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雅文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人们往往用知识爆炸、知识经济来定位这个时代。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知识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备条件,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知识与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作用?在这里,先要对知识的概念进行界定:知识是指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事物或事件所传递出的一种信息,是不受人主观认知影响的客观信息,显性知识能够被编码并很容易传递。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强调事实、事件或行为方式的情境和路径依赖性,不容易被识别,很难被编码和共享。隐性知识的价值要靠转化为显性知识来实现。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要具备从中提炼有用知识的能力。研究表明,隐性知识的共享、创新和有效利用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1988年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 《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知识管理理念,在最近20年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重要分支。
2.企业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企业拥有的知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企业固有的组织执行能力,包括内部规章制度、价值观、管理体系等;二是企业独有的技术诀窍、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无形资产;三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行业、市场或技术方面的专有知识。通过对上述知识的管理,企业可以获取在竞争中取胜的独门秘技,包括科学的管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有效的市场开发策略可以扩大产品影响力,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企业对知识的获取、筛选、创新等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知识管理活动,为企业的决策和日常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知识,企业获得了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如成本降低、产品技术附加值提升、销售额提升等业绩,并且帮助企业快速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知识管理指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在内部进行知识整合,发掘知识价值,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经营绩效的过程。企业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4个方面。知识获取是企业接近外部知识源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知识整合指企业通过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实现知识在内部的共享和筛选;知识创新是通过思维碰撞企业内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知识应用是各部门把得到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管理活动中。
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资源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强于竞争对手且可持续地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竞争力可以划分为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表现,由消费者感知的以产品为诉求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外在的竞争优势。简而言之,企业对知识的提炼与使用过程,就是对知识的管理过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拥有的知识总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中药是匹配于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特有药物,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药企业是指专门从事中药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活动的独立核算单位。狭义地讲,统计口径所指的中药企业仅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也就是中药工业。这里考察的是广义的中药企业范畴,是涵盖中药种植、生产、销售及研发等活动的中药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个体,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服务业等行业。中药企业生存的市场不是固化不变的,如消费者在中药与西药之间、中药保健品与休闲产品之间的选择,可能扩展中药市场的范围。中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有同行企业间的竞争,还有中药企业与其他产品企业的竞争。只有具备超强的竞争力,才可能在同业和行业间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我国中药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发展瓶颈:
1.中药企业规模较小,“旗舰”企业缺失,管理水平低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中药企业一般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而来,也有部分依赖核心产品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总体来说,大部分中药企业规模小,企业间产品品种重复严重,品牌影响力低,缺乏自身的独有技术。一些中药企业自主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品产量小,设备开工不足,生产成本高。为突破原有的地域销售渠道,除了拥有适销产品,中药企业还要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售后服务网络。管理水平低制约着很多企业对外销售的扩大,导致 “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局面。
2.原料来源受自然环境限制
中药材是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或管理不善都会导致资源匮乏,使企业“无米下锅”或成本骤增。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不规范,由于种植、采摘、加工不科学,种植基地比较分散,导致药材品质较低或下降,进而影响药效。受经济利益驱动,在产业链源头的中药农业存在着盲目开采、过度开采,缺乏对药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这将造成中药原材料来源的困境,中药产业无法持续发展。在中药材种植上政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缺乏产业链的整体协调机制,导致药民们盲目种植,跟风现象严重,近年来药材价格波动剧烈,出现了 “药贱伤农”的局面,也导致工业企业原料成本难以掌控。
3.中药产品市场定位单一,缺乏产业延伸能力
我国中药企业产品以治疗性为主,而对原料药和保健药的缺乏重视,丧失大量的市场机会。据报道,2011年世界中草药交易总额是100亿美元,我国作为原产国出口产值占不到10%,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从我国内地采购原材料后再加工,然后销售到国际市场,从而获得了超额的利润。由于欧美国家药品管制制度的限制,我国的中药产品极少可能获得准入。从国内市场看,中药企业的产业延伸能力不强,市场营销手段枯燥,缺乏创新举措,如与会展业、旅游业等的结合还不够深入和广泛。
4.中药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差,产品储备不足
我国中药企业的产品创新不足,新剂型、新产品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药品从试验到销售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但中药企业在科研投入上和科研人员水平上都很欠缺,导致企业自身无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企业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现在比较成功的模式是产学研相结合,企业直接购买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或委托科研机构对本企业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但目前的成效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体制和机制。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做法包括:从企业内外部获取知识,特别是挖掘隐性知识;在组织与制度保障下对知识进行整合,使外部知识内化;知识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最后是将创新或提升的知识应用于企业实践,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各个步骤其实是无序或反复进行的,知识创新可能在任一时点实现。为提升中药企业竞争力,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路径加强知识管理:
1.建立有效的外部合作机制
中药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方面。鉴于企业内部技术资源的短缺,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发是当前采用较多的模式,也就是产学研合作联盟。这一过程就是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企业知识的过程,需要合作各方目标一致,优势互补,使高附加值的实验室成果推向市场,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外部合作联盟是一种虚拟的组织形式,组织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企业应积极争取政府的各项科研经费支持,与科研单位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力争建立一个长效的研发联盟。企业应积极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以自主创新的技术提升竞争力,如对中药原料药或稀缺资源药材在生物基因工程方面的创新开发,对中药生产过程实施智能化开发,对中药制剂新产品的开发等。而针对名优产品实施二次开发,如剂型的改进、药效的提升等,是低投入、高产出、研发周期短、成功率高的经济选择。
2.打造自有品牌形象
中药企业应走出品种重复的困境,在市场上树立起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忠诚。以中成药为例,北京同仁堂的产品比不知名企业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这是因为同仁堂的品牌使消费者觉得品质疗效等有保障,即使产品价格高,消费者也愿意选择名牌产品。
企业要在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塑造品牌文化。中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药企业的品牌文化一般具有较深的内涵,企业要注意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且在员工中进行学习和推广,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
3.保持和提升生产要素优势
中药材是我国特有的资源,企业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等相关研究,采取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建立种植基地,保持自身的优势要素。
4.更新营销观念,开发新的市场
在 “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下,消费者对天然药物的热情很高,企业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实现销售业绩的增长。对于广大的国际市场,企业更要积极获取相关知识,实现国际化发展。2012年, “爱天然”中草药保健品公司股票在加拿大成功上市,其营销成功关键在于顺应目标国的保健理念,而不是将自己的中药知识强加于人,降低了市场进入的门槛。中药企业要大胆延伸产业链条,如中药与旅游会展业融合,与美容、餐饮融合,这些都扩展了中药企业的影响。中药企业也要打破过去的销售地域局限,建立有效的营销人员激励措施,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范围。
参考资料
1.盛小平,刘泳洁.知识管理不是一种管理时尚而是一门学科[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
2.孙明华,王锋.企业竞争力[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张欣.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