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根平 兰红星 钱龙福 占拥法
(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 323400)
浙江省松阳县马尾松林下阔叶化改造结果分析与评价
姜根平 兰红星 钱龙福 占拥法
(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 323400)
通过对浙江省松阳县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阔叶化过程中,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这两个性状上,对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评价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差异,其优劣依次为: 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细柄蕈树>马尾松-香樟>马尾松-苦槠>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 马尾松-青岗>马尾松-木兰。
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效果;评价
在森林资源结构中,马尾松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全国针叶林面积的14.9%[1]。从浙江省马尾松林起源来看,大部分为次生林,其物种多样性低下、地力衰退严重、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生态和经济效益较低。对低效的马尾松林进行改造,使其演替到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恢复相对应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提升林分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6]。
马尾松林是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的一个演替阶段,是处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不稳定的过渡类型[7-9]。童群益等[10]研究浙江省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中,提出马尾松一木荷、枫香、白栎、橙木8个主要的改造类型,为马尾松林下阔叶化提供理论基础。丽水市地处浙西南腹地,有大面积的马尾松人工林,通过对松阳县8种类型的马尾松林下阔叶化改造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为其以后的马尾松林下阔叶化改造提供参考价值。
1.1 试验区域
松阳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东经119°10′~119 °42′、北纬28°14′~28°37′。年平均气温14.2~17.7℃,其中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6.3℃,七月份为最高,平均气温28.1℃。年降雨量1000~2000 mm,降雨量集中在4~9月。
试验地点设置在松阳县西屏街道瓦窑头村的独山,总面积320亩,海拔120~160m, 坡度26度,东北坡向,土壤为山地红壤,母岩为化岗岩片麻岩,改造前为同一林相的马尾松纯林(中龄林),郁闭度0.7。按枫香、细柄蕈树、香樟、云山白兰、乳源木莲、青岗、苦槠、木兰8个树种分别设置8个试验区,面积各为40亩,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浙江省阔叶林发展工程建设技术规范》于2010年3月采取80*80*60cm大穴进行林下造林,造林密度分别为80株/亩。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地设置和测定
设置25*40M标准样地,对8种类型的马尾松林下阔叶化进行调查。马尾松林下阔叶化8种类型: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细柄蕈树、马尾松-香樟、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马尾松-青岗、马尾松-苦槠、马尾松-木兰。在对8种类型马尾松林下阔叶化分析评价中: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为不同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过程中适应优劣的评价指标;胸径、树高和冠幅为8种阔叶树生长指标。试验时间为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连续三年调查记录每年的成活率、新梢生长量、胸径、树高和冠幅。
1.2.2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 和R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不同马尾松林阔叶化性状的差异分析
对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的性状指标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成活率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细柄蕈树、马尾松-香樟与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马尾松-青岗、马尾松-苦槠、马尾松-木兰之间;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马尾松-青岗、马尾松-苦槠与马尾松-木兰之间,其它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新梢生长量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马尾松-枫香与马尾松-细柄蕈树、马尾松-香樟、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马尾松-青岗、马尾松-苦槠、马尾松-木兰之间;马尾松-细柄蕈树、马尾松-香樟与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马尾松-青岗、马尾松-苦槠、马尾松-木兰之间。胸径、树高冠幅在8种马尾松林阔叶化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在马尾松林阔叶化过程中,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这两个性状上,对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显著影响。
表1不同马尾松林阔叶化类型的性状比较
2.2 不同马尾松林阔叶化性状的相关分析
对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的分析中,通过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辅助和预测其他目标性状。结果如表2所示:新梢生长量和树高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新梢越长,树高越高。同时新梢生长量和冠幅成正相关,也就是新梢越长,冠幅越大。胸径和树高成正相关,胸径越大,树高越高。
表2 不同马尾松林阔叶化类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 不同马尾松林阔叶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评价
主成分分析作为品种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方法,其主成分值作为选择和利用的指标,可以较准确的了解各性状的综合表现,对不同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进行合理的评价。对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对8种马尾松林阔叶化类型主成分分值和差异评价是选用前2个主成分,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0.5,且贡献率分别为86.3%和7.8%,累计贡献率达93.8%,可充分反映性状的主要信息。第一主成分由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两个性状决定,第二主成分由胸径、树高和冠幅决定。表4列出8种马尾松林阔叶化类型主成分综合分值和排名,综合分值是反映个体差异,等分越高、差异越大。马尾松-木兰类型的综合得分值最高.表明个体差异越大,阔叶化也就越差;马尾松-枫香类型差异最小,稳定性最强,阔叶化最优。
表3 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表4 不同马尾松林阔叶化类型主成分分值和差异评价
对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这两个性状上,对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在马尾松林阔叶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影响的是阔叶树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来影响马尾松林阔叶化过程。对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新梢生长量和树高、冠幅成显著正相关,即新梢越长,树高和冠幅越大;胸径和树高也呈显正相关低。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8种类型马尾松林阔叶化差异,其优劣依次为: 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细柄蕈树>马尾松-香樟>马尾松-苦槠>马尾松-云山白兰>马尾松-乳源木莲> 马尾松-青岗>马尾松-木兰。这可以为丽水市马尾松林阔叶化提供参考。
[1]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杜.2010.
[2] 刘爱琴,马祥庆,俞立亘,等.马尾松林下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汀林学院学报,1998,15(3):250-255.
[3] 刘春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种林分的生长效应[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3):47-50.
[4] 彭云,丁贵杰.不同林龄马尾松林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性能[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43一46.
[5] 张治军,张小全,土彦辉,等.重庆铁山平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J].林业科学,2009,45(5):49-53.
[6] 郭清和,康文星.湖南省马尾松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估[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3):1-6.
[7] 上献溥,蒋高明.广西马尾松林分类、分布和演替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2,22(2):151-155.
[8] 王希华,王良衍,宋永昌.马尾松林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1,20(1):30-32.
[9] 欧祖兰,李先棍,苏宗明,等.桂林漓汪流域马尾松林演替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4):373-378.
[10]童群益,徐高福,王振懂,等.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的目标和方法探讨[J].浙汀林业科技,2004,24(5):41-46.
声 明
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华东森林经理》编辑部
2013年11月
S725.2
B
1004-7743(2013)04-0018-03
201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