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鸣
(太原铁路局晋太公司榆次工务器材厂,山西 晋中 030600)
大秦铁路是山西省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全长653 km,上行重载线路采用75 kg/m钢轨及道岔。现已大量开行1×104t、1.5×104t、2×104t重载列车。从2010年突破年运量4×108t开始,运量每年新增超过2×107t,2012年达到4.5×108t,形成了大运量、高轴重、高密度的重载铁路运输模式。这种重载铁路运输模式对钢轨造成了严重伤损,AT尖轨磨耗严重,最短时不到一个月就因磨耗到限而下道,更换频繁,需求量较大。一直以来,75AT尖轨主要由山桥、宝桥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我局只能外购,运输成本高。我厂作为太原铁路局局属唯一生产道岔的企业,为适应新时期铁路技术装备的发展,多年来以整组道岔生产为核心,对原有生产车间、生产设备逐步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发展为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道岔生产基地。针对上述情况,75AT尖轨若能试制成功,不仅能为我厂开拓新的市场,还可为我局降低运输成本,节约大量维修资金。
经过市场调研并结合我厂实际生产能力,确定的技术方案为:①AT钢轨选用鞍钢生产的60AT钢轨,材质为U75V。②压制采用3 000 t油压机热压,经预压、终压二次加热压制成型[1],加热采用中频电感应加热;正火使用箱式电阻炉加热。③轨头采用数控龙门铣加工。④AT尖轨轨头顶面的全长淬火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喷风、喷雾冷却的热处理工艺[2],加热线圈采用铁科院金化所研制的马鞍型线圈。
下料—压制—正火—调直—锯切—铣底—钻孔、倒角—刨底—铣削(工作边、非工作边、轨顶坡等)、打磨—淬火—时效—调直、顶弯、组装试验—探伤。
2.2.1 跟端压制
2.2.1.1 模具的设计
将60AT钢轨断面和75 kg/m钢轨断面(图1)的面积及断面各部位面积进行对比(表1),可以看出75 kg/m钢轨轨头的面积要大于60AT钢轨轨头的面积。因此,如何将AT钢轨轨腰的金属重新分配到75 kg/m钢轨的轨头是模具设计的关键。为防止压制后轨头区面积不够,在设计预压模时,应将轨头三角区即轨鄂处预留部分空间(图2阴影区),这样这部分空间的金属在随后用终压膜压制时填充到轨鄂处,就不会出现轨头区面积不足的问题。
图2 预压模
表1 断面面积
2.2.1.2 压制过程
将60AT钢轨跟端在中频加热炉中加热到1 100℃左右,但不得超过1 160℃.取出后快速清除轨头、轨腰、轨底的表面氧化皮,放入压机模腔,将轨头部分送入下模镶块。推入预压模,加压合模,使轨腰部位的金属向轨头与轨底方向流动,然后拉出预压模,推入终压膜加压合模,加大压板初步整形轨底,使长边的金属流向短边。预压过程不超过5 min,终锻温度不低于800℃。随后将钢轨放入中频加热炉中二次加热,到温取出,清除氧化皮后,送入压机模腔,推入终压模合模,压机增压控制轨腰厚度,再用小压板和大压板两次整形,然后用弯板整形轨底过渡段,最后用大平板进行轨底整体整形。终压过程亦不超过5 min,终锻温度不低于800℃。
2.2.1.3 压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①长边一侧轨底三角区折叠。原因分析:在用预压模预压时,轨腰受到大面积挤压,金属大量上移,轨腰高度增高过大,造成轨底三角区一侧和终压膜之间间隙太大。这样在压制轨底时,上面受到向下的力,而三角区一侧的轨底还未和终压膜接触,不受力;且长边一侧受力大,此时这一侧将会以三角区为支点向下弯曲,待和终压膜接触受力后,长边一侧的金属将会向短边一侧横向流动,因此造成三角区折叠。解决办法:加大限位板厚度,预压时限制轨腰长高的高度,缩小轨底和终压膜之间的间隙,尽可能使得在压制轨底时轨底两侧同时受力。②过渡段轨头缩颈。原因分析:压制时,由过渡段受压向两侧轴向移动拉长造成。解决办法:在AT钢轨一端加装轨卡装置,压制端加装限位块,阻止钢轨的轴向移动,同时控制压机下压速度。
2.2.2 正火
将AT钢轨跟端的压制端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加热到860~880℃,使之奥氏体化,保温1 h后出炉空冷,以获得细小的珠光体组织,为之后的淬火作好组织准备。AT钢轨跟端经过预锻、终锻后,压制段的组织不均匀,晶粒比较粗大,存在魏氏组织。经过正火处理后,可消除上述锻造后产生的各种缺陷,获得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2.2.3 轨头顶面淬火
将加工好的AT尖轨置于淬火小车上,跟端卡好,尖端置于感应线圈中,自尖轨尖端开始进行钢轨头部淬火。淬火后的组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因不同断面的感应效率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断面越窄的地方加热越慢,反之越快。通过控制淬火小车的走行速度控制加热温度,控制风压和水量的大小控制冷却速度。经过对前述3个参数不断调试从而获得理想的淬火组织。
淬火后,横断面淬火层应符合图3要求及下列规定。①淬火层形状:帽形。②淬火层深度:a≥8 mm,b>6 mm。③淬火层硬度分布:淬火层硬度从表面向内部逐渐降低,其断面硬度为HRC32~43(HB298~401)。若出现个别硬点,硬度不得超过HRC44.
图3 断面淬火层质量指标
将检验轨切片送铁科院金化所检验,检验结果:淬火层深度如图4所示,硬度如表2所示,金相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如图5所示。
图4 淬火层深度
表2 淬火层硬度HRC
图5 淬火层金相组织
跟端过渡段经压制、正火处理后的晶粒度等级不得低于母材,检验结果如图6所示,母材晶粒度为7级,过渡段晶粒度为8~9级。
图6 晶粒度
试制的75AT尖轨各部位型式尺寸符合图纸的要求及TB/T412的规定,组织和硬度达到TB/T1779的要求。通过解决试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工艺工装。
[1]任建旭,胡亚娟.AT型尖轨跟端无切削锻造工艺的设计[J].哈尔滨铁道科技,2000(4):15—16.
[2]王树青,王建新.AT尖轨全长热处理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