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
——浅谈戏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2013-04-11 12:54闫红艳
关键词:大团圆戏曲形式

闫红艳

美是具体的,美的事物是以其具体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千变万化的美,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社会内容,具有不同类型的魅力。美是内容和形式独特的统一体,由于美具有具体物质形式的客观形象,它才是可以被感知的,由于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它才是动人的和耐人寻味的。从内容上来说,美是显现在感性形式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从形式上说,美是显现人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美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以分割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戏曲是美的,不但表现在内容上的再创造,更体现在形式上的创新。

一、戏曲内容的再创造体现戏曲的内在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内容和形式的完整统一。从内容的表现需要出发创造艺术形式,是这些作品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列宁曾经说过:“形式是本质的,本质是有形式的,无论怎样形式都是以本质为转移的。”然而我们不能单纯地说内容决定形式或者形式决定内容,也不能把文学作品完全当成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组合,这都是不科学的。而应该把他们的关系看成是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结合。戏曲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原来单纯的娱乐加入作家的思考和作家对时代政治的考虑,不少的戏曲作品经过作家的创新由原来的面貌变成了符合时代发展的产物,例如白朴的《墙头马上》,它来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主要讲了女子被抛弃的悲哀,白居易改编之后,讲述了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歌颂的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精神,是作家对它的再创造使得相同的故事表现不一样的思想。《西厢记》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它的不断发展演变,内容的不断更新从原来元稹的《莺莺传》写男子的负心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寄寓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再到王实甫的《西厢记》宣扬男女自主婚姻反对封建礼教思想的不断变化的过程都是戏曲内容在不断被创造的过程,也是戏曲本身发展的过程。

二、非大团圆结局体现戏曲的内在美

戏剧的结局表现对戏剧矛盾的最终解决,也表现了作家对事物的最终的观点和看法。中国戏剧大部分都是大团圆的结局,就拿我们最常见的才子佳人剧来说:男女双方一见钟情,继而自由恋爱,而作为对立面的封建社会家长或者礼教对之总是一再干涉,他们的爱情往往充满了阻碍,但结果总是男女双方反抗、斗争最终封建家长不得不妥协,但是随便的妥协并不能彰显出封建礼教的威严,因此,男方不得不上京赶考,高中状元之后,最后的结局就是“有情人成了眷属”。这种创作风气受到中国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反对情感的极端宣泄,强调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总让人们看到希望,教人乐观。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情和思维方式。中国戏曲虽然有许多苦戏,却没有《美狄亚》似的大悲剧,大多苦戏都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梁祝》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凄惨,叫人不免伤心欲泪,但二人最终化蝶,比翼双飞;《窦娥冤》中窦娥的生活际遇比常人可怜,无辜冤死的她临死许下的誓愿应验,最后冤情得雪。《赵氏孤儿》中赵氏孤儿,他成长身负全家血海深仇,最后手刃仇人为全家报仇。不敢否认,大团圆结局是美好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受到普通民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它寄托着受众对正义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非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们情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是《桃花扇》中侯方域和李香君为了国家兴亡而牺牲掉的爱情,作家处理二人的结局的时候,并不是让他们比翼双飞,而是双双出家,他们的事迹同样感天动地。孟称舜的《娇红记》中王娇娘和申纯真心相爱,王家却将娇娘许配财大气粗、咄咄逼人的帅公子,最后致使二人殉情而死,他们的结局都是按照生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生活中本身存在的可能性而自然收尾的,这些都说明大团圆也不是戏曲固有的模式化结局,体现作家在戏曲结局方面的一个创新。但是这种在创作戏曲的时候,前人的精华我们应该吸取和传承,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非大团圆结局虽然一时不流行,但是我相信,只要作家掌握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冲突,然后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都可以创作出多姿多态的戏剧结尾。

三、戏曲表演形式的创新体现戏曲的外在美

戏曲内容的创新不但表现在剧本本身的再创造还表现在戏曲演员在演绎时再创造,戏曲演绎是戏曲演员对戏曲文本进行创作的过程,演员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演绎出符合演员身份且符合自己特点的人物。有时候我们会听说这样的事情:台下观众殴打台上的演员,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员在演绎角色本身的时候太入戏而观众在台下也太入戏了,把演员当成就是饰演的角色本身,从这方面来说这也是戏曲内容的一个创新。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不是表现在内容上有所创造,就是表现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形式对内容不但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具独特的价值。各种艺术形式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说诗歌的形式美表现在节奏、韵律等方面,小说的形式美表现在结构和叙事的完整上。戏曲作品想美,要想要新颖别致,首先剧本的创作者以及演员必须达到创新,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对待戏曲方面就要求创新,他曾说过:“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观众的需要和时代而变化的……,我要走向新的道路,去寻求新发展。”于是他改革旦角表演艺术,把“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等演技融为一体,开创了戏路宽阔、刚柔相济的花衫行当。在创作和演出戏曲的过程中,梅兰芳不断地尝试新的戏曲形式,有时候还吸收国外的戏剧形式以充实自己艺术创造的基础,形成了“移步不换形”,的理论原则。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尊重传统又善于创新,不断地丰富和改进自己的表演艺术,创作了《霸王别姬》、《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大量的优秀剧目,形成了唱腔圆润自然、委婉动听的梅派风格,把京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正是因为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和不懈努力才使得梅派京剧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戏曲艺术的美也贵在它的创新。戏曲之所以吸引着众多的观众,不仅仅在于戏曲演员的不一样,戏曲的演出和宣传的形式也得有所创新。现在很多年轻的观众之所以对戏曲没有兴趣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听不懂戏曲,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国家,戏曲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态各异,方但是对于这些难道我们就应该无动于衷吗,不是的,现在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戏曲栏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我们常见的戏曲栏目有展现着戏曲艺术和戏曲文化窗口的《九州戏苑》、宣传河南和河南豫剧的《梨园春》、弘扬地方文化、振兴山西戏曲的《走进大戏台》、等。他们以不同的形式把戏曲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由于这些戏曲栏目在弘扬戏曲的时候不仅保留了原来戏曲的传统,而且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年轻观众喜欢的擂台赛、知识竞赛、等比赛形式,现场打分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争取到了更多的年轻观众,使人们面对的不再是光秃秃的戏曲舞台表演,而是充满着知识和乐趣的表演活动。这种在戏曲表演形式方面进行创新的栏目,更具创造力,受到很多人的亲睐,也为戏曲的弘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人类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创新是不灭的星火。创新也是一个民族立于不败的根本。而戏曲的美来自于它的创新。我们应该把戏曲内在的创新和外在的形式创新结合起来,全面地看待戏曲的发展,从美的角度来挖掘戏曲的艺术价值,用审美的眼光来发现戏曲中美的因素。戏曲家、戏曲演员、戏曲栏目把戏曲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结合在一起,使得戏曲兼顾了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戏曲艺术的最高状态。形式的创造既能让内容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能使内容得到深化和升华。现在戏曲的创新也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相信,一直处在创新阶段的戏曲,一定可以长久不衰。

[1]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梅兰芳.移步不换形[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3] 朱恒夫.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大团圆戏曲形式
四年后再见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小议过去进行时
“大团圆”真的是“说谎的文学”吗——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悲终于乐”结局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戏曲“大团圆”叙事范式的多重内涵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