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彦彦 李丽辉 席文惠
(1.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2.河北省蒸发结晶及干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环境逐渐与国际接轨,加工制造企业获得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极大挑战。成本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控制成本是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 “法宝”。
企业利润=收入-成本。
在收入总额处于一个恒定不变的总量的时候,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收入总额呈现增长趋势的时候,控制企业成本的支出,会让企业的利润增长加速;而即使企业的收入总额处于下滑的趋势,企业成本的控制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利润的下降。
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求得生存的保障。企业在抵御各种市场压力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武器有三种: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开发新产品。其中降低成本是企业在发展状况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即使是在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也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可以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高职工的待遇、福利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当把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同行业的最低水平或者较低水平的时候,才可以使企业建立稳定的发展基础。成本降低可以在价格战中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有更大的资金空间为后续产品的研发以及创新作必要的准备。
目前最为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成本费用全部包括到成本控制范围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里全过程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有效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
成本控制具有可选择性,其通过不同的控制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那么只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选定的最佳方向发展,就可以达到我们实施成本控制的目的。
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
成本控制还具有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
尚未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产品制造所需的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这些都与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存(VMI)、同步生产等相差甚远。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存在着大量信息,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然而人工管理往往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如果信息分散,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就会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 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有的企业甚至成本控制还是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这就使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1)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工效,就可降低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约生产效率的关键工序和人工成本高的关键点,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数控设备及柔性生产资源,使用多技能的员工和通用性较强的设备,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极大地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2)优化工艺和工序,合理配置设备、优化流程,也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益生产,向管理要效益。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
(1)降低采购成本
材料的消耗主要指原材料、消耗材料等物资的耗费。材料是构成产品实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材料费用在机械制造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一般为60%左右,因此,节约材料消耗,对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材料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环节的内部控制。
(2)控制人工成本
对人工成本实施管理,目的就在于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比率。而就制造型企业来说,由于产出较为一定,提高人工成本效率,最重要的就是降低人工成本。所谓降低人工成本并不是降低工人的工资福利水平,而是应减少生产过程中或劳动投入的无效部分。针对这一要求,可以利用标准成本制度,对人工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3)加强经济核算
厉行节约,降低间接费用。要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制。减少由于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一些损失性费用,就能有效地减少车间经费,使单位产品所分摊的费用额相对降低,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首先,做到产品各部件的使用寿命相匹配。化工机械厂的产品主要用于炼化等企业,产品的使用期较长,因此与之相配套的各部件其使用寿命要匹配。通过改善产品设计工艺,采用使用寿命相似的原辅材料,加强各部件的协调一致性,确保产品的整体寿命。其次,产品设计标准化。再次,优化生产工艺,调整生产流程。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应尽量做到优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流程。为此在有效利用原有加工设备的基础上,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还要有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上注重于长远成本核算。
首先,减少工序缺陷。把有工艺缺陷的问题解决在初期阶段,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在制品不能往下道工序流转,一经发现必须返修。对有缺陷的产品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避免问题的掩盖以及不良品的产出和积压,减少返修及维修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其次,降低工序成本,向管理创新要效益。这其中也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成本。
首先,提高工作过程的质量。提高生产现场生产过程的质量,就可减少错误的发生,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以及返修工作量,缩短交货时间,减少资源耗用,降低质量成本,从而使生产总成本下降。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将节约下来的人员作为其他的附加价值活动的人力资源。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就会降低。最后,降低库存。运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五种管理手段,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及时清理整顿,逐步提升生产人员的素质,同时还可以采取挂牌制度,利用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的公开化、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流程的图表化,做到业务公开、管理规范,从而降低库存,减少生产环节的积压浪费。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的方法,使机械制造企业成本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1] 吾志坤.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创新分析 [J].会计之友,2009:40-41.
[2] 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顾宏伟.强化机械制造企业现代化管理探讨 [J].现代商贸工业 ,2009(6):42-43.
[4] 皋蕲,张丹.对制造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及对策研究 [J].华东经济管理,2004(2):49-51.
[5] 卓鑫.浅谈机械制造成本控制策略 [J].现代商业,2008(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