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创建特色名校的建议

2013-04-11 14:39田建国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名校学术学科

田建国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 济南 250001)

最近,山东省教育厅提出了建设我省特色名校战略举措。特色名校是教育发展大计、学校发展大计、教师发展大计,是高校的教育梦。什么是特色名校? 如何建设特色名校,提出以下建议。

1 把握特色名校内涵

创建特色名校是高校内涵发展战略举措。名校强调的是一种水平、一种地位、一种积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名校的特征主要有:正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规范管理,一流的教师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社会声誉。名校要有名校长、名师、名学生,有自身实力、学术声誉、社会贡献、社会评价。名校关键要有名师。什么是名师?是在讲课中能征服学生、在行为中能感染学生、在学问上能引导学生、让学生谈起来津津乐道、想起来滋滋有味、夸起来滔滔不绝的教师。名师是学生仰慕的偶像,心中的话题,追逐的明星。学校因名师而名声香远成为名校。

名校要有名校长。名校长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能力、超凡的人格魅力。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名扬四海的一流大学,摘取了32个诺贝尔奖。具有这样的光环,大学校长是名符其实的名校长。这所大学校长夏莫说过,我到加州理工学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突出学校近百年来成功和出名的地方。我来这里不是改变一切,首先是学习,然后为大学做贡献,使学院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夏莫校长认为,名校长要办好三件事:第一,确保今天所做事情是正确的,使学校在全球范围内更具竞争力;第二,吸引最优秀的师生;第三,学校在物理、天文和地理方面表现杰出,我们设法帮助解决世界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名校还要出名学生。名校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企业界、商界、政界、军界、学术界优秀的代表人物。名校要出一流人才,主要看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我国“两弹一星”23名科学家基本上集中在三、四所名牌大学;为“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一半出自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3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位著名跨国公司总裁。英国历史上40多位首相中,有29位是牛津大学毕业生,著名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和学者更是层出不穷。名校要培养一批学术上有原创性的知名学者、学术权威、世界级大师,为国家输送高级领导人才和高层次研究人才。

名校要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高,不求大、不求高、不求全,只求不可替代。特色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突破口,特色是异峰突起、出奇制胜的切入点。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一流。有特色才能上水平,有特色才会有生命力。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个性;都有自己的优势。突出特色就是要选准方向、凝练特色、重点突破、强化优势,巩固传统优势,强化比较优势,谋求新的优势。哈佛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人对哈佛大学的崇拜要超过美国人。在美国人看来,哈佛是美国好大学中的一个,而中国人认为哈佛是美国最好的大学。因此,大学要根据自己的传统、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既不能片面求全,也不能刻意求大。威廉玛丽学院规模很小,非常著名。学院在一个小镇上,小镇只有1万多人,其中7 000多人是大学师生。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以规模取胜,而是靠办学优势和特色。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大学,在校学生仅4 500名,本科专业不足10个,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却高居全美公立大学第一。

2013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佳大学的冠军,已连续7年把老牌冠军哈佛挤下。加州理工学院学生数量不及哈佛和斯坦福的1/10,是“小而精”的袖珍大学。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谈家桢、卢嘉锡、钱学森、钱伟长都是在这里求学或工作过。成功原因一是坚持学科不求过多,范围不求过宽,严格保证学生入学和学习质量,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办学方针,学校规模较小,目前也只有6个系,1 000余名研究生和900余名本科生,但该校却培养出世界顶尖人才;二是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3,师生关系最为密切,师生亲如一家人。这就是名校的神奇功能。相比之下,我国几万人规模大学比比皆是,一所大学往往分设若干校区,造成师生两地分居,学科与学科两地分割,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也因学区分割而化为乌有。在这种状况下,学生难以与教师接触,教师也难以让学生贴近。

因此,名校不是看一时的规模、数据,不能简单列出数字化指标,甚至无法用精确语言去描述,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杰出人才,看它对国家、民族所做的贡献,看它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有朝一日,当教师以其学术成就赢得同行发自内心的尊敬; 当学生在任何一个地方就业都能以其实力赢得肯定和信任;当学校解决了地方和国家急需重大问题,起到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当公众场合提到校名,师生、校友、同行及政府都能发自内心的肃然起敬,这就是名校。

2 坚持立德树人方向

立德树人,解决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大方向,解决的是学会做人的大问题。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危险品。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靠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只注重技能,不重视德行的培养,不重视人格的塑造,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一切成功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是做人的失败。做人成功,不成功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成功也是暂时的。学会做人是一门学问,做人有四个层次:做好人和做善人,不做恶人和坏人;做君子不做小人,做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做志士仁人,胸怀天下,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任重道远;做圣人贤人,大智大德,大义大勇,立德立言,流芳千古。做人有四个境界:做能自立的人,帮助自己做事; 做有情义的人,帮助熟悉人做事; 做有道德的人,帮助陌生人做事; 做有信仰的人,帮助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做事。具体讲,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提升常人、提倡善人、学习贤人、向往圣人。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甲骨文中就有“德”字。其后金文中出现了“道”字。明代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行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把深沉厚重排在第一等,是因为它体现的是正理德性,厚德厚道,核心就是德。

我国古代对大学本质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句话表明大学三重本质。第一句话,明明德,就是大学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学生光明的德行;第二句话,亲民,大学生须要担当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责任,要为民造福; 第三句话,是止于至善,善是最高境界,就是说,我们的大学不管是培养学生的德行还是为民造福,都要努力追求最高境界。

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重视做人要求。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不管你兴趣在哪里,都必须选修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在这门课上,不仅学习西方传统经典 (柏拉图、笛卡尔、马克思等),而且接触世界其他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例如中国的孔孟之道)。课程围绕“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展开,无论学生将来选择什么专业,都必须首先回答这个问题。斯坦福大学前两年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懂得“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中国招收国际特训班,遇到一位奥数尖子。因为一段简短对话,宾大十分干脆拒绝了这位尖子生。教授:你读书读得那么好,为了什么? 学生: 为了挣钱。教授: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学生: 为了周游世界。教授: 除了周游世界,你还想干什么?学生: 买房子。一个能够进入宾大这样一流大学的学生可以享受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这样好的机会到底应该给什么样的学生呢? 宾大的录取条件是: 学习成绩占40%,综合素质占40%,价值观占20%。很明显,这位奥数尖子的价值观是零分。而宾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放弃了这个尖子生。他们认为不能把社会给予的好机会白白送给一个眼里只有自己,一心只想挣大钱周游世界的自私的人手里。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招聘人才强调道德人格。IBM公司对人才的要求有三条: 必胜的信念、又快又好的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美国微软公司喜欢三种人,有激情的人、努力工作的人、聪明的人。

人活着要靠物质支撑,但是怎样去活要靠精神支撑。人生追求无非两种: 一种是追求物质,一种是追求精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追求物质,就是追求平凡,追求精神就是追求神圣。在物质丰富的今日,我们不仅要往口袋里装东西,更要往脑袋里装东西。聪明智慧无法弥补道德的空虚,道德可以弥补聪明智慧的空虚,人品决定人生。我们应该给学生终生受用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掌握自己,发挥自己; 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价值在哪里?尽最大努力追寻幸福,实现人生价值; 帮助学生找到与生俱来的特质 (天赋),按照这些特质(天赋),给学生提供可以发挥的空间。对学校讲,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并不是技巧和知识,而是让他们活出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来就有天赋,就有特质,就有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这是因为兔子的学校是以跑步为衡量标准的,如果一个乌龟进入这样的体制将会很难过。

特色名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就是培养学生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道德境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倾心公益的志愿行为。

3 深入实施名师工程

3.1 发挥领军人才作用

培养学科带头人、名师、名家,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基所在。一般人才固然重要,并不难得,难得的是站在学科制高点上的领军人才。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起一支学术梯队,形成一门优势学科,创造一个名牌专业,特别是一个高素质的优秀领军人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才群体一路不败的命运。真正登上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是高端人才,是人才中的杰出群。特色名校需要基本队伍,但如果没有名师、领军人才,就像画龙没有点睛,没有神韵。牛津大学因为罗素的哲学成就,使牛津大学成为当时世界哲学研究中心。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当年就是引进了爱因斯坦,加州理工学院就是引进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名校。柏林大学的成功也是因为聘请了黑格尔、谢林、雅可比等一批世界级大师。

领军人才的条件有五个:第一,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开创某一新领域;第二,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自己研究领域是公认的学术领袖; 第三,有很宽的知识面,而不只是有某个狭窄领域知识; 第四,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带领队伍攻关拼搏; 第五,有很好的学术道德,很强的团队意识。概括讲,要有学术眼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胆识魄力。

3.2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名校不但要突出领军人才,还要有创新团队,强调团队构成。阿里巴巴马云说,最理想的团队构成是刘备+五虎上将+诸葛亮。但是这种结构配对是千年不遇的。在现实中是什么团队呢?更多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个团队也不错,唐僧能力比较差,但是大方向很清楚,就是要去取经; 孙悟空本事很大,但老犯错误; 猪八戒属于工作不努力,每天享受生活,但是很会巴结领导,让领导很高兴的人; 沙和尚是很好的职业经理人,每天什么都不问,努力工作。

3.3 引进高层次人才

在比较短时间内要提升水平、建设特色名校,引进人才是个好方法。苏州大学有24个一级学科流动点,26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省属高校中全国是第一位的,其中有5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学科排名ESI前百分之一行列。这5年学校发展很快,主要原因是5年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多个,其中,引进院士2名,青年千人计划11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突出青年人才8名,累计投入6个亿。

3.4 培养、留住人才

从长远角度看,要注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培养、留住人才关键是要给他们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和实现价值的舞台,要通过思想的引导,事业的支持和生活的关心留住他们,防止“水土不服”。特别要关注青年教师培养,给他们压担子。这里所谓压担子,不是简单工作量增加,更不是把青年教师当作劳动力,哪里缺哪里填,而是把他们放在应放的位置,养用结合。不仅是要用,还要养,为他们可持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空间提供帮助,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现在大学有个现象,教育资源向一些教授堆积倾斜,科研项目很多,科研经费很多,可以说科研项目一辈子做不完,科研经费一辈子用不完,被戏称为学术老板,学术“包工头”,而青年教师承受很大竞争压力,甚至有玻璃天花板感觉。因此,我们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舞台,而且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5 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实行分类管理评价,彻底改变对教师一刀切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我们要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岗位教师的分类管理办法,让每一类教师都有明确可预期的发展空间,让每一类教职员工都感到努力就会有盼头,发展就会有希望,这也是我们建设特色名校要考虑的事情。

目前高校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重点高校为主,骨干教师热衷于科研,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最多只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另一类是新升本科院校的相当部分教师,满足于做 “教书匠”,对科研有畏难情绪。这两种情况都是高校教学、科研两张皮的典型现象。对于前者,重点要解决“重研轻教”的问题; 对于后者,重点解决没有动力和能力去搞科研。

因此,对不同类型教师的科研、教学要分类考核,对不同年龄段教师要有不同安排。年轻教师科研潜力大、动力足,处在学术提高、经验积累阶段,要在科研上多承担任务; 而中老年教师,学术上有了一定成果,教学经验更丰富,科研能力却可能下降了,应该承担更多本科生教学。

4 高度重视学科建设

学科是实现办学功能的基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都以学科为基础。名校的实力、竞争力、水平靠学科支撑,也靠学科成就代表体现。对学科作用有两点认识:

第一,学科是教授成长的土壤。有了学科这个土壤,教授才能成长。学科这个土壤好,教授就成长快。比如,两个学生在同一所大学,天赋基础差不多,努力程度差不多,毕业后一个在差的学科,一个在好的学科。十年、二十年后,好的学科学生就成为著名教授,差的学科学生就是一般教授。所以,教授对学科很在意,教授对学科的忠诚度有时要超过对学校的忠诚度。

第二,学科是人才的磁场; 或者说是磁铁。我们几年评一次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很重视,都希望多摘几个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没有钱的,甚至都不带项目,为什么大家重视? 因为大家认识到,如果有了国家重点学科这块金字招牌,就能引进高层次人才,就能打造出很像样的学科队伍。

因此,特色名校建设要把握学科建设方向。高校的学科建设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一所名牌大学不但要在文化知识传播上有很重要影响,更重要的还要在经济社会主战场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高校要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相互协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重任。要着眼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要求,瞄准行业共性技术,以学科群、人才群和信息群对接产业群,实现学科链转化为技术链,技术链转化为产业链,集群化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成长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储备。

高校的学科建设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现在已经很少只有一个高校、一个学科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甚至很少有高校本身做出重大的技术突破,所以,必须要加强协同。

学科发展方向上,美国提出,教育要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学必须开始培养相应的劳动力,课程安排也需要把重点转移到智能制造、新能源、纳米技术、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及各种职业技能,创造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突破性技术。

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理念是实践育人。这里,我们讲的“实践”,不仅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而是指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活动。强化实践教育,不仅是某些教学环节的变化,更是一种育人理念的转变。要让学生、教师、社会都认识到,书本知识是知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是更重要的知识; 上课读书是学业,实践训练也是重要的学业; 获得奖学金的是好学生,被企业认可重用的也是好学生;考试成绩好的是好学生,创业好的也是好学生。按照这种理念,实践不是独立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它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完全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

2)培养的课程是能力本位。根据实践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要把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转变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主要是提供精品化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①课程建设要精品化。主要体现为“三个适应”:适应时代,课程要体现世界最新知识创新成果,教师应该跟踪学术发展的前沿动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适应社会,课程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让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参与课程的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让大学生特别是应用型学科专业学生能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无缝隙接轨”; 适应个性,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②课程建设要多样化。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不再用工业化时代流水线方式统一培养人才,而是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课程的多样化就适应了这一要求。课程多样化的关键就是要为学生开设更多高质量的课程。

3)培养的方式是模块化设计。要变“模式化教学”为“模块化设计”。学校根据社会发展与应用能力需要,设计“菜单式”的教学内容模块。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不同的内容模块,组合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在课程形式方面增加灵活性,减少课堂教学分量,增加实践性、活动性、操作性、自主性课程和环节,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境。综观世界著名大学,都在个性化培养上下功夫。哈佛大学赋予学生两个“法宝”,即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 给学生在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6 正确开展教学评价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究竟应该检查什么,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方面,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著名大学为我们提供了示范经验。

为什么要借鉴美国著名大学的教学评价?美国大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这是我国大学教育所缺少的。中国大学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系统积累,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吸收知识,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中美两国大学教育各有优势,美国大学教育是在个人本位前提下追求学生最大的社会协调性,而中国大学教育是在社会本位前提下,追求学生最大化的个性发展。

第一条经验,将评价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想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检查。如,在课前准备上,要求教师将反映教学准备情况的纪实性材料集中起来,交给校教师教学评价委员会,作为反映教学质量的基础档案或佐证材料;在课堂教学上,评价内容涉及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互动情况等10多个方面;在课外辅导上,重点了解教师在课下是否向学生提供了批改作业、答疑指导等全方位的帮助。可以看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教学全过程,这与“教师教学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狭隘观念形成反差。实际上,从大学教学的特点来看,许多重要的工作都需要教师在课下做,没有课前的精心准备以及课后的及时辅导,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条经验,让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学业收获。美国著名大学把学生对于教学的亲身感受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单纯评价“教师做得如何”,比如,在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他们在学生评教中问到:“教学过程是否使你提高了分析能力”、“课堂讨论能否提高你的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这门课以后,你的学科知识增加了许多吗”。这些评价内容都是对教学质量的直接检验。在学习课程的兴趣上,他们在评教中问到:“教师设置的问题能否把你带进研究的乐趣之中,你是否渴望获得该课程更多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否激发了你在课下探讨问题的愿望”。这些问题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绪作为判断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上,他们在教学评价中问学生:“教师的讲授能否使你对教学内容产生新的想法”、“教学内容是否可以引起你的创造灵感”、“你在课程学习中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反观我们的大学,评价内容集中在教师的教学表现,极少提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进步和变化。如果教学评价不考查学生的学业成就,只看教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标准,并不能保证教学评价结论的全面性,也无法客观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

第三条经验,把评价内容转向具体教学行为。他们采用的教学评价标准具有明确的观察性含义,比如,是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或相反的学术观点、是否有效激励和引导课堂讨论、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课后阅读专业书籍的兴趣、教师给出的论文评语是否对学生有具体的帮助、教师提供或介绍的课程材料是否完整和领先等。对于教师在这些方面做得怎样,学生完全可以作出客观评价。相比之下,我们的教学评价内容缺乏可观测性,“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等“术语”,经常出现在学生评教的表格当中,许多学生只好凭感觉给教师打个印象分。从这一点看,美国大学对教学评价内容的确要比我们务实得多,评价项目显示出很强的操作性,对教师教学表现的评价更符合真实情况。

第四条经验,学生学习评价要突出自主学习。教学的中心是学,而不是“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对学生学习评价,第一,要看自主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要看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对课程延伸内容涉猎的情况; 第三,还要看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师生互动、互助学习的表现情况。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要看他发展欲望是否强烈,学习是否积极,学习能力是否高超,反思习惯是否养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出众。这样的学生学习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主读书、勤于反思、独立判断”的习惯,可以使他们成为有理想、爱学习、会思考、能发展的人。

7 探索基层学术组织

教学活动的开展、科研活动的组织依赖于基层学术组织。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符合当今高校实际、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形式还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教研室为唯一基层学术组织的形式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特色名校建设的现实需要。这种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太过单一,无法根据研究兴趣将教学科研人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科学研究,也无法充分履行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责任。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打破以教研室为主体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探索并建立多样化的基层学术组织是我国高校内部一直在推进的重要改革内容。

基层学术组织应当具备以下特点,它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地位才能真正确立。第一个特点,明确基层学术组织是集人、财、物为一体的实体,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权和处事权;第二个特点,基层学术组织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个特点,基层学术组织应该成为一个可被组合的模块,在需要时,可与其它一个或几个基层学术组织组合为一个基地、平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跨学科的研究中心。

目前,我省高校正在加快转型,建设特色名校,积极探索既有利于组织教学又有利于组织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最佳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就极为重要。在基层学术组织重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应该充分考虑校情,不可以一刀切;第二,绝大多数基层学术组织应该置于学院领导之下;第三,明确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权利以及聘用、考核办法;第四,将按学院和基层学术组织配置办学资源制度化。

8 大力推进高校国际化

国际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提高水平、建设特色名校的必由之路。推进高校国际化,需要认真研究高校国际化体系,高校国际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高素质学生。要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世界情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要下决心培养一批能够到国际市场上就业,并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不仅 “985”和 “211”高校的学生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高职高专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具有这样的能力。

2)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材,加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重点建设双语教学课程,选用原版教材,开设涉外课程,运用国际标准授课,让学生直接吸收世界先进知识。

3)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目前,我国高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严重缺乏,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比较低,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凤毛麟角。因此,要加大从国外高水平大学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引进人才,不仅要注重科研能力,还要求带来国际化课程。要支持优秀教师赴海外一流高校,师从一流学者,开展一流项目。

4)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继续扩大办学数量,但更要提高质量。要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坚持自主办学与联合培养相互促进,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选择国际同类型、同层次的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科技研究,防止经济利益至上,防止与国外低水平大学合作,也要防止盲目攀高。中外合作办学要充分体现办学定位功能,发挥国际合作办学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入国际办学标准,用增量改造存量,使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达到国际水平。

猜你喜欢
名校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