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华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在新媒体阅读应用中,电脑网络、手机、MP3/MP4 以及IPAD 等为广大中学生最常用的阅读媒体。绝大多数的受调查者平均每个月新媒体的消费支出占生活支出比例的10% ~30%。面对升学压力,中学生们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mp3/mp4 新媒体的时间都不多,大多数都控制在2 小时之内。相对而言,由于便于携带,手机的使用频率略高于其他新媒体。由于中学生课余时间较少,课外阅读是见缝插针的事情,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选择上,基本上新媒体与纸质媒体使用率接近。
1.2.1 网络浏览
所谓网络浏览,是指对互联网相关内容的跳跃式浅阅读。由于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据调查资料显示,在网络浏览中,66%的受调查者选择查找学习资料,与此同时,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类等也是中学生的主要网络浏览对象。通过网络浏览,中学生可以迅速获取学习参考资料,同时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了解娱乐圈的种种八卦,既了解了相关的咨询信息,又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谈资。
1.2.2 网络微博、微信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网络微博、微信平台强调自由与分享,深具个性,同时阅读之后可以发表评论,其特性深得当代中学生的喜爱。明星微博、朋友微博及微信平台等是中学生经常光顾之处,通过阅读网络微博、微信,中学生往往可以了解最新锐的思想、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最时尚的生活方式、最身边的故事,是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互相交流的园地。
1.2.3 网络文学
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江湖经过混战,目前仍然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以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为代表的原创文学门户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推出的“读书”频道,都不断地吸引着当代中学生的眼球。网络文学作品中,一些中学生题材及言情、军事、玄幻等文学作品,颇受中学生喜爱,尤其是受到一些电视连续剧的影响,追看连载的也不在少数。
1.2.4 手机小说
手机小说是手机媒体被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WAP 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发展,也涌现出一些提供手机阅读的独立WAP 站点和SP,比较知名的有手机阅读社区百阅、手机阅读站点天下书库、移动书城等。与此同时,各种面向智能终端的手机阅读软件也相继问世。用户在进行手机阅读时,既可以登录WAP 页面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安装阅读软件进行下载阅读。中学生通过多事先下载的方式阅读手机小说,也有通过开通GPRS 阅读如“梦网书城”等通讯商打造的移动网络阅读平台所推出的小说。
传统阅读必须放慢速度细微地去感受,所以易于进行深度阅读,一本好书可以放于案头研读多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宋代苏轼也写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新媒体阅读的比例逐渐增大。中学生更希望从浏览式的浅阅读中,获取快乐,所以他们对卡通、动漫和图多字少的读物更感兴趣,对那些修辞性很强的诸如背景烘托、过程铺垫和抒情式的表达文字,没有足够的耐心去阅读。与此同时,短小、碎片式的资讯,如快速更新的新闻、轻松浅显的小说,利用碎片时间获取。地铁里阅读手机报,在等待的间歇用手机上网看新闻,用i-Touch 看看最近流行的职场小说。口袋书、手机报、Twitter,都代表微阅读,“微阅读”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
多数中学生拥有自己的QQ 空间、微博甚至网站,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订制阅读内容,建立自己的网上学校,阅读内容丰富多彩,畅销的、通俗的、流行的、实用的、消遣的图书构成了当今中学生阅读的主流,过去那种一哄群起的阅读效应将越来越鲜见,这使得阅读的个性化得以充分发展和彰显。中学生通过BBS、微博、微信等,可以参与相关评论、表达心声、参与互动,这种能自主参与的方式深受他们的喜爱,也方便书刊出版商把握读者阅读习惯和品味,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电子阅读器(包括PDA、手机、MP4、PSP 等)的不断更新,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随着3G、4G 时代的到来及电纸书的普及,掌媒阅读将成为中学生阅读的潮流。从亚马逊电纸书Kindle的火爆销售就可见一斑。电纸书采用了基于E-INK 电子墨水技术的电子纸显示屏,其特点是阅读者的阅读感受与阅读传统纸张几乎相同,即便在极小的可视角度和室外的强光下一样可以轻松辨别。当电纸书克服了价格高昂的瓶颈之后,将会成为风靡中学生的阅读媒介。
从统计数据和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来看,跨媒体阅读内在需求不断增强,单纯的纸本书或者电子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及未来的阅读需求。表现形式:热播清宫剧触发清代历史传记的阅读欲望,进而又引发对某清代历史学者的兴趣观看其电视访谈或其他作品,书刊视觉阅读与有声读物的听觉阅读形成了良好的跨媒体阅读切换模式。出版和传播的技术理念不断升级,跨媒体阅读的外生条件也不断成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物将集纸本有声视频、游戏互动空间为一体,以越来越完美的跨媒体衔接形式出现,他们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促成了跨媒体阅读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跨媒体阅读应该会成为未来阅读的大趋势。
历次全民阅读调查表明,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尤其是当IPAD 出现后,使得低龄儿童甚至低幼儿童更多地接触到数字化新媒体阅读,这样使得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习惯更容易培养。作为信息时代个体的重要能力和素养,国际经合组织在其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中开始加入新媒体阅读测试,以评估学生的新媒体阅读素养和表现。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读书,将对其成就一生的事业产生关键的作用。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要选择。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 分钟、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辈子,有的将永远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由于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也必须加以选择。因此,学校要积极开设新媒体信息素养辅导必修课或选修课,推动在校青少年新媒体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引导社会青少年通过阅读丰富自己人生。
要推广早期阅读理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新媒体阅读习惯,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进社区阅读和家庭阅读。早期阅读如此重要,但是依据儿童的特性,如果只依赖学校的力量,是很难有成效的。只有通过组织社区和家庭阅读,推广科学的早期阅读理念和方法,指导家长和教师有效参与和分享,帮助儿童从依赖阅读走向独立阅读,才能培养儿童热爱阅读的习惯,为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调查的62%、51%和48%认为,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不够、信息繁杂、导向多样性等突出问题,需要在提升技术(如声画品质)、信息筛选审查和注重内容规划方面积极改进。所以,对于产业界而言,提升新媒体的技术,使新媒体阅读方式更便捷,导航功能更强大,信息的准确性增强是当务之急。比如《时尚》杂志采取BMP 技术,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即可有好的视听效果,又有趣味互动体验。又如 Ushahidi 开发的SwiftRiver 软件,可以在危机事件发生之时对微博、博客、论坛等多方信息进行汇总,并通过运算的方式计算出信息相对的可靠性,其评判的指标包括:微博的知名度、被转播率、博客的转载量、以往转载信息的真实性等等。计算结果以不同颜色的气球符号标注在地图上,它们代表信息来源的可靠度不同,媒体可以通过鉴别气球的颜色来筛选和过滤信息,选择可靠度较高的信源进一步核实,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媒体筛选信息的时间。
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适应新媒体需要的内容产业建设。要实施新媒体阅读的内容分级。新媒体的阅读内容是针对大众提供的,有些内容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目前,专门为青少年开放的阅读网站还相对较少。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副社长刘明清认为,“针对目前青少年对网上阅读的热情日益增加,应该建立专业的青少年网站,打造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电子阅读器。”作为新媒体特别是提供阅读的新媒体,应做到严把内容审核关,去伪存真,把对中学生有害的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屏蔽干净,并针对中学生的阅读特点,提供一些适合这一年龄段的阅读内容,提供适合青少年的绿色阅读空间。与此同时,作为网络服务商也应保证所传播内容的绿色和优质。对此,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如奖励专门为青少年开放的网站等方式,激励更多新媒体关注青少年阅读需求。窗体顶端如中文在线专门推出了“书香中国”阅读平台,邀请国内专家推荐书目,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阅读空间。
充分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开展新媒体阅读推介服务,是推动社会新媒体阅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2009年,国家图书馆将移动领域的先进技术引入图书馆服务中,推出以手机为媒介的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掌上国图”。掌上国图提供随时的图书馆、随身的图书馆。通过掌上国图,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了解国家图书馆、使用国家图书馆资源。该服务包括移动数字图书馆、短信服务、国家图书馆WAP 网站、手机阅读和国图漫游五部分。读者在使用掌上国图各项服务时,除当地移动运营商收取GPRS 流量费和短信费外,国家图书馆不收取任何费用。2009年河南省图书馆学会举办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文化强省”为主题,全面推进青少年健康阅读为宗旨的“海宝传奇”电子书赠书活动。
在多元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中学生阅读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正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产业等多个视角进行政策建议与构建,社会层面主要强调国家在新媒体阅读服务的免费提供、新媒体阅读的内容分级、数字化学习与阅读的教育推进,数字化学习产业的扶持等方面;学校在推动个体新媒体阅读和素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功效;家庭承担培植良好个体新媒体阅读习惯和心理的功能;产业界需要加大新媒体阅读内容的开发和有效管理,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完整的数字化产业链和阅读服务体系,以形成合力推动中学生新媒体阅读的深入,构建多维协同的、生态化的新媒体阅读活动平台,将有效促进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和谐共生,提升中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促进全民素质提高。
[1]谢晗.中学生阅读推广探究[J]. 图书馆论坛,2011(4):123-125.
[2]陶爱兰,李佳屏.新媒体时代青少年阅读探析[J].学校理论与实践,2011(7):71-74.
[3]王佑镁.全民阅读视阈下未成年人新媒体阅读与推广[J].中国信息界,2012(2):33-36.
[4]李萍.谈网络时代学校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2):24-25.
[5]朱海松.手机报:新媒体的最佳利器[J]. 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