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昂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构成
孙其昂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系统存在的,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人与社会的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道路、概念、知识的系统生成过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需要通过系统解读来实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系统学习和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过程、经验成就和知识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知识;解读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要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不仅对于中国共产党,就是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历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系统存在的。按此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系统构成的事物。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系统论视角运用系统方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整体及其外部关系,从而全面完整辩证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创新理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道路、方法,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成果。如果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算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是丰富而体系化的系统存在。
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理论的存在,也是实践的存在,构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存在。作为理论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2]作为观念和知识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属于理论部分,它们既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它们二者不可分割,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存在。
知识与价值的系统存在。有人在听报告、读报告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概念来记,并没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知识体系的存在。人们注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特征,它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关,属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那种社会主义。我们无论从肯定的方面看,还是从否定的方面看,都认同它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然而,许多人没有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也具有知识的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的系统整体,也是知识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知识体系,这是容易理解的;作为知识形态的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同样属于知识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只是一个名称或一个概念,不是那么简单的说法,而是知识与价值统一的系统存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史与现实的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是历史的形成。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做了精辟而科学的阐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的革命、改造和建设,“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工作中心转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5]。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历史,不仅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长期的历史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了自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人类社会主义认识与实践的优秀成果,又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今天的存在,属于直接的现实存在。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7]。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指出的严肃告诫和行动号召,有着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历史经验的支撑。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结论,是以历史为依据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再应用、再确证。
人与社会的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的理论,是关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成功道路,它所阐述的理论主要属于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秩序、社会理论的范畴。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也包括人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包括以人为本、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学的阐明。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的学说与社会学说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是人,理论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探索,是共同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的丰富记录。简单说来,它是中国人实践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对理想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系统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在探索社会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一次次生产并累加的过程,也是生命的创造与体现。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生成,有助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形态,从起源、形成和积累过程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生成过程。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世界体系中考察中国社会,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也有助于认清中国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是世界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世界现代化影响中国以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现代化的道路。然而,中国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就成为一个特殊的命题,具体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第一位的问题,也是发展第一位的问题。“无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8],道路问题都是第一位的问题,属于前提和基础问题。为此,中国人为探索社会现代化道路,做出了巨大努力,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即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社会主义道路,仍然只是找到中国现代化的大体方向,并没有找到在中国可以实行的现代化具体道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中国现代化道路,仍然付出了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这样高昂的代价。即使1976年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仍然在寻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徘徊,直到1978年才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经常出现各种争论。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长时间探索的过程,也是在探索过程中经历、各种讨论各种选择进而增加知识的过程。
概念的生成过程。从概念角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环节,也具有重要的知识意义、价值意义和传播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仅仅是由八个字组成的一个概念,但它的形成本身是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又是不断探讨和提炼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早并不是这个名称,而是有其他多种名称。最早是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9],后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到党的十五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六大开始鲜明地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每一个环节或阶段都为形成今天共识的概念做出了贡献。今天所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是中国人创造的专用名词,它既是中国共产党选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又是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同时表示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学术概念。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既是历史形成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探索与建构的过程。
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也是实践,同时也是一种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知识,它是系统的存在,是科学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概念,在第二个层次,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每一个方面自身又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在此意义上,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结构是一个生成过程,既是从无到有,又是从简单到复杂和体系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生成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又是知识生产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概括地说是由领导者群体、知识者群体和人民群众群体三个群体合力共建的过程。[11]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群众以自己的各种实践极大地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做出各自贡献;广大知识分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生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广大知识分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生成所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研究所做出的知识生产贡献,这是艰辛探索的过程。社会主义进入中国开始,到探讨新民主主义,再到建立新中国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几年,广大知识分子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开展了长时间的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生成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系统的生成过程。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存在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式,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结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从开始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作为生活和社会的愿景,不可能形成像今天这样明确而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明确的理论,更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明确而系统的体系。从提出愿景到有明确的概念,再到系统存在,这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追溯这样一个生成过程,不仅有助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规律,而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系统及其生存过程,以其深沉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内涵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的位置,告诫我们要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在自己所处的阶段为之发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2]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强调要从五个方面“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即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第五,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3]其中“公约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总体上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精神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有许多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所有关键词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所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重要,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现阶段共同的重要学习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系统存在,也是系统的社会实践,是中国现实存在的社会运动。必须通过系统解读,全面科学地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为中国发展和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进行系统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直接的现实存在,具有可观感性的特征,有助于为理性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经验支持。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探索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事实证明,也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供了感性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文明成就,也有精神文明成就,还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些应当成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重要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本身既是一部历史,也是阶段与过程、经验与教训、智慧与方法的储藏库。系统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为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基础。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进行系统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去政治化”的影响,以及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新教条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影响,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概念往往采取排斥的思维方式。有些人一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词,就认为这是“政治”,而“政治”就是错误的,“政治”就是口号、空话、大话,就是无用的,采取排斥排除的做法。但是,政治作为客观存在,政治知识、政治理论和政治学作为知识形态,甚至学科形态的存在,不仅是不能回避的,而且应当认识它和掌握它。政治知识是人类学习其他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阶梯,在知识社会尤其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已经成为知识体系而存在,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文化、世界社会主义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它又是现实的理论存在。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教育,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系统解读,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这种教育,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甚至要了解当今中国也是不可能的。有人从主观臆测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相关的政治进行指责,实际上是走进了无知荒谬的境域。以此为前提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是科学的。这类行为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还应注意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是知识存在,不仅只有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内涵、实践),而且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配合,才能读懂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行系统解读。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一个伟大的号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14]走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中国极为重要。“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5]“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6]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如此坚定的信念,应当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通过系统解读来确立。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17]遵循人的思想观念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经验、知识和理论既是信念的基础,也是信念的营养,结合实际活动全面学习和长时间学习,才能体会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系统学习和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过程、经验成就和知识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丰富而系统的存在,学习、了解和掌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系统存在,也是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和伟大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义、理论、知识、旗帜、道路、制度、历史、实践、符号、文化等的丰富综合体,它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现象,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重要现象,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现象。我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参与者、经历者,有必要较全面地学习和了解它,从总体上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3][4][5][6][12][14][15][16][1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13,10,11,12,1,10,11,50.
[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8]《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编写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8.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10]华建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称及内涵的历史演进[J].广西社会科学,2009(3):1-4.
[11]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1(4):7-11.
[1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G410
A
1672-9749(2013)01-0032-04
2012-10-16
收稿日期: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基础研究”(2012B10614)
孙其昂(1954-),男,浙江慈溪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俊华]
◇辅导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