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论析

2013-04-11 15:08:4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校园目标政治

金 奇

(扬州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论析

金 奇

(扬州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必须着意于其基本要求、核心理念、路径优化和理想目标。目标管理强调“关心工作”和“关心人”的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构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核心理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有效路径需要通过创新方法实现优化;创造和谐、推动学校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理想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实践中,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强化目标管理,注重方法创新,努力创造和谐,以促进管理对象健康、和谐与全面发展。

目标管理;以人为本;创新方法;创造和谐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应当着意于其根本要求、基本理念、路径优化和理想目标,在管理活动中,应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强化目标管理,注重方法创新,努力创造和谐,以促进管理对象健康、和谐与全面发展。

一、目标管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

目标是用来表示对工作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是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归宿,正确的目标反映了主观对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向人们展现的是人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这使得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强烈的激励性,蕴含着鲜明的价值倾向与强大的意志力量。目标管理的提出者彼特·德鲁克强调目标管理活动既要“以工作为中心”又要“以人为中心”,即应努力实现“关心工作”和“关心人”的统一。这一思想的启示是,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活动只有既关心工作又关心工作的人及学习的人,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关心人。”这主要表现为:其一,目标管理的个体参与性。目标管理要求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评价要贯彻全员参与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管理对象学生的积极参与,使目标从一开始就成为学生自己的目标。其二,目标管理原则的人文性。如目标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可实现性与底线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以及避免在条件不具备与风险无法规避时的盲目行动。其三,目标价值实现的个体分享性。对个体来说,目标不是纯粹的外在之物,个体作为组织的成员,其利益与组织目标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体可以也应当从组织目标价值的实现中分享物质或精神利益。

“关心工作。”这可以概括为:其一,对工作的方向引导。管理活动的首要问题是目标导向的正确,正确的目标使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进而形成积极的结果,偏离正确方向的高效率无异于南辕北辙,是严重有害的。其二,对工作的协调控制。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评价,包括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控制各种“越轨行为”等,实际上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系统诸要素的协调与控制。其三,对工作的检查评价。即依据目标来检查评价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方法及实际绩效。

概括地说,目标就是方向,使个体从一开始就确知自己要做什么以及目标实现的前景,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寻求最便捷的路径,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目标同时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理性决策,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始终需要个体和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掘与使用有效资源,促使人们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最紧要的事情,避免盲目的准备与忙碌。正是基于目标的显著作用及应遵循的原则所内蕴的基本思想,使目标管理成为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实践的基本要求。

二、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核心理念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活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是践行和落实这些思想的具体举措。

1.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以人为本的现实必要性

首先,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益关注的凸显以及各种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增加了现实中人际关系的疏离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而人文关怀对于弥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从高校现状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如管理方法简单粗暴,频频发号施令,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作为铺垫;管理者高高在上,难以贴近学生,对学生的冷暖关注不够,甚至冷漠回避等。最后,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学生要发展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者,就要求管理者要彻底摒弃用一个标准去裁减千差万别的思想和个性的传统做法,准确把握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使学生成长为主体意识明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个体。

2.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工作既有事与物的层面,又有人的方面,但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其一,要积极肯定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管理者要积极肯定、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切实维护其基本权利。“要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使教育方法富有人情味,通过教育者的情感、人格、威信等影响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其二,注重管理的层次性。学生个体在思想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客观的差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对整齐划一的教育与管理内容、目标和方法等进行层次性分解,力求满足学生层次有别、丰富多样的需要。其三,尊重并有效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日益凸显了人们对现实利益的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个体价值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发展,有效维护并力求实现其根本利益。

3.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具体对策

就实践层面而言,其一,构建和完善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体系。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体系就是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其二,依托学生社团,全面搭建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体系。如:各种创业、社会服务、文体艺术表演等兴趣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全面搭建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体系,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其三,积极构建学生成功就业服务体系。如:学校为学生提供详尽而全面的就业创业教育、咨询与指导,进行社会能力、职业倾向等方面的测试与鉴定,以力求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其就业能力与生存适应能力。

三、创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路径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那种“我说你听”的教育方法、“我管你从”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并不断推进方法创新,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路径优化。

1.实现由“他者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要收到预期效果,最终还是要走群众路线,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实现由“他者管理”向“自我管理”,由外在管理向内在管理的转变,这种转变会引发学生思想深处发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包括对“他者”管理目标的认同、价值观的反思以及方法的调整等,这就促使了学生自我身心资源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的优化组合。传统管理将学生完全置于被管理地位,明显违背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自我管理通过使学生分享管理权,分担管理责任,能明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主体意识和管理效果。

2.开展管理体验活动

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中开展“管理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体悟和领会管理的规则、目标与价值。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既包括在书本中求索,也包括参加诸如参观考察、勤工助学、公益劳动、参与文体学术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渗透着道德、法律、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观念和管理品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要充分利用这些实践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管理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体悟和领会管理的规则、目标与价值。

3.建立“热点管理”机制

青年学生是社会上最敏感的群体,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社会热点问题通常通过直接或间接两种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是指大学生直接经历社会事件、产生社会经验、进行社会认知、形成社会态度。而间接影响是指大学生通过感受社会心理气氛,特别是社会民众的社会情绪等,逐渐构成一定的认知和评价,继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态度。”[2]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要探索建立灵活的“热点管理”机制,及时结合社会热点,准确捕捉学生兴趣点,适时启动热点管理,及时加以引导,避免热点向危机的转化。

4.在软环境建设中嵌入隐性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除了要贯彻执行显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外,尤其要注意把管理的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嵌入和体现在校风培育、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教师形象塑造等软环境建设活动中,使之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管理作用。

5.管理与教育、心理咨询相结合

把硬性的管理与软性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3]。这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改善管理的前提,也是学生的现实需要。

四、创造和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理想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创造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依据胡锦涛同志的概括,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的社会。据此,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创造和谐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具体就学校而言,应该涵盖下述主要层面。

1.推进校园民主法治的发展

这主要体现为涉及学生权益的管理活动要力求做到民主讨论与依法管理。首先,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民主法治素养,在管理活动中要积极践行民主、严格遵纪守法;要多为学生提供从事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实践机会。其次,要始终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立足点,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管理者应将学生视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在决策过程中重视他们的意见,考虑他们的需要,保护他们的利益,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5]。

2.培养师生公平正义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制度贯彻、法纪遵守等,渗透和体现公平正义理念。管理者、教育者、学生之间应建立常态化的相互交流机制,围绕教育、管理与发展,共同谋划。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秉持行为的客观公正原则,注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关系氛围,使公平正义观念植根于师生的意识深处。

3.促进师生诚信友爱品质的养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诚信意识与友爱精神对推动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显得愈来愈重要。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既要通过思想教育,又要通过规范管理,培养师生诚信无欺、重承诺、守信用,引导师生真心诚意地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逐渐养成诚信友爱的品质。

4.促成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的形成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促成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的形成。首先,要坚决废除或有效改进阻碍学生发展的教育体制与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完善与机制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的形成奠定必要制度条件。其次,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创业、文体艺术娱乐等活动,为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提供全面的舞台,激发学生创新活力,为形成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创造现实的平台。

5.构建稳定有序的校园氛围

当前,高校稳定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消极势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学生的读书成本上升、学习压力加大、就业困难等,所有这些消极影响都构成了校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有效解决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努力构建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6.促进学生与校园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

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要推进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要进行深入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严格校园卫生环境管理,引导学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维护自己生活学习的校园生态,实现与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友好相处。

[1][5] 石书臣.现代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18-21.

[2] 邱柏生.论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20-22.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4] 徐志怀.和谐是高校学生工作追求的理想境界[J].思想教育研究,2008(1):60-62.

G641

A

1672-9749(2013)01-0096-03

2012-11-27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GZYLX2011327)

金 奇(1972-),男,安徽肥西人,扬州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庞 达]

猜你喜欢
校园目标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我们的目标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