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娜,秦婧茹
(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化、学术化向具体化、生活化的转变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受众由少数人逐渐扩展到人民群众,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除了广泛普及和应用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强调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理论,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和应用中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人民群众和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发展到了最关键的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其发展和建设也更加彰显出重要性和迫切性。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强调了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号召全党要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活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公开或地下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左翼文化团体和人士,也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将文化运动与政治革命有机结合起来,践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左翼文化运动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处于恶劣历史环境和非执政地位的条件下,领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功历史范例。以左翼文化运动为鉴,可以进一步总结中国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发展的历史经验,对进一步促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左翼文化运动开展初期(20世纪20年代末),国统区出现了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运动高潮。然而,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实行疯狂的文化“围剿”,残害文化人士、封杀进步书籍、严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类稿件,致使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这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强大的政治号召力集结众多左翼文化人士加入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并建立了中央工作委员会领导左翼文化团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思想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直接、有力的领导,确保了左翼文化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国际、国内环境的重大改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诸多新情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遇到了新考验。虽然,历史背景有所差异,但党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对当前工作依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左翼文化运动开展之前,文化人士多是以个人的形式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缺乏相应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1930年以后,以左翼作家联盟为代表的文化团体纷纷建立,接受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并设立党团机构,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更加系统和规范[2]。如今,尽管已告别烽火硝烟和白色恐怖,但思想宣传工作依然是党的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领导也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灵魂所在。十六大以来,党章对于加强和完善党的思想领导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其中指出,“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3],做好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建设的政党,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政党,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地位也必将促进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和领导。只有党才能领导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并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这是历史经验,也是现实需求。
坚持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首先要建设并加强相应的组织管理。除了对政府各级宣传机关的直接领导外,党还要全面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及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参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在实际领导中可以参照左翼文化运动中党对左翼文化团体的领导经验,成立直接的领导机构、在各组织内部设立相应的宣传组织等。其次,左翼文化运动是党在马克思主义宣传战线进行党外领导的成功典范,很多左翼文化人士也成为党培养的优秀党外领导干部。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也应加强对广大党外干部的领导,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与其亲密合作,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长足发展。
左翼文化运动从开展初期就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但广大文化工作者依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文化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动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代表了当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引领作用。左翼文化运动在各文化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批贯彻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作品被民众所接受,使其在颓废的文化环境中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的光辉。左翼文化人士也广泛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中,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引领者[1]。
文化对人的认识、思维、实践都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人们会主动接受进步文化,历史也会优胜劣汰地选择先进文化。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它不仅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也成为我国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准则和行动纲领。这是左翼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启示,也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更是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有力武器。如今,党确立并巩固了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拥有了强大的宣传机器。因此,更应该充分彰显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项目的建设、文化产品的传播等提高民众的思想水平,深化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左翼文化运动中诞生了大量文艺作品,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其中很多不仅是中共党员、革命家,而且具备文化学者、理论家、评论家等多重身份。例如,鲁迅、冯雪峰、张仲实、冯乃超等左翼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同时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文学家、出版家。他们不仅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通过传播革命思想、投身革命活动、创造文化作品、进行思想论争等形式参与到党领导的文化运动和革命实践中。左翼文化工作者在丰富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保留了其原著精神,并且加入了对中国实际情况的思考。当时,党和左翼文化人士已深刻认识到向民众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性。考虑到大部分民众文化水平偏低,且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党领导左翼文化人士掀起了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增加了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活泼多样的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4]。关于在文艺创作中进行大众化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强调,文艺工作者和大众的思想感情应保持一致,应以群众的语言创造。左翼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毛泽东的阐述都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就是面向群众,学习和掌握其语言,沟通与群众的感情,创造符合其接受特点的作品,使马克思主义为其所认识、掌握和应用。
无论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努力探求适合中国民众的宣传方法,左翼文化运动做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具体地、历史地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左翼文化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原因和方法,也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只有将其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不断强调在思想宣传工作中贯彻“三贴切”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也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具体而言,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着力点,掌握其思想特点和接受规律,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在宣传观念和方式上,要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探索提升马克思主义宣传水平和影响力的新举措。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作用,促进其理论建设,也只有如此才能全面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在左翼文化运动中,党领导左翼文化人士在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各类进步文化作品的创作也进入黄金时期。左翼文化人士在创作中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广泛传播到人民群众中,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等团体,也以大中学校为依托组织了书报评论、学术讲坛等活动,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交流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使广大学者掌握了更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5]。此外,左翼文化工作者还在中共领导下建立了一批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出版机构,并且以“伪装书”等形式保障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刊物的出版和发行。
通过马克思主义文化创作、出版进步刊物、加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等,党在左翼文化运动中探索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途径,文艺作品、学校课堂、媒介等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左翼文化运动在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首先,应不断发展、繁荣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内容,也是关键途径和基本条件,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党掌握最科学、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保证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的正规化、权威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重大课题也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参考左翼文化运动时期,以学校课堂为载体,开设相关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巧妙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同时要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除了设立项目、组织研讨会外,还可以鼓励学者以学术沙龙、网上交流、开展论坛等形式灵活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其次,要发挥各类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左翼文化运动中,进步报刊、书籍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媒介。如今,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报刊、广播、电视依然在宣传中占据传统优势,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则使马克思主义的普及获得了全新的平台。这就要求党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发挥其在受众中的广泛影响;根据不同的媒体和受众群体采取相应的传播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
培养和依靠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干部和人才,也是左翼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左翼文化运动时期,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文化人士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战斗在文化战线的各个领域,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应继承左翼文化运动的好传统,努力培养一批思想进步、信仰坚定、文化素质高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
培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既要注重其理论水平的训练,也要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宣传方法。首先,要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的选拔标准,重视其思想水平、理论基础、文化功底和认识能力。左翼文化人士之所以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最重要的在于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思想觉悟。目前也应以此为标准,选拔优秀人才构成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力队伍,充分发挥其精英带头作用。其次,要对马克思主义宣传人才进行规范的理论和方法教育。如同当年左翼文化人士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对理论与实践的紧密把握和结合一样,现在在宣传人才的培训中,也要注重书本理论学习与中国现实国情的结合,使其在掌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现实的把握和思考,并要不断探求有益的宣传方法。再次,要充分鼓励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的工作干劲和实干精神。左翼文化运动期间,党尽力维护文化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并通过出书、办报等活动使其获得必要的经济收入和生活保障,充分发挥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在宣传队伍建设方面也应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领头羊”,号召其全力投入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中。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作品、学术成就、理论成果进行奖励,对杰出工作者给予表彰。
以上是对左翼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若干思考。在如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也应以左翼文化运动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为鉴,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其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
[1]谭 力.中国共产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和推动[J].理论与改革,2011(3).
[2]陶柏康,谭 力.中国共产党和左翼文化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0-53.
[3]党的建设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4]黄 艳.关于三十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几个问题的探讨[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
[5]徐素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83-109.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刘建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8(4).
[8]姜洁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