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杨帆 供图_何光顺
高校:一句玩笑挑起的女权抗争
本刊记者_杨帆 供图_何光顺
今年四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何光顺课堂上的一句玩笑“建议取消女生第一堂课用来化妆”发布在微博后,引起女大学生的普遍抗议,被指为歧视女性。一时间,当地报刊、电视台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女权的大讨论。
“让女生也早上8:30起来上课真是太残酷了,她们本来应该有充裕的时间来打扮自己的。最好是能跟上10点的第二节课就好了,从7点到9点的时间应该用来化妆,吃完早餐后再适当补妆,然后再优雅地进入课室,于是,男生因为美的感动和鼓励,就会赢得奋斗的动力了。”
2013年3月13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何光顺于学生上课迟到一事产生了上面几句感想,他常见上课铃响起时女生们才吃着面包急匆匆地走进教室,便在课堂上开玩笑说:“让女生也早上8点半起来上课真是太残酷了,你们本来应该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打扮自己的……”
这样的话引得下面的同学都笑起来,何光顺接着谈道:“我们女生既要坚持独立,又需要为自己美丽,为世界美丽,而化妆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艺术,就像恋爱……”马上有女生问他:“那我们以后可就睡到自然醒了,是不是可以不来上上午第一节课了呢?”也有男生表示这不公平,他们觉得男生也需要打扮自己。
大家都很活跃,知道这其中有讽刺,也同时是一个玩笑。当这则微博最初发表时,互动的也都主要是广外认识和了解何光顺的学生,也都当作调侃,如有学生在网上回应道:“亲爱的老师,您这个提议提得真是太对了。根据这个思路,现在男生也要注重个人形象啊,先打个粉底遮一下泛滥的痘,再修一下胡须,眉毛也要描上一描,发型很重要,塑型是一定要的”,“老师,我们女学生一定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见您的”,“特别是在广外,这样子就可以吸引更多男生报读了”……
但当该微博被中山大学女权主义学者柯倩婷转发后,事情却炸翻了天。“化妆,或说过度的身体投资,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本应反思;而为鼓励男生而化妆并迟到一小时上课,女生和家长都不会同意。但愿你是开玩笑。”随后,很多女权主义的拥簇者发起了对何光顺的批评甚至攻击。
何光顺对此作出了回应,并发了一条题为《生活中多少感动和忧伤——关于“女生化妆说”的由来》的长微博,阐明事情始末,解释自己缘何产生这样的想法,这篇微博更像是一篇文学评论,在文中,他详细地讲述了宋词里的女性角色及其身份认同,并在篇末阐发了他对当前社会中有关男女两性问题及其舆论的一些思考。
何光顺的解释,并没有使争论得以缓和,反而让更多的女权主义者加入到了此次论争中,女权主义者李思磐甚至称他的言语“是对女生的性别歧视和性骚扰,要求他删除微博并对课堂上的女生道歉,否则将号召‘义愤者’对何光顺进行投诉使其下课。”
针对网络上人们对何光顺的声讨,他班上的学生回应道:“女权主义者要求何老师向班上同学道歉,问题是班上的女生都没有感受到歧视和性骚扰,你就硬说她们受到了性骚扰,这算不算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奸?”
然而,一场女权主义的讨伐战和针锋相对的反女权主义战争在网络上愈演愈烈……《新快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央视广播、南方电视台、安徽卫视、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媒体都播报或转载了这场论争,我们已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因玩笑而引起的误会,而可能隐藏着中国社会目前有关“女性”、“性别”角色问题认识的恰逢其会的深刻反思。
高校的老师在教学科研之余,只有适时适当地发出声音,才能让社会的空气更加理性和温和,才能营造更多更好的对话和交流的平台。这正是我们当前的社会所需要的……
7月,我们联系到了何光顺,学校已经放假,何光顺却仍在办公室,他说不想把假期时间浪费掉,准备在假期中参加几个学术研讨班和修身营,以督促学习。他在大学与研究生期间都研究古典文学,来广外后因教学需要又从事起西方文化的教学,10天前,他发微博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心得:“自来广外,已上过中西方文化、国学、西哲、文学批评、先秦文学、魏晋文学、唐宋词等,发觉自己最喜欢的或许是宋词,投入最深的是魏晋,进入最早的是先秦,拓展视域最广的是中西方文化,正在作为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期望薪火传承的是国学,所借用的他山之石是西哲。”从前面说的那篇长微博《生活中多少感动和忧伤》,已可看出他对宋词的痴,现在和他对话,也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不是一个好辩争胜之人。
谈到自己的学生,他感慨道:“我和学生经常讲,我们当关心切身之事,而不去做无益之功。古人云,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当事情切己而近身时,我们当奋起、投入或呼吁,当事情过去后,我们便当退而思之,学之。如果我们现在就到网上成天呼吁,那么所呼吁既浅,也无人听,当我们有所成就时,我们最有深彻感悟的,就容易动人,而且容易赢得这世界的共鸣。”在学生们邀请他参加广外“真人图书馆”和“零网日”等活动时,他也趁机对他们讲:“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改变,就是从影响身边的人开始,自己的和周围的事情都做好了,这世界也就慢慢地改变了。”
4个月过去了,对那次论争中遭受的指责,何光顺说自己已经释然,而被问起他当时为何想到发出那样一条微博,他说:“其实现在社会各种多元的、差异的声音都可以理解,我只是觉得有太多声音过于偏激,容不得差异了。而我们高校的老师在教学科研之余,只有适时适当地发出声音,才能让社会的空气更加理性和温和,才能营造更多更好的对话和交流的平台。这正是我们当前的社会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