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出版物的数量急剧增长,图书馆收藏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图书馆依赖“拥有”的馆藏信息资源来提供服务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信息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图书馆学界形成了关于拥有与获取理论研究的热潮,从重拥有轻获取到重获取轻拥有,最终是拥有与获取并重。在这种形势下,改变以往各图书馆文献资源自我保障、分散发展的模式,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发展的必要,这将有效地扩大信息资源的获取范围,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对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方式的变革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馆际合作。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地区乃至全国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使信息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联合体不断涌现出来,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合作与共享组织层出不穷。图书馆的区域合作与共享将打破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孤立办馆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图书馆更加面对资源的绝对丰富与相对枯竭,必须寻求更大范围内的馆际合作;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多年形成的牢固围墙形同虚设,使网络合作唾手可得。
互联网作为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从其产生以来一直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它已成为一个遍及全球的综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我国的高等院校近年来网络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高校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互联网站。但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网络建设情况来看,其应用的水平和程度还比较低,管理和服务也比较落后,远不能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特别是在社科领域内,人们往往只满足于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而对社科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开发不够重视,许多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和共享,教师和科研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得不到保障。究其原因,在网络建设的初始阶段,人们对网络的建设侧重于网络的硬件环境,首先考虑的是网路的架设和网路的畅通,这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当网络设施完善之后,网络管理者和网络用户则更注重它的软环境。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陆续建立了局域网(校园网)并和因特网联网,使得我们具有了一定的信息资源,具备了网络服务的条件。但是外部的资源环境并不是专为高校量身制造的,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真正适合学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杂乱无章,寻找起来费时费力。所以,各个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和相关的数据库,以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图书情报部门的传统工作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情报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更是摆在图书情报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生事物,它更新了图书馆的发展观,使人们认识到图书馆不只是一个藏书借阅场所,更是一个信息获取中心和信息传递中心。
发展我国高校的网络事业,提高网络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最根本的是开发网络资源,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观,使用联合编目、业务外包、业务委托管理等手段,使图书馆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目前我国的网络硬件同国外相比不差上下,但网站内容、信息量、网络服务等软件则相差很远。只有把这些软环境搞好了,我们的网络建设才能上一个新台阶。这些都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这是一个新的重要理论问题。
过去的馆际互借由于受地点、时间、通信等条件限制,进展缓慢,迟迟不能实现。目前在网络环境下,为我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因此,这就突破了图书馆的合作观,推动了图书馆与其他生产机构、数据库公司等的广泛合作,有利于充实自身馆藏信息资源。同时也提供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即从小范围、低水平到数据库、因特网服务。因此,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协议规则,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当务之急。这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是一次较新的尝试。
教学与科研是我国高校的两项中心工作,学校的图书情报工作是围绕着这两项工作开展的。现代的图书情报工作,除了保留了过去提供的图书、期刊服务以外,还增加了电子出版物(包括音像制品)、电子期刊等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特别是高校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之后,课件的制作对电子出版物的需求明显增加。信息载体和内容的变化和网络环境的形成,要求我们相对改变过去的服务方式和信息采集方式。
高校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有人才优势和技术条件优势。高校的管理者和图书情报工作者,顺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与时俱进,在建设网络硬件的同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网络管理的软件,扩大网络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把我国高校的网络真正建设成为满足广大用户需要的门户网站;其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教案和课件等都可以成为信息资源。数字化社科信息资源系统的组织应该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照顾重点、方便使用的原则进行。在网站的设计和布局上,要兼顾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服务器的分配要保证教学和科研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再次,学校与学校之间容易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各个高校在建立自己的数字化社科信息资源系统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实现资源共享就变得比较容易了。因为网络传递信息远比馆际之间的互借更加容易。
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如果高等教育图书馆建立一个合理的共享和谐机制,那么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得到极大提高,我们的读者面对的也将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库。这样可以为我们提供统一检索、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软件系统,这些系统都是我们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的“利器”,各高等教育图书馆将利用这些系统为高校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并将利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把分布在各馆的咨询人员、学科馆员组织起来为读者服务,这样我们的读者将获得一个由专家团队提供的实时的、生动的咨询服务。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是充分发挥网络功能的根本目的,也是信息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有利于减少图书情报工作者的重复劳动,减少开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有利于读者和用户减少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联机合作编目可以将高校的上千万册(件)馆藏资源连成一个整体,充分地揭示出来,做到共建、共知、共享。联机合作编目可以在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发挥极大作用。通过联机合作编目采访人员可以发现一些应该买却没有买的书,及时地弥补馆藏,这是“提醒买”的功能;一些贵重的,大部头的图书,有一家图书馆收藏即可,采访人员也可以通过联机合作编目进行查重,避免重复建设,节省经费,这是“提醒不买”的功能。联机合作编目,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大大节约编目成本。
为使参加共建共享的各高校成员馆通力协作和整体推进,建立职责明确的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尤为重要。组织管理系统应由馆际互借协调领导小组、馆际互借小组和系统管理技术人员队伍三支力量构成。馆际互借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各馆在开展馆际互借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成员馆组建相应的馆际互借小组,配备专职馆际互借管理员,具体实施馆际互借的全程服务工作;同时,为了保证馆际互借软件功能的实现,成立由各馆系统管理员参加的技术队伍,具体负责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维护和人员培训工作。
[1]李沂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信息管理的新趋势[J].农业图书馆学刊,2007(1).
[2]程祁蕙.信息时代高校的图书情报工作[J].生产力研究,2004(10).
[3]廖志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档案需求研究[J].兰台世界,2007(7).
[4]杨晓萍.对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新认识[J].河南科技,2005(10).
[5]袁红军.虚拟参考咨询行为内容规范化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