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的斑斓

2013-04-12 07:16王剑冰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汴河大运河河道

文/王剑冰

一条河的斑斓

文/王剑冰

我站在一条河上,这条河曾经是那样的辉煌,河水倒映着夕阳,黄昏洒了一河的金黄。

清明上河园中的汴河还是那条河吗?觉得是,又不是。

一条河,流过一个地方,就会使那个地方水汽十足。河流是那样的让人向往,让人迷恋。在交通工具不十分发达的古代,河流起着很大的运输作用。

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费用低。凡是有水的地方,必然兴起大大小小的口岸,由水而带来一个又一个城市。即使原来规模不大的城镇,也会因为水而改变命运。

谁能想象得出,建于中原内陆的开封,竟然是一座水流环绕的都城。它到处都是水,河流相通,湖塘相连,使得一个城市水意盎然。

正是这样的水,构筑了北宋东京的繁华。

古代开封的河流是从何时开始荡漾的呢?

打开《史记·秦本纪》,会看到这样的记载:“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那么,在秦时,就先有了一股水涌入了开封,而这种涌入是以强迫、强势的手段引入的。河沟,就是著名的鸿沟,也曾经是灌渠,连着黄河水,水流深而急。汉代的时候,也称“汴渠”、“莨荡渠”,当年项羽、刘邦争天下,争到最后,便以鸿沟为界,楚汉分立。这样说,鸿沟是开封水系的最早连带部分。

很长的一段历史中,朝代更替,战乱频发,汴渠时通时淤。好在总是有人看重它的地位,不断开挖疏浚。到了隋炀帝,干脆来一个大手笔,搞了一个闻名后世的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东至淮海。

虽说隋炀帝修大运河不仅仅是为了漕运,这条大运河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好处,尤其对于内陆地区。即使现在,江南还在享用着它带来的好处。

大运河从大业元年(605年)开始挖掘,不到6年便完成了,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得以沟通,它浩浩荡荡达2000多公里。

大运河与开封有着什么关系呢?大运河的第二段工程就是大业元年开凿的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从荥阳引黄河水东南流,经成皋、中牟、开封、陈留、杞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宿县、灵璧,到盱眙北,然后贯通淮河。由此可见,无论从规模、长度,还是从地理位置上,通济渠在整个大运河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通济渠又是什么呢?通济渠就是唐以后的汴河。鸿沟就是汴河的一段。

汴河,那萦绕中原、萦绕在我怀想中的大河,终于闪亮登场了。

汴河,一条流经广阔的大河,独与开封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汴梁、汴京说的都是开封,开封的简称就是汴,开封许多人的名字里都有这个汴字。汴河,那么响亮,那么动听,那么滋润。汴河写满了开封的都城史、生活史、船运史、水利史。

而开封还不止得益于汴河一条水系。

据说当时钱塘江畔的吴越王,获得了一条犀角腰带,视为宝物,觐见大宋皇帝时笑眼迷离地拿了出来,他想大宋皇帝一定喜欢。

刚刚坐上宝座的赵匡胤远远地看着说:“朕已有了3条宝带了,这条你还是自己留着用吧。”赵匡胤居高临下地玩了一个幽默。

吴越王十分好奇,想疼了脑袋也想不出来,大宋皇帝手里是什么样的3条宝带。

赵匡胤说:“这3条宝带,一条是汴河,一条是惠民河,还有一条呢,是五丈河。”

这3条河都流经开封,滋养着开封,美丽着开封。在赵匡胤看来,这3条河是那么的养眼、补气、润心,它们荡漾着大宋精华的开篇。

拥有这样的3条玉带,让当朝皇帝多么的满足和自在。以汴河为首的3条河流,给大宋带来的是无法计量的财富。

我久久地站在汴河边上。当时的汴河波澜壮阔,穿城而过,它从东京外城西水门入城,过内城水门,穿宫城前州桥、相国寺桥,出内城水门,然后东南出外城东水门滚滚流去,一直通向遥远的江南福地。

我想知道一条河的深度,汴河,它或许深达千年,而且还将深下去。

汴河承受着当时京城百万人口的负载,承受着整个京都的生活质量、生命品质、社会平衡,甚至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时的开封,是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一度物资丰富,生活祥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景象。

北宋参知政事张洎这样说:“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熙宁五年(1072年),张方平也曾对汴河的作用作了概括:“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

由此可以想象汴河的繁忙,公私客货,舳舻相接,或进或出,或停或走,喧嚣嘈杂,上下紧张,何其壮观!

汴河在宋朝,应该说是第一等事情,丝毫不敢懈怠。自黄河进入汴河到汴河流出开封,很长的河段都是最精心的,尤其在夏季水大的时节,各段都要防范守护,保证城里的居民安全和河道的运输畅通。

汴河不但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还是国家安全的系带。

由于引入的是黄河水,就有了泥沙淤积之虞。这是汴河的最大弱项,河底淤积,不仅阻碍行船,而且抬高水位,对开封不利。

为管理和治理汴河,北宋特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官吏,每年春天都征调沿岸民工,疏浚河道。

我最近看了南水北调工程,河道修成坚硬的底部,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质量。

宋人王巩在《闻见近录》中记载:“汴河旧底有石板、石人,以记其地理。每岁兴夫,开导至石板、石人以为则……”这么说,宋代的河道也是很讲究的了,下面铺了石板,而且有石人为标记。每年对汴河的清淤,要到汴河河底的石板石人为止。

黄河进入冬季,流速缓慢,水流变小,很多地段露出了沙洲;临近堤坝的地方,水也不再凶猛,让堤坝还原出本来面目。

一般是在阴历十月冬季来临时节,城外要关闭闸口,舟船不再通行。对于吞进不少泥沙的汴河来说,这也是一个休整的时段。为保证来年的畅通,朝廷每年都要利用冬季断水对汴河进行清淤。此项工程可谓耗资巨大,动员征召的民工最多时有30万人。

河道里的繁忙景象在我的眼前跃动,整条河道都是人,布衣起伏,号子震荡,驴马嘶鸣,铁锨飞扬,多种筐车并用,河岸上瞬间堆起厚厚的淤泥,淤泥又被迅疾运往低洼的田地。

做过开封府尹的范仲淹、司马光、苏轼、欧阳修、包拯的身影也在其中吗?在他们的任上,这或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有时还要身体力行,在河道里和民工们干上一阵。

每年的这个时候,开封市民也都会到汴河周围来看热闹,尤其是那些孩子们,这同他们在上元节看灯一样,哪里热闹哪里去。有鱼从河底扔上来,在空中甩着尾巴,孩子们就欢叫着去抢。更多的孩子被喝止,远远地看着开心。

风吹着大宋的旗帜,“哗啦啦”地响,整条河堤岸,响成了一片。

这是一种祥和的景象。这景象持续了许多年。

(文武斌摘自《中国旅游报》)

猜你喜欢
汴河大运河河道
弯道之妙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大地史诗——大运河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