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率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2013-04-11 03:01杨志伟
市场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许昌三化城镇化

◇杨志伟

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许昌实现“率先崛起、富民兴许”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许昌“三化”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实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富民兴许,必须积极推进“三化”融合联动、协调发展,致力把许昌打造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一、探索全省“三化”协调发展路径需要率先推进的典范

河南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改革是立足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的现实,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一系列改革,破解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难题。回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以经济特区为试点,进行政策性突破,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的成功。河南在“三化”协调发展探索过程中,其经验和做法也将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先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试验区率先推进、先行先试,有利于少走弯路,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效率。许昌具有“三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有责任和义务成为“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二、许昌率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优势分析

1.经济基础好,代表性强。许昌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工业化主导地位突出,产业结构、布局较优,现代农业位居全省前列。2012年,许昌生产总值1739亿元,居全省第4 位,其中,工业增加值110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9685 元和9819元,城镇化率达到42.7%。30多年的发展,使许昌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条件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同时,许昌人均GDP 超过5000 美元,经济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转型升级和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能够较好代表全省其他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城市规模、空间布局具有比较优势。经验表明,“三化”改革率先推进的区域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会让试验成本、代价过高;过小反而又达不到试验的效果。许昌市辖6个县(市、区),总面积4996 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一中心五组团”的发展格局,中心市区、县(市)已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与其他省辖市相比,城市和经济规模适中使得许昌在改革时更具有灵活性,成本相对较低。许昌地处河南中心地带,紧邻的5个地市各有特点:郑州--全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平顶山--能源大市;周口--农业大市;开封—文化名城;漯河—食品名城。这种空间布局对许昌的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较强支持,同时也使许昌三化协调发展的经验更易于向周围地市传播扩散,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3.在探索“三化”推进上有特色、有亮点。凭借良好的基础和优势,许昌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上正在进行着有益的改革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所辖的长葛市的发展经验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

一是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城融合。率先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从2006年开始,就规划建设了“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目前,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431家,全年产业集聚区的工业增加值已占据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各产业集聚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与周边区域的医院、学校、道路、供排水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无缝对接,不断提升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吸纳从业人员近20万人,带动许昌市城镇人口达到179万人。依托中原电气谷、魏都、许昌县三个产业集聚区,186 平方公里的许昌新区建设全面展开。突出产城融合和生态宜居的定位,确定了“四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宜居、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特色定位,初步形成自南向北的带状城市框架,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9%。

二是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培育,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通过实施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烟草、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四大特色产业。全年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3%,许继、黄河、众品、森源、青山、金汇等6 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重点发展一批高科技电力设备、风电装备、电动汽车、超硬材料、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接近200亿元。自主创新力度加大:许继集团被授予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承担的全省首个重大科技专项“特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关键技术”,彻底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垄断我国直流输电工程的被动局面。黄河集团公司和瑞贝卡发制品公司被授予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6 家企业被授予省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已组建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8个,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三是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一是依托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狠抓高产创建。全市共建立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38个;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283万吨,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9年增产。二是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花木、蔬菜、中药材三大特色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0万亩、100万亩和4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基地,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农业多元化功能进一步拓展。三是畜牧养殖迅速发展。该市已有5个县市荣获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还是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优势产区、全省最大的优质黄羽肉鸡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加工基地。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7%。四是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95 家,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38 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生猪和优质“三粉”四大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加,全市通过认证的绿色农产品14个,有机农产品24个。

四是积极创新思路,破解土地、资金等发展瓶颈。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依据投资强度高低对各个产业集聚区设置项目入住门槛。河南阳光实业集团让“躺下的车间立了起来”,高达200多米的车间,亩均投资强度达到了400万元;许昌稳润光电LED 生产线项目厂房设计10 层,容积率达到3.1。目前,10个产业集聚区建成标准化厂房超过1000万平方米。多方破解资金难题。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招商及企业自身作用,营造全社会重运作、破瓶颈的良好氛围,2011年组织的4 次银企项目洽谈会共签订贷款意向23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0亿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5亿元,较年初新增135亿元(含驻郑股份制银行)。通过股票、私募、债券、产权交易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融资,全年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突破60亿元。

三、许昌“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财力相对有限。2012年,全市财政公共预算收入90.4亿元,占GDP的比重5.2%,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7.4个百分点;人均财政公共预算收入2102 元,稍低于全省人均平均水平,而远低于全国人均9016元的平均水平。

2.工业化程度粗放,城镇化水平滞后。尽管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60%以上,但工业化仍处于“弱质”状态,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末端,能源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大,核心竞争力不强。城镇化率尽管达到40%以上,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严重制约了它对工业化的强力推动。

3.农业生产效益低,要素流入困难,只有单向流出。当前,农业生产受益于工业化的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收益的稳定性差,信息不对称严重,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比如2011年蔬菜市场出现的菜农丰产不丰收。

4.城镇化进程中多种矛盾相交织。目前,许昌人均耕地少,人均常用耕地仅1.05 亩,远低于全国、全省人均平均水平。在国家耕地红线划定的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耕地减少的势头仍将继续,使得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城镇化发展后遗症较多。在郊区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还不能完全容纳和支撑来自农业人口、生产资料以及其他要素的流动。规划中城镇使用土地涉及到的拆迁补偿以及事后人员安置等问题依旧突出。

四、率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人备受鼓舞。许昌市委提出,许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创优势、当先行、作示范,必须提升站位、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坚定不移地走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1.确定“三化”协调战略定位。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和许昌的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现实条件,市委、市政府把许昌“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定位确定为:立足核心区,建设“三区两基地”,即中原经济区内的“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优质花木生产交易基地。笔者认为,根据此战略定位,要注意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创业、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机制、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集约利用机制,为促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经验与示范。

2.探索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路子,为新型城镇化引领积累经验。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要坚持“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向心发展、城乡统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坚持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一中心、五组团”,加快构建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的现代城镇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二是创新规划建设理念,提升规划水平。引进现代规划理念,融入生态文化元素,做到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精致宜居。三是要突出重点,加快推进许昌新区建设。按照“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和“四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认真落实许昌新区总体规划和主副中心“水韵莲城”、“汉韵新城”设计方案,靠规划引领建设。坚持主副中心优先、基础设施优先、产业集聚优先、群众利益优先,倾力支持新区,协力服务新区,全力建设新区。四是提升中心市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老城区、东城区、经济开发区功能合理定位;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构建生态城市风貌,营造文明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五是突出特色优势,推进组团发展。5个县(市)要坚持向心发展,切实提升规划建设标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制定组团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组团发展的具体措施,推进各组团城市向心布局,统筹建设、互补发展。六是认真研究城中村建设的实际,学习借鉴舞钢新型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改造。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加快城乡一体建设,尽快形成发展新格局。

3.探索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路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积累经验。要牢牢抓住国家支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等产业政策机遇,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产业发展的未来,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就我市而言,重点对智能电网、风电装备、新材料、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突破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重点企业,建设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是做强、做优主导特色产业。目前,我市装备制造、食品、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已成为全市的“当家”产业和优势所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巩固发展电子信息、烟草、发制品、金刚石四大特色产业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产业集聚区建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更符合许昌的经济发展实际,既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前之急,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的长远之计。但是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集聚度不够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十二五”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产业集聚区向效益型、创新型、品牌型发展。主要措施是强化支撑体系、突出主导产业、集约节约发展。要全面加快中原电气谷建设,重点实施百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和百亿元招商引资计划,打造中原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四是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围绕产业链的拉长、产品结构优化以及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大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力度。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促进企业调整结构,上档升级。

4.在新型城镇化、新兴工业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协调”,“三农”是基础。只有使农民从土地上不断转移出来,走向城市,才能腾出更多的土地,支持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只有通过农业生产空间的拓宽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建设,才能使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更好反哺农业,进而增强农业的发展动力。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区三基地”,即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百万亩高产粮食生产加工基地、百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百万亩名优花木和中药材基地。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蔬菜和花木大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逐步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体系。适时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建立脱离农村融入城市的这部分农村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和补偿机制。三是创建信息互通平台。特别是针对农业的信息平台的建立,将农业生产信息和有助于农业发展的工业科技信息以及城镇建设规划信息及时在平台上发布,使得要素能够流通到需要的地方去。四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大力促进农民务工转移,着力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五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许昌三化城镇化
初到许昌
许昌诗群
许昌青春诗会
家乡的城镇化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