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政治工作开展思考

2013-04-10 05:57白华田航
社科纵横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白华田航

(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38)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并且伴随着IT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呈现出日趋普及化。而网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高校政治工作开展方式以及宣传效率,提升了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人们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进行交流。而这一无形的文化或是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社会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上以及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思维观念、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由此给传统的高校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当下,高校政治工作应该审时度势,充分借助网络优势,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学习。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有革命性的科学成果之一,必然会对人们包括大学生在内产生很大的影响[1]。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当前高校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与信息传播渠道,提升了高校政治工作的办事效率,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机遇与帮助。

1.丰富了政治工作开展方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工具,其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交流渠道使得我国现有的高校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与渠道更加的多元化,并且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与其他各个高校形成资源共享与交换,从而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投入小、产出大。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箱、QQ等很快的交流想法,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传播效率。并且,借助互联网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受教育对象广泛,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2],使高校学生的政治工作顺利的开展与实施。

2.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一味地填鸭式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单纯的通过信息的灌输,由此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抵触心理,进而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而互联网的交互性、隐蔽性使大学生由被动式的“灌输”教育转变为地位平等的主动参与的教育方式,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发现大学生思想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被大学生所接受与理解。

3.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高校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在显示屏上创造一种图文并茂、音像俱佳的受教育情景。而在传统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手段上来说,主要还是念文件、上大课、开班会、个别谈心,我念你听,填鸭灌输式,手段落后,效果较差。因此,借助互联网优势,有效结合当下现实背景以及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话题,通过生动形象的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与品味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使一些严肃的或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具有趣味性,而且易于接受,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挑战

西方谚语说过,任何硬币都有两面。同样的网络本身也具有正面与负面双重效应。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没有任何边界与约束的平台,人们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而大学生由于其心志尚未成熟,社会经验尚浅,很容易受到负面的网络文化以及消极思想的影响,并且有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力较弱,导致沉溺于网瘾以及网上交友不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的。上述重重负面因素,都给新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困难。

1.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受到了宣传工具与宣传手段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够采取单一的集中式的宣传与管理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鉴于大学生普遍喜欢利用网络接受与传输信息,因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当代大学生由于其个性鲜明,强调独立自主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方式,并且随着我国大学校园网络系统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大学生从选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教学评估到成绩管理越来越多地由学生个人在网上进行,从而体现出明显的个体化与分散性特点[3]。由此,要求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思路,更好地迎合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与个体化模式相适应的新机制。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提出新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和分享知识、信息与文化,也可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理解和接受网络文化和网络信息。教师也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被视作是知识、信息和文化的唯一拥有者或权威解释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应更多地侧重组织、管理和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这就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网络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舆论引导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与传统信息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舆论或是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并且由于我国现有的信息监管与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因而导致网络信息传播本身的复杂性与不可测性。而高校大学生他们往往比较善于借助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沟通交流,因而使得舆论导向的控制显得相当困难。对于我国现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引导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互联网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全面普及,人类的传播行为几乎与真实时间和虚拟空间形成一种技术上的平行关系[4]。为了回应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关键在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高校政治工作方式与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本身的优势,为高校政治工作所用。

1.观念更新与方式转变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并逐渐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更深入人们的思想层面。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的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传播所具有的信息互动、快捷、广泛、开放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空间,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吸引人、教育人并易为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多媒体的承载,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通过互联网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内容变得更直观、更生动,变枯燥的理论灌输为生动的文化熏陶。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的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作为学生,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希望能够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有什么想法的时候能及时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我们高校领导一方面要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加强对他们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技术水平。因而,高校应当建立起一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各学科专业人才组成的综合专业队伍,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各学科的专业人才,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提升,使相关工作者可以有效地将现代网络技术以及信息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工作之中,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服务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从理论上说服学生,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3.构建信息化政工网络平台

信息化时代对于人们生活方式最大的改变在于人们行为与交流方式的转变[5]。高校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搭建政工网络平台,为高校学生营造一个大家互相分享在大学生活中的趣闻乐事。通过每日或是每周的热点话题的设置,合理引导部队高校学生针对目前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让高校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增进高校学生间的交流,避免庸俗文化与灰色信息对于高校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而利用热点话题,让高校学生既可以针砭时弊,也不会过多受到不良的网络文化的侵害。

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部分高校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受到这一新兴文化的影响。并且网络世界游戏规则与现实伦理道德在高校学生心理中发生着冲突[3]。因此,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网络形式开展匿名制心理辅导,减少高校学生在心里上的负担的同时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专业的心理专家积极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高校学生,及时疏导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从而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大学学习生活中。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政治工作者应该审时度势,充分借助网络优势,顺应时代发展,真正将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政治工作所用,更好地创新与改善现有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走进互联网,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1]韩源,侯德芳主编.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曾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思[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4):37-39.

[3]刘志伟.网络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76-178.

[4][英]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华夏出版社,2010.

[5]乔永忠,葛雅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探索,2004(06):95-9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