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主体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2013-04-12 07:24石浦南罗明灿
中国林业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烤烟少数民族农户

石浦南,罗明灿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生态建设

元江主体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石浦南,罗明灿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根据实地调查,以云南省元江县作为研究区域,对元江主体少数民族现存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主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生产以及秸秆的处理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娱活动和村民意识层面的阐述。并从低碳发展的角度,对生产和生活方式提出发展建议。

主体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元江

1 引言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全县辖6乡2镇2街道,国土总面积2 858 km2,山区面积占96.8%。据统计,2011年全县共有人口200 32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0 428人,占总人口的80.76%。其中哈尼族、彝族、傣族作为元江的主体少数民族,分别占总人口的42.29%、21.98%和12.14%。

各民族通过与大自然上千年的博弈,形成了一套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局部小生境的系统整合了动植物种群、地方族群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整体[1]。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渗入,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部分出现与生境不再适应,导致一些森林过度砍伐、水土流失的现象。因此探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与新文化技术的良性整合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任务。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当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存在状况,本文以元江县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三个主体少数民族在元江的占有比例,选取部分乡镇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计360户,其中哈尼族205户,彝族105户,傣族50户。调研中,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信息收集。

2 农业生产

2.1 经济作物

在三个主体少数民族聚居区,除了傣族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种植烤烟外,其他两个民族都以烤烟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烤烟种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对于一个中等烤烟种植户,0.667 hm2的烤烟总收入为5.1万元,而种植这些烤烟共需要1.5 t的化肥(约4 500元)、500 kg的农家肥和700元的农药。另外,烟草成熟后还需要6 m3的薪材进行熏制。一些民族村落已经没有可供采伐的薪炭林,只能用煤代替,而昂贵的煤价,使得村民们千方百计去寻求薪材用于烟叶烤制。而烤烟从种植到收获所需要的大量农药化肥,是造成土壤、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原因。烤制烟叶的薪材消耗无疑增加了空气中CO2的浓度。

甘蔗也是部分元江主体少数民族选择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据调查,平均地产甘蔗60 t/hm2左右,每250元/t,其中所需化肥花费300元,农药50元。显然,甘蔗的收入要远远低于烤烟,所以在水、光照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农户都会选择种植烤烟。甘蔗种植也需要毁林开荒,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2 粮食作物

元江县主体少数民族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苦荞等,多数村民留做自用,出售的很少,部分耕地较少的村民还需要从外地购置大米。对于粮食作物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哈尼族的一个典型农户,见表1)。

对于粮食作物,当地农民基本不使用地膜,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kg/hm2[2]。对当地农户来说,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下,当前的产量基本可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2.3 生产方式

元江主体少数民族大都在山高坡陡的特殊农业生产环境中作业,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的生产方式(见表2)。

元江主体少数民族希望有一些适合山区劳作的生产工具。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村民表示愿意花钱去购买适合山地使用的机械,但是在表2“是否尝试新型农业生产工具”一项中,却有61.5%的农户选择了“否”。他们对目前市场上有适合当地地形的农用工具持怀疑的态度,这也是近几年他们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明显进步的主要原因。

表2中显示政府在对于少数民族林果和粮食作物科技普及和培训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只有38.1%的农户选择“政府进行过相关培训”。而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户在烤烟种植方面得到了技术支持和优良烟种的推广培训。有26.9%的农户表示今年农作物产量有所降低,连年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出现部分水田荒废的现象。这受全球气候恶化影响,也与当地水利设施不健全有很大关系。

对于“当前生产方式存在哪些不足”这一问题,73.1%的村民选择了“需要太多劳动力”。不可否认,元江少数民族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山地耕作中,他们仍然感到吃力,这就要求政府在农具科研方面多加考虑山区人民的需求。

2.4 秸秆的处理

元江主体少数民族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主要有:烤烟秆、玉米秸秆、甘蔗叶、稻草、林果的修剪枝条等,关于三个主体民族对秸秆的处理方式(见表3)。

当地农户对于不能够用于饲喂牲畜的秸秆一律采取焚烧的方式,焚烧并不是低碳所倡导的方式,处理秸秆的最佳方式是用作沼气池用料,调查中发现很少有村民采取此种做法。其沼气原料大都是人畜粪便。元江主体少数民族居民有沼气池的占40.3%,目前正在使用的只有19.2%。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农户表示沼气池供气不足,二是专用炉维修十分不方便。政府如果加强沼气池使用的服务措施,对少数民族焚烧秸秆的现象或许有所改变。

3 家庭生活

3.1 基础设施

近几年,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元江山区的公路、水利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村民住房建设也得到了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补助,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表4是根据实地调查整理得到的数据。

?

3.2 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消费在元江主体少数民族家庭消费中居于次要地位,村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文娱活动是:看电视、打牌、喝酒聊天、跳民族舞。农民的业余文娱形式受制于该文化形式的便利性、可获得性和经济性[3]。目前元江主体少数民族在文化形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现代文娱活动,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有减少的倾向。但是他们在接受现代传媒的信息时可能会遇到些许障碍,例如,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在看电视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基本听不懂节目中在讲些什么。但是他们会根据电视画面开展丰富的想象,再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跟家人进行讨论,置身其中,也甚是其乐融融。相对于平原地区农民娱乐的以家庭(个人)为单位的性质,元江主体少数民族的娱乐具有群体性,喝酒打牌甚至看电视都会两三家聚到一起边聊边看。当地农户对于书、报和杂志之类的兴趣不大,只有23.8%的农户有若干书报,多集中在村干部家庭,这主要是语言障碍导致的现象。

3.3 意识层面

表面看来元江主体少数民族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如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缓慢等。在此种条件下,元江主体少数民族仍然具有很强的幸福感,对当前生活满意的村民占到85.9%。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简单,对物质追求欲望较少,虽然也会抱怨体力劳动太过繁重,但是他们依然觉得生活满足充实。我们一直在用发达民族的生活方式变迁水平来衡量山区少数民族[4],其实发达民族的最终目的也不过是生活幸福充实,而少数民族却已是在这种生活状态中了。

?

在元江主体少数民族中,除了彝族的山苏支系外,大都愿意去城市打工,户主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会选择愿意让孩子去,如表5此比例达到79.5%,户主自己则留下照顾家庭。

为了了解元江主体少数民族的受教育状况,本次调查设置了“子女是否完成义务教育或预期可以完成”的问题,对于“预期可以完成”这部分,是针对目前仍在读初中或小学的学生,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状况、家庭情况等一系列影响受教育的因素做出大致判断,确定这名学生是否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可能,最后得出频率为67.7%。由此看来,义务教育的普及力度还应加强。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4.1.1 生活方式陈旧,影响农村整体环境

元江少数民族一直延续着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每家每户都会散养一些家畜家禽以满足日常肉类和蛋类的供应,但是如此的饲养方式却导致村落中到处散落着禽畜的粪便,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也容易传播病菌病毒,危害村民的身体健康。

相对于沼气池来说,元江主体少数民族村民倾向于使用木材取暖做饭,随着人口的增加,大量的烧柴使得少数民族村落周围的树木被过度砍伐,同时低效率的木材燃烧会释放过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空气质量也是很大的损害。

4.1.2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工作强度大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信息的闭塞,使得元江少数民族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除了村中的几辆手扶拖拉机外,基本看不到其他的现代农业耕作设备,人们仍然沿袭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生产方式,手工劳作、焚烧秸秆等,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人们成年累月的束缚在这片土地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增收富民的项目。

4.1.3 小农意识严重,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元江县由于山多地少,实行家庭责任承包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规模经营[5]。农民种植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农业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低,因此无法形成区域农业特色或明显的产业带。元江县规模小且分散的土地结构造成农民耕作经营的十分不便,使他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农业进步的新成果新技术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这种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使农户在与公司企业谈判时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农户的利益也时常受到侵害。例如,元江一些哈尼族村落就出现很多烟农被烟草公司强行压低收购价格的现象。

4.1.4 文化中断,生活无所适从

现代技术文化的渗入使得元江少数民族逐渐放弃了本身的文化传统,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农民只是增加了消费的欲望,但是增收却一直受到限制,这就导致了支出压力增加与收入增长速度的矛盾,从而使农民感到前所未有的贫穷感[6]。而农民的这种不幸福感又会导致他们无序的进行毁林开荒,追求经济利益,但是目前发展起来的新型生计替代办法,如定居、开荒种植烟草、砍伐木材等,都因为不能预估这些活动给周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出现的生活习惯不相适应而引发心理挫折。人们在进行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却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机制,也使得他们的生活无所适从,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就是一个例证。

4.2 改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建议

4.2.1 尊重传统,科学发展

在对元江主体少数民族生计和信仰的整合呈现的人文系统所作出的任何触动,都需要与当地人民进行协商对话,商讨出一套即利于经济发展又不对当地文化和生态造成冲击的方案。在对当地实施一些项目时,要主动向当地人咨询,结合当地人的智慧,寻求他们自身认同的安居乐业的模式,这也是促使这些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

4.2.2 依靠知识,提质增效

相对于物质来说,知识的援助同样重要。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外界社会力量在生活救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等各方面给元江少数民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当地群众观念、意识的不到位,知识的缺乏,使得一些项目并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所以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宣传。

4.2.3 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烤烟是元江主体少数民族的主要经济来源和产业支柱,但面对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和矛盾,探索如何从低碳的视角改良生产方式,值得深入研究。需要对烤烟产业发展及其它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4.2.4 低碳生活,制度保证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低碳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农村低碳生活发展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干部考核指标,确保低碳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顺利实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低碳农村评价体系,并且做好此项任务的宣传工作,使各少数民族尽快形成对低碳生活的深刻认识,思想决定行为,所以宣传工作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

[1]庄孔韶.可以找到第三种生活方式吗:关于中国四种生计类型的自然保护与文化生存[J].社会科学2006(7):35-41.

[2]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3]财政部教科文司.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7):101-107.

[4]宋涛.从自然走向自觉在变革中寻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白裤瑶生活方式的跃迁及其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2001(4):9-14.

[5]周作武,文东升.湖南省小农生产方式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8-41.

[6]李庆章,孙玉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构建的理论及实践探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6):1-4.

[责任编辑:路实]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of Main Minorities in Yuanjiang County

SHI Pu-nan,LUOMing-can
(College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Southwest 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Yuanjiang main minorities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It mainly includes the production of economical crops and food crops,as well as the treatment form of straw.While the family life is mainly for the explaining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the villagers’conscious leve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we proposed some advi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main minorities;wayofproduction and lifestyle;Yuanjiangcounty

F327

A

1673-5919(2013)05-0047-04

2013-08-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XJA88003);云南省社科基地项目(JD2010HZ11)

石浦南(1989-),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

罗明灿(1961-),男,云南昆明人,教授,从事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烤烟少数民族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