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玲
(西安邮电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陕西 西安710121)
微博问政是指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民众等以微博为媒介,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议政、处理政务等活动。与传统亲临现场的问政方式相比,微博问政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方便易用,参与人群广泛。任何人只要会上网,会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分享他人信息,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只言片语或随手拍摄的图片等形式发送到微博上。这种简单的发布方式和书写能力,降低了微博问政的门槛,使参与微博问政的人群呈现出广泛性的特征。
2.互动即时,便于汇集观点,凝聚共识。微博发布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就会有用户通过转发和评论的方式参与话题讨论,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这种“秒互动”大大超越了互联网既有的以BBS为代表的互动模式,便于汇集观点、总合意见、凝聚共识。
3.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微博的传播方式不是点对点、点对面,而是裂变式传播,其传播范围呈现几何级的倍增。信息被转发的次数越多,传播的范围就越广,影响力也就越大。
微博问政对提升地方官员执政能力带来的机遇: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微博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宣传政策、说服民众”的模式,也打破了政府在传递信息时单一的线性模式。地方官员可以利用微博的传播特点,用简洁、亲和的语言文字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这样既能使人民群众更方便、更快速、更清晰地了解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又能实现与民众及时、直接的交流,加深双方理解,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更好地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微博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为众多草根阶层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能性,他们通过微博发声和评判,汇聚成强大的民意洪流,为地方官员高效汇集原生态真实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地方官员也可以通过微博“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及时了解普通民众的想法和需求。
3.提升公共决策能力。微博问政为普通民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广大民众的踊跃参与,从多种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丰富了决策的信息来源。同时,民众通过网络平台对政府的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能有效促使地方政府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的民主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4.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目前,我国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集中涌现,导致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微博为地方官员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社会动员与组织的便利渠道。可以利用政府掌握的资源优势,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布权威信息,迅速澄清和回应各种谣言。
5.提升依法执政的能力。地方官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依法执政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科学、健康地发展。微博促进了民意的通畅表达,强化了公众监督,促使地方官员不断强化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自觉依法行政。
微博既是促进地方官员执政能力提升的重要推手,也对其执政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1.对意识形态主导能力、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挑战。微博的“自媒体”特征,缺少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为垃圾信息、八卦、恶搞甚至谣言和极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温床,使政府对信息及其意识形态的控制遇到了不易突破的技术难题。我国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90%以上,人口占全国的70%以上,这样的比重对地方官员如何主导主流意识形态、维护当地社会和谐和稳定等带来了严峻挑战。
2.对化解舆论危机能力、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挑战。由于微博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播的即时性,很难对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进行核实。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事件,政府如果不及时澄清事件真相,极易引发各种谣言。这对地方官员如何快速发布权威信息,以事实化解舆论危机,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3.对语言表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的挑战。微博的语表达方式与官员和政府机构习惯使用的政治语态存在很大的反差。对一些习惯讲行话套话的地方官员来说,适应微博的语言环境,用贴近网民的表达方式与其交流无疑是一种挑战。同时,微博也使一些惯于坐听汇报、网络思维与语言缺失的地方官员,对如何做群众工作,尤其是如何在网上与群众交流变得无所适从。
4.对引导微博舆论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挑战。微博开启了“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任何网民都可以设置议题、发布新闻,这容易导致信息的泛滥和失控。微博也可能使党和政府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受到最大关注,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放大。一些地方官员缺乏快速分析和筛选民众意见和建议的能力,很难及时引导和消除突发事件中恶性谣言和信息带来的影响。
5.对阳光执政能力的挑战。微博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征使微博成为一个巨大开放的QQ群,没有门槛设置,有兴趣的用户可以一起加入并获取和传播信息,从而构成微博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把政府及其官员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怎样适应微博时代的执政环境,主动接受民众的监督和评价,实现真正的阳光执政,也成为地方官员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主动搭建公共意见平台,提升对微博民意吸纳、回应与反馈的能力。目前,微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地方官员必须适应这一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在沿用传统的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等工作方式的同时,应与时俱进,主动搭建公共意见平台,开拓创新地改进和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一方面,地方官员要充分利用电子邮箱、微博、QQ、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现代网络通讯手段,打破时间、地域、身份等界限,拓宽联系群众的多元化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地方官员要利用微博主动设置议题,征集民意,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要积极作出回应,解答网民的疑惑,与民众实现更多、更快、更直接地交流与沟通。
2.掌握微博语言特点,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微博的草根性和民间化表达方式要求地方官员要学习和掌握微博的语言规则,了解微博的流行话语,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网民进行对话交流,淡化官气,少讲空话、套话;应从家长里短、人情事理入手,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语言应温情、暖心,洋溢着生活味;多用网络流行语,贴近网民的习性,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对话交流。同时,地方官员要充分利用微博以及其他方法,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时解决民众的现实困难。
3.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对微博舆情的引导能力。地方官员应充分利用微博了解和掌握社会热点问题,对网民反映的问题,特别是网民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地说明真相,消除民众疑问。地方官员要认真研究微博舆情,倾听“原生态民意”,对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筛选,去伪存真,掌握真实的民意动态,并及时准确地把握住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微博舆情。同时,建立并完善微博舆情预警、应急管理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适应微博监督的环境,提升公开透明的民主决策能力。地方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道德品质乃至个人生活,都与社会的公共利益密切相关,自然成为网络监督的重点和焦点。因此,地方官员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接受网络监督看成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提高、接受公众考验的重要途径,养成在网络监督下工作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明确决策信息公开的主体、渠道、程序与责任,保障公共信息对民众及时公开;建立决策信息收集、咨询论证等机制,在涉及社会面广,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决策事项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符合民意的决策。
5.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提升对微博问政的引导能力。随着微博问政在我国的影响强度与范围持续扩大,地方官员作为上级政府决策的执行者和当地政府决策的制定者,在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带动班子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同志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地方官员要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健全各种有效的博民政治参与与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积极引导公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理性使用媒介,避免发布谣言等恶意行为的出现。同时,地方官员要带头开设微博,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政务微博”的地位、承担的职责与服务的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把“政务微博”纳入政府日常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对民众在微博上的投诉、建议或要求等,由相关机关和专人负责甄别和汇总,对带有公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通过相关流程,及时促成解决。
[1]廖海敏.微博问政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影响与应对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1(17):4-5.
[2]程婧.微博问政: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J].理论与改革,2011(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