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士与基督徒
——陈荣衮的启蒙教材改革

2013-04-10 20:47王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白话教科书课本

文_王星

传统儒士与基督徒
——陈荣衮的启蒙教材改革

文_王星

世人皆知康有为,很少有人知道陈荣衮。与其他康门子弟不同,陈荣衮一生致力于启蒙教材改革。

传统儒士:教育与救国

1893年,陈荣衮与陈千秋、梁启超等同在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学习。万木草堂,是康有为为变法培养人才的基地。在这里,康有为讲习传统科举知识,也不断鼓吹维新思想。在广州“圣教书楼”购买新书阅读期间,陈荣衮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开始自学英语。他读英语启蒙课本,发现课本从鸡、犬、猫等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学起,遂“恍然于大学、中庸穷理尽性,诸奥义之未适宜于童蒙时期”,立志从改革教材入手,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1895年末,陈荣衮开始编写《妇孺须知》一书。

当时绝大部分学校(私塾)不收女子,儿童的入学率也非常低。为了提高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孺的识字率,只能编辑简单又实用的书籍。他在“叙”中说,“模横门之急就,羼杨云之方言。通俗是贵,利用斯在。”《妇孺须知》只是一本通俗的识字书,但从编成之日起,就被很多私塾和妇女儿童作为教科书使用。

“百日维新”期间,陈荣衮到梁启超主持的译书局任事,不料政局很快就急转直下,陈荣衮不得不在光绪24年(1898年)8月,“仓皇东渡”日本。在日期间,他结识了《东亚报》主编侨本海关。在侨本的介绍下,陈荣衮得以考察日本小学。陈荣衮很欣赏日本“庆应义塾”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决心效法,以教育救国。同年底,陈荣衮返回中国,回国后在开平县“邓氏家塾”担任“教席”,实施新法。不久之后,他辗转到澳门自行设馆教学。

基督徒:爱心与信仰

不知是否巧合,在1899年9月10日,途经香港的陈荣衮接受了香港基督教道济会堂牧师洗礼,正式成为基督教徒,并以教徒的角色投身教育事业。

在陈荣衮看来,妇孺的教育和平民教育非常重要,而要做好妇孺的教育及平民教育必须要推广通俗的白话,主张改革文言。1899年,陈荣衮写成了《论报章宜改用浅说》一文,其中甚至提出了“文言之祸亡中国”的说法,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倡报纸使用白话文、语体文。同年,他在澳门创设蒙学书塾,并组织中山、新会等地小学的教师成立“教育学会”,以提倡初学启蒙、推广改良白话课本为宗旨。

1900年,在陈荣衮的带领下,以蒙学书塾为中心,先后编辑出版了《教育说略》《妇孺三字书》等系列教材,用于教学实践。这些白话课本,很快就传人内地,在广州、佛山等地大量印行,并迅速贩卖至全国。

1903年,陈荣衮主办“灌根学塾”,首次在澳门招收女学生,成为我国男女同校的发端。次年,他主持编辑发行了《妇孺报》《妇孺杂志》。这个阶段,陈荣衮以造就妇女、使其与男子有平等的知识为目标,所著的课本、读物多以妇孺为对象,以白话代替文言,语言通俗,内容实用,浅显易懂。

作为基督教徒,他把教义的爱心贯穿到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他说:“义学者,救中国之命脉也。”1907年,陈荣衮与学生潘良弼、梁伯扬、陈德兰五人捐凑一百元储于银号作为创办佩根女义塾的基金。此后还创办灌根劳工夜学,以满足白天为生计所迫而无暇就学的贫民子弟学习的愿望。除此之外,还先后创办了佩根平民义学、赞化平民义学等。

“七级解字”:传统经典回归

清末民国更替之交,陈荣衮完成了三种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

首先是《小学词料教科书》。陈在开平邓氏家塾任“专席”,每天用报纸上的文章作为“塾课”。每次遇到有“词料”,学生们就无法理解。于是“仆因随手拈成语授之,日积月累,裒成一帙。同业诸君有借钞者,谓甚便于学童之初学作文。”恰好蒙学书局的主人“索印”,于是得以出版发行。显然,这是来源于实践积累的一套教科书。

所谓“词料”,现在看来实际上是一些固定的词语和成语,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在这套书里用浅显的白话对词语进行了解释,例如第一个词“风闻”,其解释为“听闻人讲也”。这套书从光绪33年4月出版,到民国15年3月仍在出第13版。

第二是《小学释词》,专门讲解“语气词”用法的教科书。从序言来看,所解的“语气词”多是虚字,其目的在于“童男童女入塾三年不特能识字读书,且能执笔作文矣”。有意思的是,该书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粤语解,后半部分为国语解。在后半部分的序言里,陈荣衮提及受到直隶胡寿臣先生的启发,“于每字之下以国语译之”,故而将对应的字词译出,以便对照使用。两部分对应来看,粤语解的注释要比国语解的内容详尽不少,以第一个“之”字为例,粤语解用了89字,而国语解仅用了11字。该书对当前地方方言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三是《七级字课》,这也是体现陈荣衮个人教育研究成果的教科书。宣统3年(1912年),陈荣衮写成了《论小学七级字》一文,详尽解说了他的“七级解字”教育理念。作为一个传统儒士,最终陈荣衮还是回归到了传统经典书籍的经验。

陈荣衮在经过数十年教育改革的努力之后,认为:

1912年初,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下令,各级学校废除读经。同年5月,又下令废除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1920年,国民政府接受胡适之的建议,把小学的《语文》课一律改成白话文。

“夫十三经不二字,不过六千七百有奇耳。即使遍读十三经,所识不过此数,而况近日之课本?字数几何,每日读字数几何,以一年核算之,所识新字,恐落落如晨星也。有士、农、工、商通行之字焉,是第四级字;有学人通行之字焉,是第五级字;有经史通行之字焉,是第六级字;有经史不通行之字焉,是第七级字。如其注重解字也,则十五岁之学童,必可以识第五级字。”

在蒙学会成立后的两年,《七级字课》正式出版。这套教科书陆陆续续出版,一直延续到陈荣衮去世。先后共出了学生用书5种6册,还出了教员用书及《七级字课详解》。

1922年,陈荣衮在香港病逝,终年61岁。

猜你喜欢
白话教科书课本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