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全,张小飞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北辰 300401)
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任福全,张小飞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北辰 300401)
理想信念是支撑大学生奋斗的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总体上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受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限制,理工科大学生中还存在部分学生理想信念薄弱的现象。分析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并针对这些不良现状,研究解决对策,是高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胡锦涛曾经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现代化的直接建设者,关注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意义重大。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多种多样的,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有自身的特点。不可否认,整体上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还存在误区。
1.1 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识模糊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我们的最终理想。我们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理想目标而服务的。总体上讲,理工科大学生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路,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并且愿意坚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在实际的生活中,理工科大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奉献自己。但是,还存在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识模糊的现象。南京工业大学对理工科8个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2.4%的学生有入党动机,并且已入党,有62.6%的学生有入党动机,目前还没有入党,另外的24.9%的学生则无入党动机。入党动机的调查显示了理工科大学生对坚持社会主义,坚信共产主义的信心程度。由于专业限制,理工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学习也只局限于公共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而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需要大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涵。相比较文科类的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受专业限制,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解相对较浅。因此,理工科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够坚定。
1.2 更加务实,更加注重个人价值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生长在信息繁杂的新社会。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能够将长远理想和现实理想结合起来,能够将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并且能够正确的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受社会发展负面影响的作用,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更加务实,更加注重追求个人暂时利益的趋势。广西全日制在校工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比较革命年代,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的选项中,有86%的同学选择了“务实”和“注重自我价值”。理工科大学生对知识、信息、技术等接触的更加频繁,对这些物质的依赖甚至盲目崇拜,造成技术理性的过度张扬和膨胀。再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很容易让理工科大学生陷入到物欲的世界不能自拔。有些理工科大学生在认识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不能掌控自己,不能脱离现实的羁绊,存在认识和行动相脱离的现象。
造成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成因多种多样,分析这些成因不难发现,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高校教育存在的弊端是最主要原因。
2.1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在开放的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西方的先进科技走进中国的同时,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悄无声息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理工科大学生在直接接触技术、信息的同时,也被西方的思想文化所感染着。一些理工科的大学生由于不了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产生差距的历史,盲目的以科技和经济的发达程度来评判社会制度的好坏,来评判思想文化的优劣。这种错误的观点影响了理工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信心。另外,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接触最新最全的信息。大学生们还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一些不良的思想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严重影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大众传媒所报道的负面信息,社会上的贪污腐败现象等也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共产党的信仰产生怀疑。
2.2 高校教育存在的弊端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场所,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形成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与高校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当公共理论课程结束时,对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注就相对减弱。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专业课的要求,参加的工科试验相对较多,对于理想信念等相关的知识接触相对较少。另外,一些高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形式过于呆板,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
针对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和成因分析,探讨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对策,对理工科大学生理性信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1 丰富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
高校要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责任,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引导理工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是长期培养的结果,是伴随人一生的信仰。担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老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专业素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模范。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长期性。其次,理想信念课程要改变单一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具有足够的动手动脚的能力和勤于思考的特点,因此,要拓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空间,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走进老革命基地。让同学们在亲自的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认识到党带领人民奋斗的不容易,坚定同学们的信仰,并使这种信仰持之以恒。
3.2 以人为本进行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工科大学生不像文科类大学生那样具有人文精神,理工科大学生往往更注重专业课程的技能,注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是,在高校教育中也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关心体察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解决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状况,才能让理工科大学生无后顾之忧,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人为本的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理工科大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自觉的坚信并践行内心的理想信念。空谈理想信念,不结合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持之以恒奋斗的动力,理工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使理工科大学生所学的科技知识服务人民。
[1]龙海平.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与分析[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8).
[2]李娜,张迪,王广友.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其教育对策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6).
[3]徐源,眭国荣,薛荣生.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4]任福全,黄静,王美娜.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3).
责任编辑:邓荣华
G641
A
1672-2094(2013)02-0098-02
2013-01-15
任福全(1953-),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小飞(1985-),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2011级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