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y Pauschs Last Lecture: 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兰迪·波许最后的一课:《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
兰迪·波许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位计算机科学教授,也是虚拟科技(Virtual Reality)的先驱者之一。2006年9月,兰迪·波许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并于次年8月被告知只剩下3至6个月的生命。一个多月后,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全世界读者的决定:在自己的母校上演自己“最后的演讲”。演讲如期举行,观众如潮。演讲内容可以概括为三部分:My childhood dreams(兰迪自己的童年梦想及他是如何逐一实现的); Enabling the dreams of others(兰迪如何通过开设“构建虚拟世界”课程、创建娱乐技术中心和开发Alice软件帮助别人实现梦想,并感受其中的快乐); Lessons learned: how you can achieve your dreams or enable the dreams of others(关于生活态度、学习、团队合作等的人生经验)。
演讲的主题并不仅仅是如何面对死亡,而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些东西,比如诚实、正直、感恩、克服困难、追求社会平等、实现儿时梦想……波许教授在演讲中讲到:
When youre screwing up and nobodys saying anything to you anymore, that means they gave up. 当你搞砸,却没有人愿意责备你时,这代表他们已经放弃了你。
Your critics are your ones telling you they still love you and care. 批评你的人是在告诉你,他们还在乎你,还爱你。
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 get what you wanted. 经验是在你无法获得想要之物时学到的东西。
When you do the right thing, good stuff has a way of happening. 为所应为时,好东西自然就会出现。
演讲的视频片段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全世界亿万人被感动得落泪,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兰迪·波许的成就,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发人深省的演讲,更重要的是他顽强的意志力,他与癌症抗争的信念和他对生活“心存感激,心存包容”的乐观态度。透过他的讲座,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Atonement 赎罪
本书作者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是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凭借《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获得了1998年布克奖。对其新作《赎罪》,评论界给予了较之《阿姆斯特丹》更多溢美之词,认为此作品更丰满,更好读,既有讨好读者的动人情节、喜剧因素,又不乏冷色调,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
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3岁的布里奥妮·塔利斯(Briony Tallis)是个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小女孩,颇有作家天分。庄园园丁的独子罗比(Robbie)在塔利斯先生的帮助下已经与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Cecilia)一道从剑桥大学毕业,而且两人情投意合,私下相会,这一切都被布里奥妮看在眼里。恰逢当晚,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强暴,布里奥妮武断地认定罗比即是罪犯,并出庭做证指控罗比,罗比因此被捕入狱。但坚信他无罪的塞西莉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着地与他相爱。五年后,罗比出狱,当时正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塞西莉亚随后应征入伍,经历世事之后的布里奥妮为当年的错事深深愧疚,为赎罪她也成为了一名军队医务人员,并且主动找到罗比与塞西莉娅道歉。但是无情的战争先后夺去了罗比和塞西莉娅的生命,留下布里奥妮活在深深的自责中而无法赎罪。时光变迁,已成为著名作家的布里奥妮将三人的故事写成小说,流传于世。
在作品的结尾,作者还透过作家布里奥妮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想法。正如书中所讲:
“No atonement for God, or novelists, even if they are atheists. It was always an impossible task, and that was precisely the point. The attempt was all.”上帝无法赎罪,小说家也无法赎罪,即便他们是艺术家。事实正是如此,赎罪是永远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努力尝试罢了。
A Long Way from Chicago 远离芝加哥的地方
这是一部包含在故事中的儿童小说,乔伊(Joey)和妹妹玛丽(Mary)跟随父母生活在大城市芝加哥,每年的夏天要被父母送到伊利诺伊小镇奶奶的家里生活一个星期。奶奶多德尔开始一点都不令人喜爱,外形粗俗,性格冷漠,对孩子也没有足够的温情和耐心。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后,奶奶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她手持猎枪对付入侵者的形象甚至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作者理查德·佩克(Richard Peck)别具匠心,共写了从1929年到1935年的7个夏天,每年夏天里的一个星期,每个星期里发生的一个独立成章的故事。作者实际上是从儿童的视角,写了20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段历史。正如故事中提到的:
“A Great Depression had swept over the nation, and we couldnt seem to throw it off. It was still hovering over us, as people said.”一场大萧条席卷全国,我们似乎无法摆脱它,就像人们说的,它仍然盘旋在我们头顶。
作者从自己浓厚的生活底蕴出发,写出了美国的时代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美国发展的历史,涉及许许多多当年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南北战争的余韵(Civil War)、洛克菲勒(Rockefeller)、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芝加哥黑帮火拼(Gangs in Chicago)、踢踏舞(tap dance)……值得一提的是,柯平教授的中文译本成功地再现了原作所描绘的美国南方小镇生活,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A Rose for Emily 给艾米丽的玫瑰
谈到文学中最著名的虚构的地点,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威廉·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Yoknapatawpha County)。福克纳作品的主题之一就是揭示美国内战后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及种植园主阶层的衰落。本篇就是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揭示这一主题的名篇之一。
主人公艾米丽小姐出身在曾经烜赫一时的格里尔森(Grierson)家族,接受父亲严格且僵化的贵族身份教育的艾米丽小姐性格孤僻、一直未婚。父亲死后,更是深居简出,直到遇到北方来的建筑工头荷马·巴伦(Homer Barron)。 两人时常一起同车而行,镇上的人甚至一度认为他们会结婚。但不久,荷马就不知去向了,而艾米丽小姐的房子则更加奇怪。人们一度向镇里的议会抱怨,但议会领导都以艾米丽小姐身份显赫为由置之不理。直到艾米丽小姐去世,镇上的人才有幸去她的宅子里参加葬礼,并在她屋子的床上,发现了只剩白骨的荷马的尸体。
这篇哥特式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作。作者本人也出身在南方没落家族,因而能够入木三分地刻画该背景下的人物。福克纳说过:
“Here was a woman who had a tragedy, an irrevocable(不能挽回的) tragedy and nothing could be done about it, and I pities her and this (A Rose for Emily) was a salute... to a woman you would hand a 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