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彤,梁继遍,李东燕,丁兆利,陈志夫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企业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与路径
李晓彤1,梁继遍2,李东燕2,丁兆利2,陈志夫2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社会负面影响的冲击、缺乏层次架构、教育较难入心、入脑等是企业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科学设计、细化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坚持“三个结合”;强化“三个主渠道”;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374.88万个。全国在职职工总数已达4亿。当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加速,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职工利益与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如何对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企业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融于企业职工之心,外践于企业职工之行至关重要。
2013年5月上中旬,我们通过问卷与座谈等方式,重点对承德市不同类型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企业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主要表现为:
(一)从客观环境看,社会负面影响冲击着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追求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理念,特别是企业青年职工有敢于竞争,讲究效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和行为,这本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转型、全球化进程的深化所带来的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一定的负面效应与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使少数企业职工在思想上出现了理想信念偏颇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些职工强化了金钱观念,滋长了拜金主义;强化了生活观念,滋长了享乐主义;强化了个人利益观念,滋长了利已主义;甚至有些职工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从理论层面看,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缺乏层次架构
企业职工群体的思想状况是多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同一个档次上。对企业职工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应该从认同到觉悟,再从觉悟到信仰是有层次性的,应解决好“高标准”与“低水准”问题。从理论研究层面看,对企业职工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缺乏层次架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对不同企业职工群体应有分层次的区分度,不能搞一刀切。从研究文献看,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很少对企业职工进行分层次的深入研究,而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紧密度不够。
(三)从教育过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相当企业职工来说较难入心、入脑等
由于现今的基础教育普遍重知识讲授与应试教育,而轻思想、素质培养,加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能形成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从教育目标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高、虚、空”现象,缺乏现实性;从教育内容上看,泛政治化,脱离实际生活,不能适应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内心和社会变化的需要。从教育队伍上看,许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着专职人员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地位不突出,号召力不到位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青年职工的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如果不能予以充分的说明、解释,势必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形式”,“轻践行”,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难以引起企业职工的共鸣,也难于真正进入企业职工的头脑。
企业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采取以下主要路径:
(一)科学设计、细化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调查表明,企业职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疑虑,如改革开放30年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弱化问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出发,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回答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要敢于直面现实,作出有针对性的理论解释。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建议相关部门要在充分调研与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细化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针对企业职工群体编写《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通过生动、鲜活、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讲清、说明,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三个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个性特点与分层教育相结合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企业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企业职工能否认同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理论能否给百姓带来益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是富民强国的理论,以往的宣传往往只重视把理论与国家政治相联系,与百姓的生存、生活联系不够。革命年代的“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民心。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要与百姓的生活、利益结合起来。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听企业职工的谈论话题,察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善于发现企业职工思想上的碰撞点和困惑点,选好切入点和侧重点,增强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坚持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性。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原来单纯的说教,转变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企业职工,从而激发企业职工的积极情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双向、互动,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坚持个性特点与分层分类教育相结合,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由于每一企业职工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教育程度各异,形成了企业职工思想认识的多向度、个性需求的多样性与觉悟程度的多层次。因此,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区分不同的教育层次,根据教育对象不同层次与特点,科学安排教育内容,用不同的内容和标准去教育和要求不同的对象,从而形成从基础性到先进性、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循序渐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比如对党员干部来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必须的,且是基准;但对一般职工就应少些政治色彩,多用一些展示社会风尚、反映人间大爱的生动事例与一些朴实的道理,重点培养其知荣辱、守法纪、重礼仪、讲责任、行善事。特别是对因生计所迫而过于关注个人利益的职工,要及时了解他们所想所需,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化解其负面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的“高、虚、空”与“一刀切”现象。
(三)强化三个主渠道——理论灌输、媒体引导、特色实践活动
强化理论灌输。理论灌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通过科学理论的“灌输”,对企业职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使企业职工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理论灌输,就是通过科学理论的“灌输”,对企业职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不仅要使企业职工明确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去思考和对待人生中面临的荣辱、得失和贫富等问题.以及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和社会、国家的关系。要从理论上说服人,从观念上改变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强化媒体引导。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传播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媒体引导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多种载体,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企业要着力办好讲堂、论坛等公益性宣讲平台,努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
强化特色实践活动。实践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寓于企业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之中,使企业职工在有计划地开展的各种特色实践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从根本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性。企业职工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先进典型评选等实践活动,让职工从身边的凡人小事上感受不平凡的精神境界,用先进榜样激励和引导职工向善、向真、向美,帮助人们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四)把握好“三个着力点”——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实践转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握好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实践转化“三个着力点”,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性与长效性。其中开展舆情调研最为重要。舆情调研就是要了解与把握企业职工的思想脉搏。只有了解与掌握基层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并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制度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保障。只有建立建全制度,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才能常态、长效地推进。首先要完善职工参与机制,通过科学设计活动载体、成立爱心公益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等,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企业职工的自觉行动。要建立约束机制,综合运用教育、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规定和职工守则之中,使其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惩戒,最终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标。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号召层面,还需加强实践转化。因为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实践表明,一部好的作品往往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我们呼吁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戏剧、电影、图书等文化产品中,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要积极推出一批电影、电视剧、歌曲、曲艺、图书等精品力作,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I206
A
2095-3763(2013)04-0126-03
2013-09-10
李晓彤(1961-),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纪委副书记。
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研究课题(HBSZKT—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