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红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院校一定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在新的形势下,职业指导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逐渐展示出它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职业指导的概念学界理解不一,有的认为职业指导只是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有的认为职业指导还包括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的相关服务,比如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已经毕业的校友回校做报告等。随着职业指导理论的成熟和实践的完善,笔者同意下述关于职业指导概念的表述:职业指导涵盖丰富的内容,它体现在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整个过程[1]。
根据上述关于职业指导概念的界定,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方法指导、职场适应性指导及为学生个体提供的有关就业、创业的咨询服务等。
笔者长期在高校担任学生辅导员并兼职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和授课经验,笔者认为高校的职业指导可以细化为以下内容:就业意识的强化、就业观念的引导、就业心理辅导、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政策法规指引、求职技巧(包括简历制作及面试技巧等)指导以及为单个学生提供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方面的咨询等(广义上还包括为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这些内容应该围绕帮助学生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现就业以及提高职业适应性来开展。
高校职业指导同时肩负育人和服务的双重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又是帮助学生就业的实施过程[2]。在实践中,职业指导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主要起到如下作用:
(一)强化大学生的现代就业意识。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内化为促进其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的统一、达臻“和谐自我”,追求其全面发展的自觉意识,既人的实践本性和价值追求本性的充分展示并发挥作用的过程的意识化。”[3]笔者认同此观点。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下,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进行的有关职业方面的指导是非常匮乏的,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目标非常单一,即考取大学,至于考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大学毕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学校和家长较少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多数学生本人对此也没有清晰的认知。这种现状造成的一个普遍后果是,当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茫然无所适从,觉得时间很充裕,但无事可做,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困惑”、“迷茫”成为他们的常态。为了纠正学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高校职业指导的侧重点应是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即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为未来的就业乃至人生做全面的准备,促使他们有意识的了解职业世界,并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能力提升计划。就业意识的确立,也是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起点。
(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我国著名就业指导与心理素质教育专家、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林永和建议,高校新生一入学就应为自己定好职业目标,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和训练有用的技能,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当前,高校基本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实践中大多数高校都会在学生入学后即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还有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方面的咨询。
高校的职业指导应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工作价值观,从而正确的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通过案例展示、角色扮演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外在的工作世界及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培养学生做职业决策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树立人职匹配的理念,从而推动学生从一开始就科学有效的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业生涯并不断明确将来的职业目标,最终使得学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进行合理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适应性更强,目标更明确,更能有效的利用和合理分配时间,自觉注重专业基础的夯实、积极关注学科的理论前沿、主动进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和择业阶段的盲目和盲从。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职业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职业能力开发计划,以利于将来更好的适应职业,适应社会。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择业心态。当前大学生还存在诸多误区,需要调整求职心态。比如,有的同学不愿屈就于中小企业,一心想进入大公司还有的同学一心只想在省会城市工作,其他的中小城市一概不予考虑[4]。针对大学生这种认识上的误区,高校在进行职业指导过程中,除了通过前述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进行纠正外,还可以通过介绍就业形势、分析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传达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性政策帮助学生真正认清形势,促使学生懂得经验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适当降低期望值,将远大的目标进行分解,一步步加以实现。
学生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后,当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或者在初入职场暂时不能很好适应的时候,他们能进行自我心态的调整,努力克服和排除所遇到的困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所在。
(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述提到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很好的认识职业世界促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能能力开发等,都能起到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作用。同时,高校职业指导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对学生进行求职技能的指导在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过程中同样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求职技能指导广义上包括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计划的指导、求职技巧的指导、择业心态的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的指导等内容。在这里笔者着重讨论对于学生制作求职简历以及参加面试时应对技巧的指导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求职简历是毕业生求职的敲门砖,通过和学生探讨什么样的简历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关注,什么样的简历更具备竞争力,从而指导学生针对应聘岗位制作出既有吸引力又有实质内容的求职简历无疑能帮助学生更为有效的获得面试机会。
当学生获得面试机会后,良好的个人形象设计、自如的面试应对以及在面试后的反思和总结基础上的面试经验本身的积累,能最大限度帮助学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进而获得工作机会。因此毫不夸张的说,就业技能的指导是毕业生求职成功与否即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
(五)高校的职业指导能推动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革。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另一方面,企业求贤难。高校的人才供给和企业需求出现了结构性错位。这个问题的产生,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讲究个性化培养,缺乏实践等大学教育的现状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职业指导作为架在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和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联系追踪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职业适应情况等。通过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和教学实施单位,推动高校真正根据社会变化和现实需求,调整自身定位,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惟其如此,才能保证高校的良性发展,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有效的促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总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指导在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职业指导贯穿于高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探索职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司等.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2]左力,韩蕴华.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09(6).
[3]李巍,寇尚乾,侯亚辉.论地方高校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培养 [J].大家.2011(12).
[4]肖金波.高校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若干思考.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