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本质及其外语教学价值

2013-04-10 21:54徐坤银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物性外语教学本质

徐坤银

(武汉工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一、技术的本质和价值

技术的本质特性一直是技术哲学关注的焦点。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狭义的技术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技术,一般指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各种生产工具和物质设备。毫无疑问,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提高了人类的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人们控制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服务于人类,但同时技术的异化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等,因而引起了人们对技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

(一)技术的本质。

1.技术是人性与物性的统一。

技术起源于人类劳动中对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因此,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界作用的工具、手段及其产品、装置,体现了人的意志和需要,每一种技术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或服务于人类特殊的目的而发明和创造的。[1](p35-38)这是技术的人性。然而,自然物有其自身的性质和存在状态,人的意志和需求必须和客观实在相结合,尊重自然物质的客观属性,技术才能得以实现。这是技术的物性。没有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自然物就不能成为工具,反之,超越物性的技术也是不存在的。

2.技术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

技术作为人类的社会需要和行为,是经过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工后的人工自然物,是自然物质存在的社会形式,因而其具有社会属性。同时,技术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和手段,是人用来延长其生理肢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自然物的某些特征,具有其自然属性。技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技术的发明、应用和发展方向都要受到社会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又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任何技术手段和技术实施方案都要建立在对自然规律和主观技术能力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之上。

3.技术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技术是在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机械化作业,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超大容量的电子储存,都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结果,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些技术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掌握与应用。任何技术既体现着人类的主观目的,也体现着人类对客观事物因果性的认识,是主观目的性和客观因果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靠人的行为来实现的。[2](p1-5)

(二)技术的价值。

价值理论认为,价值表现为一对主客体关系,它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在技术的价值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技术中性论和技术价值论之争。[3](p11-14)技术中性论者片面地把技术理解为单纯的工具、手段,他们认为中立的技术工具只有效率高低之分,而不应从善恶等价值尺度出发去衡量它,因而得出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价值论者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中性的工具和手段,它负荷着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可以对技术进行善恶的价值判断。马克思指出,技术存在“与人为善”和“与人为恶”两重属性,这是探讨技术价值的出发点。

一方面,技术具有正价值。从人本层面来看,技术是人的器官功能的延伸,增强了人们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从社会层面来看,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科学研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自然角度来看,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而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技术也有负价值。从人本层面来看,由于技术的异化,技术成了异己的控制和奴役人的力量,人失去了自主活动的自由和个性,丧失了主体性和发展的全面性。从社会层面来看,技术异化导致技术统治、技术官僚与技术殖民等问题。从自然层面来看,技术异化对自然的破坏导致了一系列对人类长远的或直接的后果,如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

二、信息技术的本质及其外语教学价值

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狭义的信息技术是指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是技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可以借鉴技术哲学的方法来探讨信息技术的本质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

(一)信息技术的本质。

1.信息技术是人性与物性的统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是人性与物性的统一。信息技术的人性是指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是以满足人的信息需要为前提的,体现了人们在信息活动中的意志和追求。例如,人们为了处理复杂的数字发明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物性是指信息技术不能脱离信息技术本身的自然属性,例如,算盘就是算盘,绝不能把它当作计算机来使用,这就是由算盘的物性所决定的。因此,技术的发明、应用与创新不能脱离自然物的客观属性,而是在客观自然界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前提和基础上来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和创造力。[4](p196-199)

2.信息技术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信息技术的发明与使用要用到自然的物质、能量与信息,是人用来延伸和扩展自身感觉器官的人工自然物,这是信息技术的自然属性。同时,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属性,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总是为满足人类社会获取信息的需要服务的,有其社会的目的性。同样,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条件也制约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

3.信息技术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信息技术的物性与自然属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种客观规律性决定了人类只能按照这些客观规律去改造他们、利用他们,只有能动地去认识这些规律并加以遵守,信息技术才能服务于人类。超越了信息技术的边界,就会导致信息技术的异化,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甚至灾难。计算机病毒、网络暴力、黑客等都是不遵守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酿成的后果。因此,信息技术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二)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价值。

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问题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教学问题。[5](p5-8)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的认识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中性主义。技术乐观主义着迷于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奇迹,相信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技术悲观主义认为信息技术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势必造成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他们对技术采取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主张应停止或取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技术中立主义者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或工具体系,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果的高低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人。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其外语教学价值也必然存在着两重性。

先谈正价值。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有利于外语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可以稳定教学结构、兼容教学要素、制约教学运转、促进个体发展;[6](p219)有利于丰富课堂讲授方式以及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有利于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学习者自己、同伴和教师都是教学评价的主体。[7](p32-36)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量规等评价手段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再看负价值。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师受制于预先设定的各种程序,久而久之,外语教师容易对信息技术产生依赖感,从而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由过去的“人灌”变为“机灌”。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预先设定的学习程序和内容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外语学习环境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支持的外语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良莠不齐,而且充满了各种诱惑,容易使学生玩物丧志。

三、结语

信息技术是人性与物性的统一,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既有与人为善的一面,又有与人为恶的一面。因此,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既要避免将信息技术强加于外语教学,认为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能进行教学改革,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地排斥信息技术,因为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只有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价值,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朝着“人道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1]赵建军.技术本质特性的批判性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3).

[2]潘兴强,刘汉杰.技术的本质与信息哲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

[3]张铃,傅畅梅.从技术的本质到技术的价值[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4]刘同舫.技术的异化与技术的边界[J].理论界,2006,(7).

[5]李芒.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6]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7]周小勇.信息技术支撑的外语教学—逻辑框架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0,(7).

猜你喜欢
物性外语教学本质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