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新
(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1)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8年正式在全国铺开后,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关注,对于已如愿成为村官的大学生,他们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报考动机、工作内容满意度等问题,均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予以了解,以期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分别为连云港市四县的大学生村官及村委会成员,为的是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现状和工作成效。具体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的东海县的四个乡镇、赣榆县的三个乡镇、灌云县的四个乡镇、灌南县的三个乡镇的大学生村官和村委会成员。针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共发放105份,收回104份,问卷回收率为99.04%;针对村委会的问卷共发放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100%。
调查工具为自编的《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和《村委会对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的问卷为21个条目,涉及价值取向、工作培训、工资待遇、日常工作、工作满意度、期满打算及遇到困难等内容,同时,在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调查大学生村官目前的最大工作感触。针对村委成员的问卷共计11个条目,分别对大学生村官计划中,村官的工作年限、专业背景以及村官在本村中的工作内容、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态度、大学生村官在本村的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在此问卷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主要想了解大学生村官有无对本村的发展提出有益建议,意图从侧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在村里的工作状况。
此外,除了问卷调查外,在调查中还采取了与大学生村官、农村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聊天座谈的形式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发展现状作进一步的了解,既是对问卷的补充,也是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需要。
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中来自农村者占62%,城市占9%,城郊占29%。同时,通过与大学生村官的座谈情况看,大学生村官的家乡与其任职的村基本上均属于同一县,甚至同一乡镇,仅有个别的是外省的生源,但是,出于避嫌的考虑,没有在自己出生地所在村任职的村官。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城镇中生长起来的大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往往畏而却步,不愿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而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因为熟悉农村,了解农村,对农村适应性强,倾向于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而且在自己出生地所在县工作,无论是在语言上、生活习惯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均能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如在连云港地区,灌南、灌云话要听懂很困难,一个外乡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刚刚经过“鲤鱼跳龙门”走出农村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再次回到农村,这是对大学生报考村官动机的考量,也能反映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价值动机。有29%的大学生村官认为现在工作不好找,先干着村官再说;有51%的大学生村官是觉得村官工作压力小才选择这条路的;有20%的大学生村官想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没有人选择工资待遇好以及走进农村了解国情。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报考村官主要着眼于稳定的工作追求,受大学生村官事业编制的吸引,其求职的出发点来自于对稳定、轻松工作的向往,而不是出于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本身的热爱,更多的是寻找更好工作之前的权宜之计。在调研中,有的村官便坦言,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比如银行、国企、其他事业单位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肯定不会选择当村官。
如此,大学生村官中所存在的这种报考动机,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无可非议,但这是与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初衷相悖的。广大农村的确大有可为,但要让大学生放下身架真正投入到农村,投身到东家长、西家短的农民纷争中,的确太难。
从前文对大学生考取村官的价值取向的分析看,大学生村官的未来职业规划也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也确是如此,通过调查村官任期满后准备考公务员的占49%;愿意继续当村官的占21%;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2%;考研深造的占7%;离开农村另谋职业的1%,其他的占8%。
由此可以看出,选择继续待在农村做村官的居少数,绝大多数人计划着通过其他路径早日脱离村官队伍。同时,各地政府也非常支持村官们通过考取公务员、研究所走出农村,在他们眼中,村官对这些大学生而言就是跳板,如果有哪个大学生通过这个跳板考取了公务员便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事情。为了鼓励大学生考取公务员,许多镇政府为大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比如临考前的专门假期,考前的辅导等。
中组部部长李源朝同志在给李伟、戈新化、王红兵三位大学生村官的回信中指出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据此,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应该是明确的,就是深入农村,为事无巨细的农村事务服务,长见识,增才干,增进与村民的感情。在连云港市,大学生村官尤其是刚刚工作1—2年的村官,工作重心基本上放在了乡镇,他们在乡镇有自己的工作内容,或是协助招商引资,或是协助处理信访,或是负责文化宣传,仅是偶尔在有事的时候,比如美丽乡村建设、秸秆禁烧、人口普查等工作时到自己所任职的村去处理事情,没有能够深入到农村,没有与村民打成一片。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调查显示,在村里宣传政策,协助村委搞开发的占27%;协助乡镇搞普查调研等的占9%;写稿、整理档案等杂务的占28%;还有带头致富,带领村民进行创业的,占16%;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占4%;还有一部分认为没有特定的工作的,占6%。以上数据显示出大学生村官缺乏明确的工作内容,用打杂的、跑腿的来形容工作1—2年的村官也不为过。
尽管如此,坚持工作三年以上的村官在连云港市基本上在村里能独当一面,成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这样一来,在村里的时间就增加了许多,能够切实地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也能发挥出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村委会成员也欢迎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普遍反映任职3—4年以上的村官更能发挥作用。
在调查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许多村官也表现出无奈的情绪。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磨灭了他们当村官前的雄心壮志。大学生村官遇到的困难依次是学习机会少,前途迷惘,占26%;收入较低、所学知识用不上,都是占22%;人际关系难处理,占9%;工作无从下手,占7%;其他占8%。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想融进农村,但融不进去的尴尬。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需要各级政府耐心、细致、系统的培养。大学生村官们也渴望得到相关的培训,提升自身素质。据调查,就培训项目而言,大学生村官中希望定期开展讲座的占48%;希望有老干部一对一教导的占25%;希望定期开设文化课培训的占12%;希望定期组织阅读相关刊物的占11%;不需要和其他都是占2%。这足以说明大学生村官对相关培训的期待。
在大学生村官的自我培养方面,连云港市各乡镇的村官普遍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办公室,这是大学生村官自己的组织,通过自我管理办公室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也存在工作落实不一,重视程度不同的现实,有些乡镇重视大学生的培养,有些乡镇存在敷衍的情况,体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实际上,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成长、成才,以及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必需的。
考察连云港市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流动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考取公务员,这是大多数村官的理想。(2)续签、提拔使用。打破原有的论资排辈使用村干部的格局,通过组织任命、公开竞聘、公推直选等途径,使优秀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走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岗位,甚至是乡镇领导岗位,为农村基层组织留住一批高素质人才。(3)到事业单位和银行上班,这部分比例很小。(4)自主创业。目前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均聚焦在大学生创业上。在连云港市有些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做得有声有色,但即便如此,想创业,能创业,有创业门路的村官毕竟是少数,即使正在创业的村官也遭遇了资金瓶颈。(5)自主择业。对于任职期满,以上流动形式均不成功的村官,只有选择自主择业,据我们调查,这是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的主要形式。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之所以流动性较大,除了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工作价值取向外,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较大的经济生活压力迫使他们在任职期满后离开村官岗位。
通过调研,很多大学生村官并不真正知道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而只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借助村官的跳板跳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岗位上,基层的村委会对大学生村官也是一知半解,不清楚村官要做哪些工作,对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也不积极,也不主动指导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而言,宣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工作,首先要明确宣传方向,把握宣传重点,要让基层干部和百姓知道什么是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是干什么的,同时也让大学生村官自己或者准备去当大学生村官的大学生知道大学生村官是干什么的,他们有哪些责任和义务,吸引那些愿意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在此基础上,严格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工作,建立大学生村官辞退机制,对于那些有名无实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尽早地让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工作。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1〕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而言,也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的指挥、推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相关工作的推进效果。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从上到下推行的国家政策,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在某些县、某些乡镇,往往意识不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大意义,对于上头分下来的大学生村官仅是被动地接受,不去考虑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具体安排,工作具体开展方向。这样一来,大学生村官缺少归属感,原有的雄心壮志就会被时间磨得荡然无存,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已经明显发现了这一现象。
领导重视不是要求领导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大学生村官工作中,而是牵头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作安排,指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制度的完善。同时,经常性关心、慰问自己所在县、乡镇的大学生村官,让村官感受到领导的关怀,也让下属感受到领导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视,继而增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对于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而言,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农村,但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接受一个陌生的工作岗位,工作也许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加强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以及工作1—2年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培训。这种培训应贴近于村官的工作实际,可以是老村官的现身说法,可以是现实中的实践观摩,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性、工作自信心。同时也要充分借助榜样的力量,一位因卓有成效的村官工作而受到表彰、受到提拔的老村官的榜样带动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吸引力的村官待遇是留住村官人才的首要因素。为此,“在选聘公告中应尽量明确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资待遇水平,‘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的表述有待进一步明晰化,对于承诺的待遇标准一定予以兑现,以免造成心理落差,引起负面情绪”〔2〕。同时,也应建立一种村官的薪酬激励机制,在村官的薪酬方面要拉开差距,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工作成效设定薪酬等级,对于工作成效显著的大学生村官应予以积极奖励。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学生村官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前文已述,当下对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对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关注,形成了大学生村官不去创业就是不务正业的观念。诚然,“自主创业是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最接近大学生村官的核心价值”〔3〕。现实中也不乏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的典型,但那也仅是少数。大多数村官或是无创业想法,或是有创业想法,缺乏创业项目,缺乏创业启动资金,或是创业后,困难重重,最终创业失败。在此情况下,自主创业不应成为大学生村官建功立业的主要选择,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也不应仅仅集中在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上。全社会应切实转变那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来就是来农村创业的,就是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观念,从而全面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尤其是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者、关注者、研究者,在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应适时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自我发展规划、生活困难等方面,让其产生充分的职业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予以及时帮助,及时指导和引导,使大学生村官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关爱,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树立扎根农村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才干,在农村大有作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7.
〔2〕李国昊,吴冰.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2(3):56-60.
〔3〕杨雪英.促进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实践与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