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飞,王伏玲
(华中师范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湖北 武汉 430079)
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实验室所有人员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术传统、学术氛围、科学精神不断创新传承的过程。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实验室文化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安全文化资源建设是实验室安全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有效开发与优化利用。
1.1.1 基本内涵
现代安全管理基本理论认为,形成安全问题的基本要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4个方面,其中人的因素是安全问题治理的核心[1]。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从以人为本视角所提出的一种新策略,注重实验室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注重人的观念、意识、道德、态度、情感、行为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并经过长期积淀、总结完善而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素养与能力的综合,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根本任务就是使实验室安全成为每一位师生的自主需求,从服从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2],以全面提升实验室学术和管理水平。
1.1.2 高校工作进展
2008年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成立全国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分委员会,并开展两岸四地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境工作研讨交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部分高校陆续成立实验室技术安全专门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负责检查监督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开始启动并实施实验室技术安全教育工作,严格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设计和开设实验技术安全课程,组织多种形式的实验室技术安全知识培训和竞赛,如:清华大学建立了实验室安全课程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相关学科设置实验室安全通识选修课32个学时;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编辑并公开出版相关实验室安全课程教材等。
2012年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将实验室安全作为年度重点课题给予重点资助;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教育系统安全大检查的相关文件。
1.1.3 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相当多高校还未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学校与实验室之间管理职责不明确;还有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有部分制度但流于形式,落实和监督不够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3]。
(2)实验室技术安全建设标准缺乏统一规范。从宏观而言,国家层面未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通用性实验室技术安全标准,相关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技术安全标准也不完整。具体来说,在高校内部实验室条件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基建部门管,仪器设备建设属于实验室管理相关部门管,使用单位为教学、科研单位,由于基建单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单位、使用单位之间关于实验室技术安全方面缺乏必要的相对统一的认知标准和实施标准[4],无法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造成目前新实验楼建设和旧实验楼改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实验室技术安全宣传和教育不到位。一方面,实验室安全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宣传和教育的针对性、全员性、整体性和长期性不够,导致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薄弱[5];另一方面,实验室技术安全教育资源内容覆盖面不全、深度不够、编排死板、资源形式单一,科学性、可读性和针对性不强。
(4)实验室技术安全投入不足。一是人力投入方面,在技术安全管理服务队伍流动性大,专业技能缺乏,或根本就无专职管理人员;二是资金投入方面,技术安全设备、防护配套设施和空间配置等方面,均存在相当薄弱的环节[6]。
1.2.1 资源与资源配置
在高校实验室技术管理实践中,做好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存在5个重要资源要素,涉及决策层重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可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就不是单一资源要素所能决定的,而是与多资源要素的合理科学配置有关。由此,从资源配置视角,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文化建设应包含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教育文化等多资源要素综合的整体的、系统的有机配置。
1.2.2 系统与系统优化
从安全系统工程出发,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包括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队伍等宏观层面子系统,也必须包括事前控制体系、事后评估体系和危机管理体系的时间轴和过程态的事故预防、事故分析、应急预案、事故监测等操作层面子系统。在每一个子系统中又存在若干次一级系统。因此需要从工程系统的视角,对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系统进行系统优化[7]。
1.2.3 资源的系统观与系统的资源观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可能实施多种管理模式,其中由于安全问题所涉及到的资源要素的复杂性、动态性、关联性,采用系统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方法。针对高校实验室的任务和特点,对教学和科研实验活动中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各要素、各环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构建,这样多个的单一资源经过系统性重组,才能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系统。在该资源要素体系中,实验室技术安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是核心,教育宣传和安全检查是关键,技术防范和应急预案是保障、资金和队伍是基础,这些重要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1)物和环境的资源要素子系统,主要是指文化的物质层面,是实验室建筑与场所整体布局、功能装修、标志符号、仪器设备安置、实验材料管理与领用、操作规程、安全与环保基础设施等学科专业标准与安全文化的融合。
(2)管理的资源要素子系统,主要是指文化的制度与法律层面,通过实验室制度与法律安全文化的培育与规范能够转化为实验室具体的管理服务能力和学术活动创造力。
(3)人的资源要素子系统,主要是指文化的意识、行为与道德层面,是实验室由科研作风、学风、教风及学者关系和师生关系体现出来的实验室共享的安全价值观念及其道德追求,也是实验教学、科学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等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具体化,其内涵体现为实验室的安全质量文化,即实验室安全在教学质量、科研质量、仪器使用效益、管理服务质量等的价值体现。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资源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安全文化的教育、合作与激励功能。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信念力量,通过建立共同安全价值观,实现安全文化的认同和融合,强化成员之间合作与信任,规范实验室成员的行为,强化责任心。同时,优秀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强调人的生命第一,强调实验室的科学精神,尊重每一个人,重视和信任每一个人,能够激励实验室中的师生自觉地将个人生存发展与实验室的生存发展融合在一起,增强实验室凝聚力和竞争力[8],提高实验室学术创新和管理服务绩效,提升实验室安全质量和学术水平。
2.3.1 高校实验室物和环境的安全资源要素子系统优化策略
高校实验室具有开放式、使用频率高、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等特征,因此,实验室硬件设施与基础环境建设的设计与建设尤其应以安全为前提,并符合环保要求。实验室空间布局合理,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安全保护与应急设备可靠、稳定和完备,周边环境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同时装置先进的安全检测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在防火、防爆、防潮、防毒、防雷、防电等方面在用和备用设备与设施完好[9]。
2.3.2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安全资源要素子系统优化策略
从法律法规层面看:我国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制订存在明显滞后性,效力层次较低,需要制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教育管理规定、高校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高校实验室安全资质与认定管理办法等。
从内部制度层面看:应涵盖管理体制(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专家体制);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检查评估制度;演习、应急预案与快速反应制度;易燃、易爆、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品使用和存放制度;“三废”处理制度;特种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等体制与一系列制度,使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管理闭环,体现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工程性原则。
从技术标准层面看:需要制订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实验室安全条件标准和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比如,安全条件标准方面需要重点制订基础设施与环境布局安全、环保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快制订化学、机械、电子类等实验室安全建设标准等。
2.3.3 高校实验室人的安全资源要素子系统优化策略
(1)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意识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推广活动,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及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中,让安全理念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性[10]。比如,举办安全咨询日活动、安全报刊设计、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标语口号征集、实验室安全志愿者、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等安全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刊物、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等,从而形成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2)安全教育。包括安全培训、考试、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发放准入证等,是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技能与素质的关键。提高安全教育质量,需要遵行全员化、常规化和标准化理念,做到教育责任明确、教育内容全面和教育模式有效。其中一个重点方面是需要加强优质、共享的安全教育资源建设,包括实验室技术安全教材、课件、考试题库、视频教学资源和“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知识测试系统”等安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集中式课程教学与自主学习及在线测试相结合等。同时,安全教育需要加强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比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从增加绿色环保型实验项、改革传统常量合成实验、广泛开展微型化实验、改变单次孤立实验和建立多步串联实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实验等方面进行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进。
(3)安全运行。从仪器设备选型和购置、维护和维修、实验室环境净光、仪器设备处置、实验材料管理、危险品、放射性物资、剧毒品等购置和领取与操作使用及实验室“三废”处理等以物为核心的全时空流动过程中,加强师生实验安全行为的管理,确保安全。
(4)安全队伍。实验室文化只有成为实验室队伍的一种文化自觉才能切实提升实验室安全质量,因此实验室安全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专兼结合、服务于第一线的实验室安全技术队伍。
我们在积极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探索时,还需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积极开展系统化的立项研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并借鉴外国高校的成功经验,从“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制度建设、教材建设、测试题库建设、技术标准制定、教育培训、安全准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高校之间的优质资源交流和资源开放共享机制[11]。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出台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各类规范与标准,为全面推进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统一的、强制性依据,全面规范全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并切实在高校中加以贯彻执行。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隐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低估。
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整合高校实验室安全资源,统筹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形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防范格局,形成有效的整体性的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和资质认证,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实验室技术安全标准,规范实验室安全行为,提升实验室安全质量。
(
)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39-142.
[3]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4]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19-422.
[5]黄晓玫,李鸿飞.高等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教育手册[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7]李荣华,孙莉丽,郭培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92-195.
[8]文永奇,秦华俊,欧阳津.构建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16-118.
[9]张重,马青山.实验室设备对建筑环境的要求[J].河南建材,2009(4):121-122.
[10]关继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
[11]王伏玲,李鸿飞,黄涛.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教育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