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党战役

2013-04-10 19:19王秀梅
史志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上党刘伯承长治

袁 军 王秀梅

浅析上党战役

袁 军 王秀梅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为捍卫抗战胜利果实,对国民党军队的进犯给以有效回击。上党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增强了解放区军民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锻炼、壮大了八路军队伍。

上党战役 八路军 历史意义

革命老区长治地区,古为上党郡。其东部、东南部是太行山脉,与今河北、河南二省分界;西南部为王屋、中条山,与今河南省分界;西面是太岳山脉;北面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为争夺上党地区,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深入敌后,在此开创了抗日革命根据地。

一、上党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公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大好形势下,从8月中旬到下旬,全国各地解放区如晋冀鲁豫的太岳军区主力、太行军区主力,冀鲁豫军区主力、冀南军区主力向日伪军展开猛烈进攻。令全国人民失望的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却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坚持独裁、坚持内战,他一面与日伪军合流,接受日伪军投降,改编日伪军,调动第一战区胡宗南部、第十战区李品仙部、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部进占运城、郑州、徐州、察哈尔等地,一面为掩人耳目,伪装和平,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打算利用“和平谈判”的烟幕,乘机打通同蒲路与太原的南北沟通,夺取平津,控制整个华北。8月中旬,老谋深算的阎锡山指令十九军、第六十军主力各一部进犯以长治为中心的上党地区,下旬,阎锡山军队侵占了八路军从日伪手中夺取的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长治等县城,企图分割太行、太岳两个解放区,消灭晋冀鲁豫军区主力。

二、上党战役的经过和结局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保障已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毛泽东主席的人身安全,配合重庆谈判,于8月28日、31日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集中太行、太岳优势兵力首先歼灭阎伪进入长治军队。”“阎部进占我长治周围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歼灭之。”上党战役从1945年9月10日发起至10月12日结束,共计33天,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先打长治周围各县城,以求夺城打援(9月10日至10月6日)。

9月12日,八路军太行纵队进攻屯留之敌,同时,太岳、冀南两个纵队隐蔽于长治至屯留公路两侧,准备歼击长治援兵;太行军区两个团及地方武装一部,隐蔽于长治东北山地,准备尾击由长治出动的敌援兵;太行、太岳四个团、四个独立营监视长子之敌,准备主力投入歼击长治援兵的作战;潞城独立营及民兵一部,监视潞城之敌;以地方武装围困壶关之敌。战斗发起后,敌人试图从长治城出援屯留,由于八路军设伏部队过早暴露,敌人缩回长治。八路军鉴于打援无望,于12日攻克屯留,全歼守敌。17日攻克潞城,19日攻克壶关、长子。至此,连同襄垣战斗,八路军攻克屯留、潞城、长子、壶关、襄垣5个县城。龟缩在长治的敌军,陷于完全孤立状态。

2.第二阶段合围长治而缓攻,全力歼灭太原来援之敌(9月20日至10月7日)。

长治城防御工事坚固,设防严密,八路军从东、南、西三面进攻,有意留下北门,迫使敌人由北门出逃,计划在野战中歼灭。至9月24日,八路军占领长治城多处据点,但守城敌军仍拼命顽抗以等待从太原阎锡山派来的援军。10月2日,八路军四面合围敌援军于老爷山、西洼、磨盘瑙至榆林地区。10月6日,八路军攻占老爷山主峰,敌人于夜间向北突围,被八路军追击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至17日,阎锡山从太原派出的援助长治之敌除约两千人逃回沁县外,其余全部被八路军歼灭。

3.第三阶段追击长治守敌,兜歼敌于将军岭(10月8日至12日)。

长治敌守军史泽波部乘八路军向北追歼逃敌之际,于8日由长治向西南方向突围,企图横穿太岳区逃回浮山。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命围长治部队、太岳纵队跟踪追击,令太岳军区基干团队、地方武装、民兵沿途截击。从长治突围的敌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及其所部三个步兵师及一个山炮营,共万余人被堵截于将军岭、桃川一带,至11日下午,逃敌主力全部被歼灭,俘虏了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

三、上党战役八路军取胜原因

上党战役的胜利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深入掌握敌情,透彻了解敌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采取科学的战略战术为保卫我军胜利果实而进行的一次正义反击战。

1.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指导。

党中央、中央军委于8月28日、8月31日先后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邓小平“集中太行、太岳优势兵力首先歼灭阎伪进入长治军队”,“阎部一万六千占我长治周围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歼灭之”,“唯诸城堡坚垒密,需有充分准备,切不可草率,进攻时宜选择一两城,各个击破,不宜同时攻击六城。如攻而不克,可围城打援”。此外,为确保战役的胜利,刘伯承司令员于9月5日制定了《上党战役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党中央、中央军委及刘伯承司令员的指示对攻城和围歼援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知己知彼,避敌之长,攻敌之短,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上党战役之前,八路军掌握敌人上党各城守备情况,如敌人1.1万人守长治、千余人守屯留,襄垣、潞城、壶关守敌皆在千人之下。敌人之长是火力强,擅做工事,惯于防御;敌人缺点是不善野战,害怕近战,更怕白刃格斗。八路军的缺点是装备差,编制不实;长处是善于游击战,善于夜间战斗。针对敌人孤军深入、分散守备的弱点,八路军采取组编太行、太岳、冀南三个纵队,采取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县城,吸引长治之敌出援,在运动中歼灭,然后再进攻长治的作战方针。

3.充分的政治动员,广大官兵英勇善战。

刘伯承向广大参战干部、士兵详细讲述了八路军发动上党战役的重大战略意义。刘伯承指出,当前我们面临两个命运、两种前途的生死搏斗。中国人民要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却要恢复独裁专制的旧中国。目前蒋介石集团还没有准备好,所以玩弄反革命两手,一手向我们发动军事进攻,如抢占我们的上党六城;另一手假意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现在党中央、毛主席已经识破蒋介石的阴谋,决心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已赴重庆同国民党、蒋介石谈判,但我们绝不能对谈判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党这一仗非打不可,打得越好,对毛主席重庆谈判越有利。在中央首长刘伯承司令员的教育下,广大作战官兵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发扬忍受饥渴,不怕疲劳,连续奋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以三万一千五百人对敌三万八千人,取得毙敌四千人,生俘三万一千人的大胜利。

4.人民群众出资出力,大力支援。

党中央为了发挥全体军民的战斗积极性,保证战役的胜利,八路军在根据地人民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发动参战民兵和自卫队人员达数万人。襄垣一个县就有四万三千人参加支援上党战役战斗,其中一万余名基干民兵直接配合部队作战;一万二千余名青壮年分别组成担架队(二千人),运送弹药队(三千人),送饭送水队(七千人);动员五百名青年妇女组成看护伤员队;一万三千多名妇女、老人和儿童担负磨面、做饭、站岗等任务。全县捐献粮食九十余万斤,二万五千名妇女做军鞋五万双。上党战役党政军民协同一致,地、县领导亲赴前线,组织后方工作。民兵、自卫队参战者达五万人,与野战军、地方军密切配合,部队给养充裕、伤员救治及时,军需运送及时。

四、上党战役的历史意义

上党战役有效地贯彻了中共中央确立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消灭了蒋介石的有生力量,打击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锻炼壮大了八路军队伍。

1.上党战役成功地贯彻了党中央确立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方针。

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的讲话中评价上党战役说:“现在有些地方的仗打的相当大,例如在山西的上党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

2.粉碎了蒋介石、阎锡山抢夺我胜利果实的图谋。

上党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统一指挥下,在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之后,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对国民党阎锡山部侵入我上党地区所进行的一次大歼灭战。八路军采取“围城打援”、“夺城打援”的战法,集中兵力三万一千人,动员五万人民群众参战,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取得歼灭敌人三万五千人的辉煌战果。

3.打破蒋介石北进企图,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

上党战役,是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对国民党军作战的第一个大战役,此役给国民党军的进犯以干净、彻底地歼灭,打破了蒋介石北进的战略企图。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的地位,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迫使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签订了《双十协定》,推迟了内战的爆发,为解放战胜争得了准备时间,为实现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做出重要贡献。

4.锻炼、壮大了八路军队伍。

上党战役,是对八路军的一次大锻炼,提高了八路军的作战能力,壮大了八路军队伍。八路军在逐个夺取长治周围各县城时,为在实战中提高我军的战术技术,锻炼我军作战能力,采取以主力兵团一部轮流担任攻城任务。上党战役的作战经验,对于我军由抗战胜利后分散的游击兵团,集中组织锻炼成为正规兵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八路军用缴获的机枪和大炮装备自己,训练俘虏士兵,补入我军战斗队伍,可以说八路军是边打边建、边打边练,从而增强了部队的军政素质,提高了我军的作战能力,为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运动战转变,取得解放战争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山西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M].太原:太原新华印刷厂,1985.

[4]红岩革命纪念馆.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

[5]张爱筎.绵里藏针——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邓小平[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袁 军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历史学硕士 讲师

王秀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责编 陈锦慧)

猜你喜欢
上党刘伯承长治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当当鼓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上党记》考论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