学习更有效率,并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湖南女子学院,高等数学是给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通识、素质教育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既学到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由于女大学生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正确认识,特别是不能清楚地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对女大学生而言,认识、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是学习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故数学教学应树立人文与数学交融的教学理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揭示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女大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在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撷取数学发展过程中一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或推动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方面有某种里程碑意义的主题,介绍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女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的本质,了解和领悟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例如,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事迹:献身真理的希腊女数学家——希帕蒂娅;失明几十年,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欧拉;勇于创新、捍卫真理的罗巴契夫斯基;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热尔曼;献身数学情系桑梓的陈省身;身处逆境勇攀高峰的陈景润,等等,使女大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及历史功绩,感受数学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数学的热爱。让女大学生以希帕蒂娅为楷模,而不是去追求李宇春当“超级女声”。在女子学院,培养女性理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指出:“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历史充分说明,共同的文化所生发出的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和凝聚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综观近代以来在国际舞台上相继崛起的各个大国,无不是数学强国,其各具特色的文化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无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丘成桐,杨 乐,季理真.女性与数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钱铭怡,苏彦杰,李 宏. 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徐乃楠,王宪昌.数学文化热与数学文化史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31(3):14~18.
[4]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5]顾 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凌生智.数学上的性别差异现象的原因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6,(8):164~167.
[8]M·克莱因.数学与知识的探求[M].刘志勇,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周明儒.关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大学数学,2008,24(3):13~17.
[10]张亚静.数学素养:学生的一种重要素质——基于数学文化价值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3):65~67.
[11]徐品芳.女数学家传奇[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12]凌生智,胡松林.关于数学文化的若干认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0~34.
[13]凌生智,胡松林.关于数学文化与提高女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