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趋同化问题研究

2013-04-11 06:21石家庄市新华区委统战部课题组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界别参政党党派

石家庄市新华区委统战部课题组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新中国相伴而生,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书写了中国特色和谐政治的新篇章,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适应多领域参政议政需要的实际,社会新阶层人士、非公有制代表人士、教育界、科技界、医药卫生界人士逐渐成为各党派基层组织争相发展的对象。因此,出现了各党派跨界别发展日渐增多、成员结构相近、界别相互交叉的现象,客观上对各党派的组织发展界定和结构产生影响,使民主党派各自特色的优良传统逐渐淡化,从而影响了各党派的组织等特色。假如各党派失去了各自鲜明的组织特色,那么将对各党派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都面临着如何继续保持固有的政治特色、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的问题,这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各民主党派趋同化的成因

随着新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民主党派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参政党在自身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代表性上,在纲领和成员的构成上,都表现出日益趋同的倾向。原因在于:

一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造成民主党派结构性趋同变化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肯定要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政党组织,要想扩大影响力,努力争取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其成员的影响力来实现的。因此,各民主党派在吸纳新成员时,越来越注重成员本身的影响力,越来越注重发展“人士”或“人才”型强势人物,注重成员的“埋单”能力。这种情况,就必然造成一些民主党派在吸纳新成员时向优势群体(主要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影响力等)的成员集中。因此,造成一些民主党派不是个人以自己参加的党派为荣,而是党派以吸纳的某个个人为荣的现象,表现出政党意识的弱化和淡化,这也是目前民主党派主体特色成员交叉错位的主要原因。

二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滞后。对“三个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以协调分工的范围和对象为主的组织发展方针”)的认识存在差异,再加上党派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少人对民主党派的特点和功能存在认识误区,在组织发展中出现成员跨界别发展比例增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成员身份是医生,按界别一般应该加入农工党,但本人考虑在农工党同类成员太集中,不利于自己在政治上的发展,因此就参加其它党派。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对民主党派负责人,往往都是根据需要进行政治性安排,没有严格的界别要求,只是在换届时,才由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集中进行考察使用。民主党派发展新成员时,界别比例掌握不够严。同时,民主党派缺乏对其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推荐使用的有效机制,这就从组织程序上造成了民主党派成员结构趋同化。

三是向经济实力型人士倾斜。这是造成民主党派结构趋同化的新原因。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日愈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他们也产生了参政议政的要求。由于一些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的界定模糊,按照标准很难确定作为哪个党派发展的对象,各组织相互间并没有明确和严格的界定,而是向经济实力强的人士倾斜,因此,造成了在接受新的社会阶层成员时民主党派间的趋同化现象。如新华区民主党派中,民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比例最高,占成员总数比例的33%,而且多数来自私营企业主和律师。民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占成员总数比例的36%,九三学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占成员总数的20%。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国情,基层民主党派的发展,形成了趋同性,这种“趋同化”现象不符合我国多党合作中坚持的“和而不同”价值理念,对多党合作制度功能的发挥和民主党派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二、民主党派自身特色保持的必要性

一方面民主党派保持自身特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自各民主党派诞生,就具有自己鲜明的政治特色,形成了一定的政治权威性和代表性,其分工是建国初期根据自己形成的社会联系和历史联系特色协商确定的。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形式上均以界别划分,成员结构上各具特色。因此,各党派在我国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充分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彰显着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

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保持特色是实现和谐政党关系的前提条件。组织建设与发展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参政党整体素质、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履行民主监督职责的必然需要。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党派之间各具特色,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形成各民主党派性质上相似,造成人员构成及界别不同的特色。在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中,各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参政议政能力水平的高低,从未因各党派人数的多少而影响多党合作的开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奠定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参政党与参政党平等和谐的政党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各党派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基本上是某个界别参政的代表,以本界别参政为主其他界别参政为辅。因此,新时期如何面对党派组织发展的趋同问题,确保民主党派各具特色,是多党合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新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

三、保持民主党派自身特色的对策思考

从民主党派实际情况出发,在以后的发展中,如何塑造鲜明的参政党形象,做到保持各自独立性,有自己的纲领、自己的组织,独立地开展活动,巩固和发展其自身特色,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党派特点,规范组织发展。确保参政党的性质不改变、方向不偏离。一要按照“三个为主”的组织发展原则。严格“主体”比例,科学地把握界限比例。二要注重发展质量。严把民主党派成员发展的入口关,坚持选人标准,确保发展质量。注重质量是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接受那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党派章程要求自己,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代表性人士。三要保持特色。各民主党派在发展中形成的特色,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坚持各自特色,有利于民主党派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四要把握结构,包括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五要把握好时代特征,对新的社会阶层、新的行业和职业以及它们相互交叉现象,要有科学的分析与认识,发展成员与“主体界别”要重视联系性问题。民主党派发展新社会阶层人士时,应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自由职业者中有代表性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私营企业主的发展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发展时不能改变自己的主体,防止扩大分工的范围与对象,从而淡化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充分挖掘参政资源,提高参政议政的特色。一方面要保持民主党派各自的组织特色,在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本党派的鲜明特色、专业特长以及独特优势,扎扎实实地把参政议政工作抓出成效,使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参政能力有序互动,从而使各自的渊博知识与专业特长,在本行业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更有利于各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认真协商,把“发展、培养新社会阶层人士”做为各民主党派组织的重点工作。在新时期,对新社会阶层人士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要充分运用好思想教育引导这个法宝,夯实团结联合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政治上关心培养,利用现有的政治框架,为他们提供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渠道和途径;积极帮助他们树立新企业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心。

3.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工作机制。面对新形势,参政党要想巩固和发展特色,就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合作。在总结经验中勇于创新机制,在解放思想中谋求新思路。充分发挥参政党自身优势,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促使参政党降低参政议政的成本,保特参政党的鲜明特色,在双向互动中实现政党关系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4.统战部门有的放矢,抓好各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的培训。在每个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中的代表人物利用自身独特优势与影响力,与中共同舟共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目前基层各党派组织建设中,这方面的人物比例较少,人员分散,组织松散,对开展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统战部门要多措并举,物色和推荐年轻的、优秀的、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有代表性的高中级知识分子,把他们吸收到民主党派组织中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民主党派的生机和活力。

5.突出优势和特色搞好社会服务工作。各民主党派在社会服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界别独特优势和特色。如:九三学社科技、高教、医卫界等专家较多,注重运用知识软实力服务于民。民建注重挖掘经济界代表性人士的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力献策;根据各经济区域发展的差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新途径,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层次高、经济和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例如: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形成高质量的以社区文化、街巷改造等为内容的有份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社会事业开展联动活动,调动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党派成员,围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形成优势互补。成立各党派成员联谊会,开展关心空巢老人、关心单亲贫困家庭孩子等活动。

猜你喜欢
界别参政党党派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界别设置及其作用发挥研究(二)
——人民政协界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市政协首次召开界别召集人会议
三大特别政党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