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探讨——以淮安市为例

2013-04-11 19:29周永来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淮安市区县资源共享

周永来

(淮安市图书馆,江苏 淮安 22300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已形成一个以国家中心为主,省级分中心为辅,各市县支中心及乡镇(街道)、村基层服务点为实践阵地的特色文化惠民体系,近10年的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10年底,共享工程除1个国家中心和33个省级分中心外,还建成了2,867个市县级支中心、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以及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累计为9.6亿人次提供了服务[1]。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市县、乡镇及村级基层服务点数量较多,覆盖面广,体现出地方共享工程在整个系统工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加强地方共享工程建设成为深化共享工程工作的一个新的亮点。笔者以所在的淮安市共享工程建设为例,对地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1 现状调查

淮安市图书馆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为淮安地方共享工程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支中心,淮安、淮阴、金湖、洪泽、盱眙、涟水6个区县支中心,以及各区县下设的街道、乡镇、社区、村级基层服务点58个,总投入资金270多万元,淮安地方共享工程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范围的服务网络。

淮安市支中心自成立以来,在设备、人员、资源、工作开展等方面均得到了积累与发展。拥有标准化机房20多平方米、服务器5台、电脑终端20台、10兆光纤专线1根,配备了计算机专业在读研究生一名,开通了共享工程淮安市支中心资源点播平台,同时定期为区县支中心及各基层服务点提供技术指导及培训服务。

2009年由江苏省财政厅和文化厅联合统筹,为各区县支中心统一配发了共享工程专用的服务器3台,终端电脑4台,防火墙、存储等服务器配套设备1套,以及摄像机、照相机等资源制作设备。淮安、淮阴、金湖、洪泽、盱眙、涟水6个区县支中心相继建立并开展服务,如:金湖县、洪泽县支中心分别开通共享工程在线点播平台,利用优秀的讲座资源开展送知识、送健康到社区活动;淮安、淮阴、盱眙、涟水支中心则在局域网内开通了资源点播平台,为读者免费提供信息浏览服务。

2011年,江苏省财政厅和文化厅联合发布加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通知,率先在全省城市社区建立1,000个基层服务点。截至2011年底,淮安市首批建设的24个基层服务点已顺利通过验收并开展服务,以笔者所在的淮安市清河区17个基层点为例,4个街道各配备了终端电脑10台,13个社区各配备了终端电脑4台,投影仪、互联网、电视等设备一应俱全,与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2012年,江苏省城市社区基层点又追加建设1,692个,其中淮安市34个。截至2012年底,在省、市以及基层主管部门的共同督促与支持下,基本完成了建设目标。

2 问题探讨

2.1 基础建设深度不够

2.1.1 专项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

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自2011年开始,对全省基层点建设改发放实物为资金补助方式,制定标准由各基层点自行采购,淮安市58个基层点补助共计60万元,而这专项资金并没有完全用于基层点硬件购置上。如某区县基层点建设用租赁、借用等形式应付共享工程专项检查,还有利用专项资金购买办公电脑等情况,都将补助资金用于他处,在资金分配上形成了一种浪费。

2.1.2 地方信息资源老旧

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筛选有着严格的标准,各省级分中心负责资源的收集制作,再由国家中心统一审核,地方各支中心、基层点受经济与地方文化的限制,资源完全由国家中心及省中心统一配发。如淮安各区县支中心均采用省中心统一配发的远古流媒体播放系统,定期接收国家中心配发的光盘及移动存储设备资源,但内容陈旧,多为老电影、小品、文艺知识等资源,时下热点信息及地方特色资源缺失,资源关注度低。

2.1.3 专业人才缺失

共享工程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工作是很难开展的,然而,目前从事地方共享工程工作的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淮安市支中心在对全市范围共享工程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时发现,区县以图书馆为主的支中心都配备了专业人员,而占多数的城市社区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多由会计、妇女主任、计划生育专管员等兼任[2],电脑技术水平仅局限于办公自动化,服务工作很难开展。

2.1.4 基层点分布不平衡

江苏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率先普及共享工程,在全省城市社区建立基层服务点,淮安已建成58个,从分布上看,多集中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区。如清河区为淮安市主城区,社会资源丰富,在58个基层点中占了34个,对于淮阴、涟水等条件较差的区县则平均占不到4个,资源共享短期内难以达到平衡。

2.2 服务效率不高

2.2.1 宣传力度不够

共享工程已形成以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以及地方支中心三级结构组成的资源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在线浏览、视频讲座等服务形式,但没有针对基层群众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渠道,资源利用率不高[3]。如淮安市各区县支中心受场地、资金等条件限制,目前只提供终端资源浏览服务,除挂有共享工程门牌及张贴计算机管理制度外,没有任何的宣传活动,接受服务的对象仅局限在常光顾图书馆的少数读者。

2.2.2 服务意识淡薄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口号,掀起了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但地方基层领导注重实体业绩,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以至于共享工程服务在基层难以开展,只能作为一种摆设存在而流于形式。淮安地方共享工程虽经历多年的发展,但在服务开展方面并未有创新,基层点建设只会用来申请专项经费,开展服务的则更是寥寥无几。

2.2.3 设备被长期占用

基层服务点多设在居委会或文化站内,经费来源有限,共享工程设备常被作为办公设备使用,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淮安市某区县首批建设的17个城市社区基层服务点在上级部门验收完毕后,除一个示范点得以保留外,其余服务点设备全部被自行移至它处,有的甚至直接按配置要求升级办公电脑作为共享工程电脑终端应付检查。

2.2.4 服务形式单一

共享工程得以在全国范围普及,得益于它的网络化模式,服务点只需购置终端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可提供服务。此服务投入较少,方便快捷,但形式单一,场地固定,加之宣传工作的缺失更让服务大打折扣。网络化模式是淮安地方共享工程普及快的原因之一,但受场地及宣传影响,服务成效不高,多年来以市支中心为首的淮安地方共享工程一直积极寻求多种服务模式,努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地方共享工程的作用。

2.3 地方管理体系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地方共享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所在,地方共享工程由政府部门层层对接,而作为地方开展专项工作的支中心却并不参与,造成基层点在运行上存在混乱现象。淮安市支中心以下城市社区基层点建设,由区县文化部门与市级文化部门直接对接,自行采购设备和开展服务,政府部门的参与大大加快了淮安地方共享工程普及的步伐,但在技术维护和长期服务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出现硬件不达标、资源不统一、服务不能开展等情况。

3 解决的措施

3.1 建立地区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得以顺利开展正是因为在管理体系上井然有序。由国家中心直接与省级分中心对接,省级分中心承担着地方共享工程的指导与监督任务,对地方支中心的人员培训、资源收集以及基层共享工程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10年底就已建立市、县两级支中心101个[4],省中心定期组织全省共享工程人员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并指导支中心开展服务工作,江苏共享工程在高效有序的运行中得到了积累,在全国共享工程工作中排在了前列。由此可见,建立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对于共享工程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地方共享工程建设应当由各级政府部门与支中心共同参与,由政府文化部门在行政上干预,规范资金分配及设备使用,支中心在技术与服务上进行指导与监督,在全市范围形成一个资源共享整体,建立地方共享工程运行和管理机制,让共享工程能够长期有效地为群众服务,真正发挥传播信息文化的作用。

3.2 深化共享工程基础建设

3.2.1 加大地方信息资源建设

建立以市级支中心为主的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并适当补充满足实际需求的专业数据库充实数据资源,有针对性地提高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淮安市支中心在资源建设方面,以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为依据,建立了周恩来、淮安名人、淮扬美食、淮安地方文献书目等专题数据库,购买了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对全市基层点进行免费共享,丰富了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提高了利用率。

3.2.2 继续推进基层服务点建设

加大地方对共享工程未覆盖地区基层点建设力度,给予资金、设备、技术以及资源等各方面支持。淮安市支中心2012年对全市区县支中心及各基层服务点开放数字图书馆权限,为未覆盖地区城市社区免费办理数字图书馆阅读卡,结合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开展资源共享服务,在地方共享工程资源共享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2.3 切实加强地方专业人才培训工作

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推动共享工程又好又快发展、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5]。淮安市支中心2011年将共享工程培训工作纳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在全市区县支中心巡回开展,定期对各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加以梳理,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已在盱眙、洪泽支中心成功举办两期培训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3 加强共享工程宣传工作

为共享工程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在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中都要积极进行宣传。淮安市清河区在基层点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宣传工作,2011年对首批建设的基层点服务人员进行了专项课程培训宣传,让服务人员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概念及实施的意义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在基层点建设过程中亦制作相关宣传材料,如车站社区居委会在场地门口悬挂了共享工程门牌及文字介绍,印制了共享工程知识宣传单等,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共享工程服务的效率。

3.4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3.4.1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各项活动

积极开展共享工程基础服务,如淮安市支中心在电子阅览室及期刊阅览室摆放电脑终端供用户随时查找信息;利用共享工程电影资源开展免费影视展播活动;结合淮安文化讲坛利用共享工程讲座资源定期举办公益视频讲座等服务。

3.4.2 整合数字资源,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带来了便利,淮安市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进程中,整合了共享工程、地方文献、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资源,面向全市共享开放,在服务上突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共享工程资源的利用率。

3.4.3 开展送服务、送资源上门工作

淮安市支中心借助汽车流动图书馆,配备了笔记本、无线网卡等设备,利用流动场地,将共享工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开创了共享工程服务的新模式;金湖县支中心走进社区开展送讲座到基层活动;富强居社区服务点在社区广场开展优秀电影展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3.4.4 结合参考咨询工作,开展信息推送服务

在参考咨询工作中引用共享工程资源,提高使用效率。淮安市支中心结合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工作,帮助用户查找资料,引导用户利用共享工程平台观看视频或自行查找信息,在信息推送的同时开展资源共享服务。

3.5 高标准加强共享工程建设力度

用高标准来规范和推进地方共享工程建设。江苏省2011年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共享工程在地区范围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服务点“村村通”,以多种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在这严格标准的推动下正逐步实现预期目标,各地市范围基本建立了数字化服务体系,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方面走在了前列。

4 结语

新时期,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共享工程建设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加强地方共享工程建设是深化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地方共享工程建设亦是一项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诸如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资源建设、运行模式等问题将为地方共享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值得关注与研究。

[1] 顾晓宁.加快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以江苏省级分中心为例[J].图书馆工作,2012(2):11-14.

[2] 鲍志华.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以富阳市支中心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4):95-97.

[3] 郑建萍.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基层点运行机制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7):97-98.

[4] 顾晓宁.江苏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2012(4):33-35.

[5] 刘刚.创新竞赛活动 推动文化共享工程队伍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60-61.

猜你喜欢
淮安市区县资源共享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